APP下载

培养“世界高考状元”之妙方:父母先优化自己

2014-05-06■左

人生十六七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考状元电脑女儿

■左 左

培养“世界高考状元”之妙方:父母先优化自己

■左 左

汪正亮和方建群是一对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普通华裔夫妻。可近日,汪正亮却突然间成了名人。因为培养了两个 “世界高考状元”女儿,他被誉为 “最成功的父亲”和 “教育家”。每次有媒体采访他时,他都会实话实说: “我的孩子都很普通,既不聪明,资质也不高。一个曾被老师评为 ‘自闭症’,另一个喜欢打架斗殴……”可是,这样两个问题女孩是如何成为全球高考状元的呢?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

汪正亮夫妇在国内算高材生,但在墨尔本却一直做着没有技术含金量的工作——在餐馆刷盘子。幸好经过了5年的打拼,他们拿到了绿卡。1991年,他们把5岁的独生女儿汪晓宇从国内接到了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终于一家团聚。

汪晓宇是由外婆带大的,原来一直生活在广东一个小城。她初来澳大利亚时,感觉就像被送到了外星球,惊恐万分。见到父母的第一眼,她没有扑过去撒娇,而是哇哇大哭起来。可还没等她跟父母和周围的环境熟悉起来,她又被送到了更陌生的环境中。

在澳大利亚,5岁就可以读小学一年级。汪正亮夫妻俩自然而然地把女儿送进了附近的小学。澳大利亚的教育向来以没有压力著称,这里的学校几乎没有作业,也没有什么考试压力。按照常理推断,汪正亮夫妻理所当然地认为晓宇到了学校一定会开心快乐。

可他们错了,他们用了5年时间,都没能真正融入墨尔本,一点英语都不懂的5岁小女孩儿能在这里迅速合群吗?

因为经济和精神压力大,夫妻俩每天回到家都筋疲力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所以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跟女儿交流谈心。晓宇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沉默。由于过去的5年都没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他们以为女儿天性内向,所以也没当回事。

晓宇读完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汪正亮去学校参加活动,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老师对他说: “你的女儿是个问题孩子,她有严重的自闭症。她在学校里整天一言不发,不跟任何人交往,还经常咬紧牙,用力抓自己的胳膊,掐自己的腿,扯自己的头发。”汪正亮一下子惊呆了,他从没想到乖乖女晓宇会有自闭症、自虐症。

那天回家的路上,父女俩坐在车上像往常一样沉默着。作为父亲,此时可能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教训女儿,冲女儿发脾气;另一种做法是反省自己。汪正亮选择了后者:回想这一年来,他只提供给女儿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从来没主动跟女儿谈过一次心,有时晓宇想跟他说点儿什么,他都不耐烦地叫她到旁边玩儿去。现在想想,他几乎就没听女儿讲起过学校的趣事。他这个父亲太失职了!

晚上,汪正亮开始第一次主动跟晓宇聊天。这一聊让他大吃一惊,女儿在墨尔本生活一年了,居然还听不懂一句英文,她甚至连最基本的上厕所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因为她不想尿裤子被人笑话,所以想上厕所时就只能咬着牙忍着。为了忍的时间长一些,她就想到了抓自己的胳膊,掐自己的腿,扯自己的头发……并且,晓宇还有个观点: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外婆是没有人爱她的,她总有一日要离家出走,回国找外婆去!听到这儿,汪正亮直捶自己的头,愧疚得直流泪。问题完全不在晓宇身上,而全在作为父母的他和妻子身上啊!

从那之后,在女儿面前,汪正亮要求自己彻底“改头换面”。晓宇放学在家的时间,他一定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耐心地陪女儿说话,教她各种日常英语,或陪着女儿做游戏。他努力把自己变成晓宇在墨尔本的第一个朋友。

汪正亮把跟女儿聊天当成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后来十几年间雷打不动。他的这一做法效果非常显著,两个月之后,汪晓宇就开始表达:“我发现, 其实你和妈妈也是爱我的。对了,我能听懂一点老师和同学的话了,现在有几个同学会主动跟我玩了!"

但即便听懂一点儿英语了,晓宇想真正融入欧裔人为主的班级和学校还是非常困难的。她经常会产生厌学情绪,经常跟父母说她不想读书了,想回国读书。

在这一点上,汪正亮认为是汪晓宇缺少自信,无法快乐地融入那个群体。所以,汪正亮想帮女儿建立自信。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着手

在汪晓宇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开设每周一次的电脑课,一堂电脑课45分钟,有26个小朋友一起上。所有的孩子们对电脑都感觉新奇极了。汪晓宇也不例外,她曾反复对父亲说起过她很喜欢电脑。可是当时,学校只有两台电脑。也就是说,每个小朋友只有2分钟的时间摸一下电脑。

汪正亮有点儿犹豫,那时澳洲每十几户人家才有一台电脑,电脑似乎在当时是富人家的专利。他们家属于贫困家庭,刚开始供房子,他只想着把赚来的每一分钱都还给银行。而且1997年6月,他们的小女儿汪晓宙也呱呱坠地,妻子全职带孩子又让这个家庭失去了一份主要的经济来源。尽管经济压力极为沉重,但是为了孩子,汪正亮最终还是咬牙给晓宇买了一台电脑。没想到,他的这个做法竟影响了晓宇的命运和人生……

晓宇开始自己研究电脑,渐渐地,她把电脑研究得越来越透彻。电脑的熟练运用,使晓宇成了班上的 “电脑专家”。同学们开始向她请教,晓宇也一有空就教其他同学,她和同学的关系逐渐变得融洽起来。后来,老师在电脑上碰到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也找汪晓宇帮忙。让我有了自信感。而且从它身上,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从那时起,我不再排斥学校,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受访问时,每次谈到学习方法,晓宇都说: “‘刻苦’是个贬义词,它表明学习是苦的、累的,如果有这种感觉那肯定学不好。我特别喜欢勤奋这个词,勤是花时间花精力,奋是兴奋的意思,就是Enjoy(享受)这个功课。”

正是因为这台电脑的缘故,晓宇获得了人际关系上的融洽,开始拥有自信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她开始把学习当成 “超级享受”。200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年度BI(国际高考)中,17岁的汪晓宇以99.95的高分,夺得了世界冠军,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最年少的华裔BI女状元。

当大女儿汪晓宇为父母争光成为世界高考状元的时候,小女儿汪晓宙却让父母头疼不已。汪晓宙比汪晓宇小了11岁。如果说汪晓宇最开始融入澳洲非常困难,那么土生土长在墨尔本的汪晓宙就过于澳洲化了,她从小就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汪晓宇弹钢琴已经过了十级,父母希望妹妹也能学钢琴,可妹妹却偏不学钢琴,她要学架子鼓、学摇滚;当汪晓宇学芭蕾时,父母也想让汪晓宙跟着学,可这个好武好动的女儿却选择了跆拳道。她偷偷对姐姐说: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要打遍天下无敌手,让所有人对我都刮目相看!”

汪正亮夫妇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是个优雅的淑女,可最后还是决定尊重小女儿的选择,让她学习跆拳道。可没想到,拿到了跆拳道黑段后,汪晓宙开始到处施展拳脚,经常跟一帮坏孩子四处招惹是非。

汪正亮每次教导汪晓宙时,汪晓宙都理直气壮地说: “你们太老土、太过时了,不知道什么叫酷吗?”每到这时,汪正亮被气得直想扇女儿两个耳光。不过他还是强行克制自己不要冲动。

这时候的汪正亮为两个女儿的未来担心着。小女儿汪晓宙如此叛逆,该如何管教?大女儿汪晓宇虽然成了高考状元,但也并非没有烦恼,汪晓宇正在人生和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已。当时,全世界著名的大学都任她挑选,因为想成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校友,汪晓宇选了剑桥大学。可是,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只发给贫穷国家的学生,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晓宇享受不到奖学金。那么,剑桥大学那么高的学费和生活费,她怎么支付得起呢?

汪正亮在慎重考虑后表示,可以把房子卖了,凑50万澳元,够大女儿在剑桥3年的费用。汪晓宇苦笑着说: “我可不想因为自己的这点儿梦想,用尽你们一辈子的积蓄!”最后,晓宇放弃了剑桥大学,选择在澳洲的墨尔本大学攻读经济和法律双学位。因为在墨尔本大学,她不仅可以享受奖学金,还可以补贴父母,帮忙照顾和教育处于叛逆期的妹妹。

虽然为大女儿升大学的事操心,可毕竟那是“甜蜜的烦恼”,而且总算解决掉了。可随着妹妹汪晓宙上初中后,顽劣的小女儿开始让汪正亮寝食难安了——小女儿竟被附近的初中劝退了,理由是“张扬跋扈、好勇斗武、屡次打架、屡劝不改”。那一段时间简直是汪家有史以来最灰暗的日子——初中都没毕业、臭名昭著的女儿将来可怎么办啊?母亲方建群终日数落汪晓宙,经常说着说着就痛哭流涕。汪晓宙还是很怕父亲,她看汪正亮几乎一言不发,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心想,父亲不会想不开吧?

此时的汪正亮正在苦思冥想:如何把女儿这种要走歪门斜路的人生观扭正呢?他又想到了那句至理名言:教育和改变孩子的最佳方式是——父母先优化自己。他在考虑如何努力改变自己,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女儿。

那之后,汪正亮做了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他和妻子一起报名参加了当地的义工组织。每个周末,他们必然去看望那些白血病孩子、弱智少年、养老院的老人等等。每次,他都要求两个孩子陪同前往。最开始时,汪晓宙极其排斥,她吵嚷着: “我不想跟那些弱障、残疾的老人,还有那些有病的孩子在一块儿浪费大好时光,我的朋友们会嘲笑我的!”

可是过一段时间,汪晓宙的观念不知不觉开始转变。她有些伤感地说: “那么可爱幼小的孩子受着病痛的折磨,随时面临生死的考验,命运真是太不公了,生命真是太脆弱了!那些老人说人生不过一眨眼,光阴比黄金还宝贵,我是不是损耗太多黄金了?”

终于,过了一年之后,14岁的汪晓宙的人生观彻底变了,她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做一些于社会有益的事情。同时,因为参加了很多社区服务,终于有其他学校肯让汪晓宙入学了。终日提心吊胆、紧绷着一根弦的汪正亮松了一口气。

两位 “全球高考状元”之父的心得

那时候,大女儿汪晓宇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称心的工作,汪正亮对大女儿十分放心。虽然小女儿的品行也不再让他操心了,但汪晓宙一向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任汪正亮如何引导促进,作用都不大,他还是很发愁。

在澳大利亚,15岁以上可以学驾驶考驾照了。汪正亮询问汪晓宙是否要像其他学生一样学开车时,不料汪晓宙的奇思妙想又冒出来了: “开车不稀奇,人人都会。我想做别人做不了的,我要学开飞机!”

父母开始都以为女儿是说着玩的,却不料汪晓宙较真儿起来,说什么都要去学开飞机。母亲方建群首先不赞成,认为这毕竟不像姐姐当年买电脑,学开飞机太危险了,要是从天上掉下来可怎么办?而且报名费和学费太贵,要折合成人民币十多万元,是他们夫妻几年的积蓄啊!有钱人家孩子去玩一玩可以,哪有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去学开飞机的?

汪正亮跟女儿沟通了很多次,说出了自己的各种担忧和经济压力等问题。但是,他也相信汪晓宙对学开飞机不是简单的一时冲动,最后,他亲自把这笔钱交到了汪晓宙手里,由女儿自己决定。

汪晓宙很感动: “学开飞机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父母的那笔钱和信任很沉重,我决定一定要学有所值,不辜负他们。当我第一次把飞机开上天,当我在蓝天白云下飞翔时,我觉得我有征服一切的能力!而且学开飞机让我找到了兴趣所在,我发现自己喜欢研究一切与飞行有关的东西……”也是在那之后,汪晓宙突然在学校变得用功勤奋起来,如她所说 “我突然爱上了学习”。

有那样一个曾是全球高考状元的姐姐,汪晓宙曾经有过向姐姐挑战的想法。可所有人都认为,“叛逆少女”汪晓宙此时用功应该为时已晚,因为她已经升入高中,离高考仅剩两年了,除非奇迹发生。

汪正亮也劝汪晓宙放松,说高考不是最终目的,踏踏实实、心态平和地做好眼前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剑桥大学出题、全球统一的GCSE考试,跟汪晓宇当年一锤子买卖的BI考试完全不同,它要在高中两年内分阶段考。除了四门必修课外,考生还需要选择其他的4~8门课程。这种考试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但好处是,考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比如说汪晓宙喜欢跆拳道,所以她选修了体育;她经常参加社区服务,她就选修了“社区服务”这门课程;她喜欢的休闲旅游也有对应的课程,开飞机又跟她的动手实践能力联系起来。

汪晓宙自己也没想到,凭着自己的特长和这两年来的勤奋努力,她竟在2013年的全球高考中脱颖而出,以平均七门A+的分数,在几十万人中一举夺魁。

这样的成绩让汪晓宙兴奋不已,当全校师生都向她表示祝贺时,她内心感慨无限:如果不是父亲汪正亮在她叛逆的时候没有放弃她,而是积极地引导她帮助她,那么,如今的一切成绩又怎么可能实现呢?

一家走出了两个 “全球高考状元”,这个消息传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若一个女儿成为世界高考状元带有偶然性,那两个女儿都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其中是否有必然因素呢?

诸多媒体开始对汪正亮进行采访,对其 “教女成凤”的原因刨根问底。汪正亮由最开始的谦虚到最后总结出两点,他认为或许能对其他家长起到借鉴作用: “一是当我的女儿们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从没有责骂过她们,而是努力克制自己的怒火,然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第二点是,孩子的自信和‘喜欢学习’是最重要的。家长要做的是帮助点燃那根连着她们兴趣和热情的引线,最后她们会依靠自己的潜能,绽放出最璀璨的烟花来……”

古时有禹一改过去堵塞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引洪入流,很快就根治了水患。其实教育和大禹治水一样,需要的不是硬性的家长式压制,而是朋友般循循善诱地引导。汪正亮的两个女儿如果由一般家长培养,很可能难成大才,甚至变成问题少女。可汪正亮选择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终成就了女儿,也成就了自己。

猜你喜欢

高考状元电脑女儿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高考状元经验分享:虔诚耕耘 淡定收获
“高考状元”的冲刺经验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请别再捧杀“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为何变成流浪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