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饮食男女”中开拓社会大视野

2014-05-05孙雯汤霁英

中国记者 2014年3期
关键词:都市栏目稿件

孙雯 汤霁英

“都市状态”是《今日早报》的老牌情感栏目,自2000年早报创刊便伴随而生,早期为段子样的生活感悟,短小精悍。后经2006年改版,逐渐形成目前这一稳定的样态。在传媒的风云变幻之中,可以说,“都市状态”以并不明显的变化,应对着外界的巨变,且赢得读者十几年的支持与喜爱,无论从文章格调还是它投射出的社会意义而言,“都市状态”部体现着杭州这座江南城市的特点,在情感类栏目总试图谋求令人惊诧之时,它不紧不慢,以清淡有味的姿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强势竞争之路。

所谓“都市状态”——顾名思义,便是都市生活的众生态,它取用情感更为广义的范畴,将婚恋、家长里短、以及职场风云容纳在一起,形成当下稳定的几种稿件类别,如“家常咖喱饭”“情感摩天轮”“潮人的范儿”“疯狂办公室”。

十几年过去,在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困窘面前,这一栏目反而呈现固若金汤之势,当然,这并未意味着它不需思变,在大形势下如何谋变,也是这一栏目所要思考的紧迫问题。

一、走一条新路

《今日早报》创刊的2000年,情感类栏目已经在全国报刊发展得如火如荼。纵观多数报章,情感栏目多采用“情感倾诉”的方式,即由媒体记者倾听被采访者的情感困惑,而后,记录、书写,在真实的原则下,采用一定的文学手法,使之最终在纸面上呈现。

说到底,报纸情感类栏目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延伸,但因载体不同,纸质媒体的情感栏目因少了互动性,多了记者主观的咀嚼,在它大规模发展之时,那些故事呈现的面貌多少有些雷同。同时,它所来源的母体,也就是荧屏上的同类节目,因面对无法突破的瓶颈,逐渐由真情倾诉,变成一种刻意表演。如此一来,便失去了它原本的真实与草根性。但与传统路数比较,《今日早报》的“都市状态”有所不同。新报开办,难免照走他人的路,因为,这样做的风险远比摸着石头过河要小得多。然而,假若如此,“都市状态”在今日便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那些被人诟病之处——形如猎奇、编造、低俗之类。

这条新路并不复杂,也非荆棘遍布——它关注都市生活,潜身市井的烟火气之中,但不做作、不矫情,昭示生活的酸甜苦辣,但又温暖、轻松、幽默,有着阳光的味道。它的读者定位为:城市中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普通人群,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那些努力融入城市的人。

只是,许多人看来,它因貌似清淡而少了夺人眼球的谈资。不过,十几年之后,这条路被证明是正确的。

二、写故事的平凡人

莫言先生曾经说,自己是个讲故事的人,他的幸福在于最终能将这种讲述自由付诸笔端,进而得到举世瞩目。“都市状态”的出发点则是让每一位读者,都成为写故事的人。

倾诉是每个个体的需求,“都市状态”实现了读者的要求,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以自己的写作笔调来倾吐身处的各种境况。

而当每个人都成为写故事的人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稿件的雷同问题。

那么,又如何保证读者稿件的原创性?

与多数接受投稿的版面不同,“都市状态”的投稿渠道是在《今日早报》与《钱江晚报》的官方网站——钱报网,进行论坛发帖。“上墙帖奖励大米,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哈哈。上墙标准:好玩有趣、摩登潮流、讲实在事的文文,不要求多少高明立意,不喜欢华丽丽的辞藻堆砌……”这是该栏目的征稿要求,它与栏目的定位吻合,也就是需求都市化、言之有物的稿件。而且,“都市状态”与兄弟报纸钱江晚报的“晚潮”栏目开放的是同一投稿论坛,只是前者凸显人间烟火,而后者讲求文化厚重感。

读者随时可以在论坛上发表稿件,编辑取用稿件,直接标记“已取”字样,完全公开,加强了编读互动。同时,这样的公开性,让写作者自律也让阅读者监督,保证了稿件的原创性。随之而来的,还有另外的作用——如果写作者拿不准这个栏目需要什么样的稿件,只需看看版主取用的稿件是否和你的写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可。

粗略统计,目前“都市状态”的活跃作者大约有300名左右,他们年龄不同,职业各异,还有着不同的星座秉性。重要的是,这些人并非职业写手。钱报网上的“都市状态”论坛是该网站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如今,这个群体仍然在不断扩大。

三、都市人的对照记

对于读者来说,情感类栏目的目的是实现一种疏通,让情感纠葛与家庭纠纷得以解决,从而实现两性以及家庭关系的和谐。“都市状态”栏目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对于版面的主持者而言,他并不需过多地介入、调和,只需要在读者的自我生产当中,挑选适合栏目定位的稿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是个体的自我疏通之道。

形如《怨妇与泼妇》(梅莉/文)一文——两个女子,结婚数年,各自面对婚姻的疲态,男子出墙,对于依然深爱着的女人而言,该怎么办?作者梅莉给出自己的建议:女人是做泼妇还是怨妇?是忍,还是滚?先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你还深爱那个男人,却做不到千般隐忍,可以为小三端茶递水,那就做泼妇江冬秀吧,至少恶气出掉了,有利于身心健康。

繁复的生活,远非打打杀杀便可解决问题,所以,“都市状态”让过着同样繁复生活的都市人颇有共鸣。其中,“对照记”是这一栏目常用的子栏目,由人及己,便会发现,生活远非抱怨中的无趣,只要换一个角度,心底刹那轻松起来。

如此一来,“都市状态”更与其他类似栏目得以区分,可以这样说,不同于多数“大手笔”,它有点小文艺,婆婆妈妈的小文艺,恰是生活中,人们亟需的一种味道。

四、站在时代的潮头

简单的情感转述,难免流于泛泛,如果人们在读完故事之后,并不能从中汲取正能量,它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类稿件因难以博得持续的眼球或将误入歧途,如新闻中所见,那些标榜凉世骇俗的章节,投奔感官而去的故意,值得警惕。

“都市状态”中琐碎的都市生活,其实投注了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大龄男女的婚嫁,以及由此引发的后续效应,不一一例举。由此,它让整个社会停下来想一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什么,义错过了什么。在踏步前行的过程中,社会是否全力关注青年的成长。endprint

有一则稿件叫《陪爹妈参观养老院》(淡淡蓝/文),供养老人的沉重,已经成为80后一代的尴尬,如何让老人过得舒心又为这一代人减负,这则稿件最起码在观念上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爹妈主动参观养老院,而子女全程陪同,在这样的过程中,换位体会各自的心境。如此一来,在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当中,两代的互相体谅或许能为正为之烦恼的后来人提供一些建议。

在“都市状态”的版面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倾吐自己的小纠结小郁闷或者小欢欣,可以说自己事、说朋友事,但文笔与格调之外,情怀第一。“都市状态”关注生活,但依旧紧跟时代的脉搏,让每一个写作者的文字都对这个时代有所裨益,在建设个人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人对美好生活的创建,提供一些建议。

五、主妇的成绩单

“都市状态”十几年时间打造了一批平民作者,以民间讲述的姿态,充当了这个时代记录者。2012年,60后女作者麦铃的第一本书《晒太阳》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麦铃第一次在“都市状态”上发表的《女大不中留》,5年多时间为“都市状态”“贡献”了100多篇随笔小品。而这,恰恰是《晒太阳》的主体组成部分。

在杭州一家银行工作的麦铃,平日里和普通白领一样,朝九晚五,压力重重。回到家,和文章里的主角之一“大头儿子”,聊聊学校里的有趣事情,再和主角之二——老公“鲁九”拌拌嘴皮子。夫妻问的纠葛与磨合,母子间的代沟与兼容,生活的得意与失意,顺笔底倾泻。

解决问题与实现梦想,这应该是情感类栏目的承担,试想,如果一个栏目仅仅向天下昭告了某个个体惊世骇俗的故事,而后来几句虚浮的评说,又有何益?不过是对个体的双重伤害而已。“都市状态”试图告知读者的是,从小处积累,某一天你会猛然发现,自己手上握着的是一个大大的收获。正是这样的理念,那些主妇、公司里的职员、设计师,都成了“写故事的人”。

六、未来的路

应该说,“都市状态”栏目是较早涉足新媒体的栏目之一,在编读交流尚且停留在双向的电子邮件时代,这个栏目已经开始在交互性更强的网络上进行编读互动。微媒体时代,如何面对载体的转换,使栏目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有一点不得不说。最近作家六六的微信订阅号颇为红火,其文章内容亦是饮食男女——婚恋、求职、成长……文字真诚而平民化,赢得大批读者。相较之下,“都市状态”的题材与文字感觉与其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六六的号召力在于她的作家身份以及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而这个栏目的长处是十几年积累的读者写作群体,而它的受众,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明人谢榛说写作,曾有这样一句——起旬爆竹,骤响易撤,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在“都市状态”栏目稿件的取用编辑过程中,也是坚持这样的原则。捧出小忧伤与小光明,将那些正在诉说的故事适时“打住”,六点想象的空间。让人体味生活的五味杂陈,又不乏向上的动力。如此一来,即使到了微时代,依然可手捧“都市状态”看自己,读他人,体会时代别样的脉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都市栏目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穿越水上都市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