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心理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2014-05-05罗晶晶

大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

罗晶晶

[摘 要]近年来,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示出日益严重且复杂化的趋势,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急需成立以学生自治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协会。本文就独立学院心理协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 心理健康 心理协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46-02

随着高校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也已经进入了全面且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一名在独立学院从事学生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显示出日益严重且复杂化的趋势,已经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从而也给高校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组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在这个严峻的形势下,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提出:“高校应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协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标准的提出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协会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心理协会建设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本文就独立学院心理协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希望借助心理协会能够全面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独立学院心理协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心理协会的建设与发展是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学生队伍在不断壮大中,由于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自控力低,学习基础差,人际交往缺乏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都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普遍较为匮乏,具有心理学研究背景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数量少且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独立学院学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患的发生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因此,心理协会的成立与建设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协会力求以学生自治为主,老师指导为辅,通过心理协会有效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心理健康,树立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掌握化解心理危机的方法,在有心理困惑时能够主动找指导老师疏通排解,从而全面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协会的建设与发展与大学生心理援助需求多层次性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据调查,全国大学生中因为心理原因而退学的学生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在校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了28%。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但多而且情况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因此学生对于心理援助的需求呈现多层次性的趋势,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心理协会以学生自治为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会员招募与培训制度,建立自治团体,从而开展广泛的心理互动活动,建立学生层面的心理互动机制,可以解决学生的不同心理援助需求,最终成为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独立学院心理协会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途径与方式

(一)明确心理协会的工作内容与任务

首先,要明确独立学院心理协会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任务,确立协会宗旨,紧紧围绕协会宗旨开展工作。它不同于一般高校内的心理沙龙、俱乐部等心理社团,心理协会主要通过会员招募与培训制度实现基本层面上的大学生自治;充分发挥朋辈辅导者及学生骨干的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重视协会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心理学专业背景老师数量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在指导老师系统的专业的指导下,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从而有效地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二)建立会员招募与培训制度,充分发挥朋辈辅导者及学生骨干的作用

为了心理协会的有效运行和传承,建立会员招募和培训制度。协会成立前,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校园海报及学生干部重点宣传等多种宣传渠道吸引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报名,在此基础上,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严格筛选,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查报名者的人生观、性格特征、人际关系等。对选拔出来的会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大家学习了解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既然心理协会定位于学生自治,心理协会的指导老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教育潜能,并能够积极调动那些培训合格的会员积极为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此外,协会的发展过程中还要重视朋辈辅导者及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心理协会是面向独立学院的所有学生的,因此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也要建立传承和带动的关系,高年级的朋辈辅导者和学生骨干要能够积极带动低年级的、刚加入的会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可以将心理协会有效地运行下去。

(三)广泛进行心理普测与排查,及时建立心理档案

针对独立学院全体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协会会员的配合下,针对性地制作心理问卷或发放心理量表,完成对全体同学的心理普测和排查,根据普测结果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并对档案进行分类,建立系统完整的台账。对于存在严重心理疾患的同学,及时安排专业老师约谈,并做好记录,事后保持对约谈对象的重点关注,完成档案的及时更新和定期跟进,务必保证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困惑的学生的长期关心,时刻保持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动性。

(四)打造品牌特色活动

为了提高心理协会的影响力和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保证协会的有序发展,必须努力打造一系列有影响、有品质、有特色的品牌特色活动。目前我院已经尝试开展了以下品牌活动,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如: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主题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知识竞答,心理测试模拟小课堂,心理主题班会等。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观念的重视,也明白了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困惑的时候,应该主动找周围的学生骨干或是老师寻求安慰和疏解。

(五)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同于高校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心理协会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学生社团,目前还没有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认识和重视,相应的指导老师的配备也过于单薄,指导老师本身的资质也有所欠缺。针对这种现象,应当呼吁独立学院的相关领导充分认识心理协会存在的重要意义,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我院已经为协会开辟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组建了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定期安排指导老师外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和素质。

三、独立学院心理协会发展的方向

(一)重视协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日后心理协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协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种多样的协会活动,建立充实的协会文化,形成团结、友善、互助、愉悦的协会氛围;此外开展活动时指导者不能仅仅追求一时效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协会长期发展的活动上,尤其要做好协会内部新老会员交替时协会工作的传承和衔接,形成协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扩大辐射,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独立学院心理协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力求扩大协会的辐射度和影响力。心协工作应该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深入每位同学的心中,心协的活动也应该多走进班级和宿舍,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除此之外,心协还应加强与学校其他社团、外校相关协会以及社区的联系与互动,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和活动思路,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心理协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念,协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我院已经在心理协会的建设与发展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笔者认为在充分引导好、管理好心理协会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主动权,大大拓宽心理援助的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自治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S].教思政厅[2011]1号.

[2] 王涛齐.当前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管理研究,2009,(28):109-110.

[3] 孙丽芳,叶云屹.论学生协会的组织与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8,(15):49-50.

[4] 罗开元.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3,(7):84.

[5] 华明清,张新炼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工作浅析[J].黔南名族医专学报,2011,(24):108-109.

[责任编辑:碧 瑶]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