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0例贫血患者的分析

2014-05-05高让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性贫血缺铁性双相

高让虎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200)

400例贫血患者的分析

高让虎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200)

通过对400例贫血患者(骨髓病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外)的回顾分析,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双相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血象骨髓象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对各型贫血在贫血患者中各占的比例以及分别在性别、年龄及职业等方面的分配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相关的数据及浅显的结论,对该地区贫血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贫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贫血住院治疗并通过全血细胞分析、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的贫血患者400例。

1.2 仪器

CX-31奥林巴斯显微镜及多功能血细胞分析仪各1台。

2 结 果

2.1 职业类别分布

400例贫血中,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居多数,为238例,占59.5%;农民次之,为75例,占18.8%;干部较少,为33例,占8.2%。

2.2 贫血程度分级及其所占比例

轻度(119~91 g/L):10例,占2.5%;中度(90~61 g/L):150例,占37.5%;重度(60~31 g/L):232例,59.5%;极重度(30 g/L以下):8例,占2%。

表1 400例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及各种类型中的分配情况

2.3 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各型贫血除贫血及各自典型症状外,其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简述如下:①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尤甚,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成熟红细胞苍白区扩大,大小不一。骨髓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更明显。幼红细胞核染质致密,胞质减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边缘不整齐。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明显减少或消失。②巨幼细胞性贫血: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增高与贫血程度平行,重者达110~160 fL,MCH增高,重者达33~56 pg,MCHC正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以椭圆形大红细胞居多,重症者可见多染性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偶见有核红细胞(巨幼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并见巨形变。骨髓增生以红细胞系为主,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粒细胞系亦见巨幼变。③双相性贫血:呈淡染性大红细胞性贫血,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骨髓检查可见巨幼红细胞、巨晚幼粒细胞、巨晚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分页过多等巨幼细胞性贫血改变;骨髓铁染色见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或消失。④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及骨髓象类似于缺铁性贫血,但因铁利用不良和血红素合成障碍导致铁在红细胞内和组织内堆积,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外铁堆积增多,并见许多环状铁粒幼细胞,可达40%~80%,为本病之特征。⑤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急性较慢性减少明显,三者减少的程度和先后不一致,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慢性)或明显减低(急性)。骨髓增生明显减低或极度减低,主要是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细胞(晚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增多。骨髓涂片外观有较多油滴,骨髓小粒较少,骨髓小粒内造血细胞减少,由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及小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所替代,严重者骨髓小粒仅剩纤维空架。

2.4 400例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及各种类型中的分配情况,见表1。

3 讨 论

3.1 在本组400例贫血病例中,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年龄为82岁,以15~30岁的青少年学生及青壮年外出打工者居多,为266例,占66.5%。从性别来看,男性166例,占41.5%;女性234例,占58.5%。男女之比约为0.71∶1。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青年女性长期偏食挑食、过分控制饮食等因素有关。

3.2 从职业类别分布来看,中学生238例,占59.5%,特别是临近中考的初三住校生(多数为农村学生)患病率较高,值得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农村学生受家庭经济制约,平时生活就比较艰苦,他们的饮食质量较差,其营养赶不上身体发育的要求,再加上中考的巨大压力,最终导致营养不良而诱发贫血。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增高的原因主要可能为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条件较差(如装修工、喷漆工经常接触一些有机印染类制剂),饮食营养状况不良,长时间加班、工作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

3.3 从贫血的轻重程度来看,以中度及重度贫血为主,共382例,占95.5%。这可能是因为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例,而大多数轻度贫血患者仅限于门诊治疗而未作进一步检查的缘故。

3.4 从表1可以看出,在400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为121例,占30.3%;巨幼细胞性贫血104例,占26%;双相性贫血83例,占20.8%;环形铁幼粒细胞性贫血10例,占2.5%;再生障碍性贫血33例,占8.25%;其他贫血49例,占12.3%。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女性以62%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仅占38%);从年龄段来看,以15~20岁青少年中学生居多,占58.7%,这可能与他们长期偏食、素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女性可能与青春期月经期失血有关。巨幼细胞性贫血中,女性比例(64.4%)依然高于男性(35.6%);从年龄段来看,以15~20岁的中学生(51%)、21~30岁的青年人(多数为外出务工人员)居多,这同样与他们的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为中晚期孕妇,他们的发病与个人营养状况、饮食习惯、有无预防措施等有关。在双相性贫血中,依然是女性比例(63.9%)明显高于男性(36.1%),年龄依然是以15~20岁的青少年人群为主,31~50岁的青壮年人群次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及中老年人群为主,多数为慢性期患者,预后较差。在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中,男性比例(70%)明显高于女性(30%),就年龄段来看以中老年为主。在其他不典型贫血中男性略高于女性,同样以中老年为主。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该地区贫血患者主要以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双相性贫血为主,总占77.1%,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考前后的中学生,其次为年轻中晚期孕妇、外出打工者及中老年患者。对这些人群除针对病因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外,平时应加强营养进行预防。必须纠正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科学进食,多样化进食,使各类营养物质得到平衡、合理的加工和烹调。同时,建议他们多吃一些富含铁质及维生素类的食物,如猪肝、黑木耳、紫菜、海带等海产品及绿叶蔬菜。此外,建议临近中考的中学生应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缓解考前压力,以良好的心态应对中考;对于妊娠妇女应定期体检,适当补充叶酸[1,2];对于反复发作的缺铁性贫血,应给与足量铁剂治疗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这样,既可以预防贫血的发生,又可以巩固疗效,进而减少贫血的发生。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及其他贫血虽然比例较低,但危害不小,更应进行科学规范化的治疗。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1-581.

[2] 王凤计.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2002:173.

R556

B

1671-8194(2014)20-0115-02

猜你喜欢

性贫血缺铁性双相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新型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I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缺铁性贫血26例临床报告
加味归芍六君子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