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4-05-05王强
王 强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 信阳 464000)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调查分析
王 强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 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361例Ⅰ、Ⅱ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填写《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 此次调查分析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54.85%,其中Ⅰ类切口使用率为35.3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应利用新建立的临床药师工作站,继续加强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的点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Ⅰ、Ⅱ类切口;预防应用;临床药师工作站;合理用药
卫生部于2011年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干预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我院作为三级医院,于2011年活动初始就出台了《关于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通知》,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技术干预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对我院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 病历来源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361例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52例,Ⅱ类切口手术109例。
1.2 入选条件
患者术前1周未使用抗菌药物,而且均无术后感染,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均为预防性用药。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每份手术病历填写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使用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根据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判断标准(表1),对每份病历进行评价。
2 结 果
2.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比例见表2。
2.2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构成见表3。
2.3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分布见表4。
3 讨 论
3.1 用药指征
此次调查分析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54.85%,其中Ⅰ类切口使用率为35.32%。卫生部在每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均明确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按照此次调查结果,我院尚未达标。虽然此次调查抽取病历样本有限,但也反应出我院仍存在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指征的把握不严的问题,如此次抽取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病历20份,均不存在感染的高危因素,但仍有50%的病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的把握方面仍有待改善。
表1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评价标准
表2 各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表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构成
表4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分布
3.2 抗菌药物的选择
围手术期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较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1]。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构成以头孢类为主,三代头孢基本上选择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合理。
此次抽取病历中有9份使用青霉素作为预防用药,青霉素并不在卫生部2009年38号文件抗菌药物选择范围中,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青霉素过敏反应多,且更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术前预防用药时,患者的机体已处于一个特殊的状态,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临床观察和抢救的难度都将增大,不利于手术进行;二是青霉素抗菌谱较窄,近年来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选用青霉素不能达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目的。所以,虽然青霉素价格低廉,但仍不应选择为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
3.3 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与持续时间
合理的术前给药时间可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切口暴露时),血清和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MIC90),这样细菌刚刚进入(侵入)时就有足够的药物浓度杀灭它,使细菌根本没有定植的机会。过早给药(在切皮前>2 h给药)或过晚给药(手术开始后或结束后给药),达不到预防用药的目的。此次调查中,术前给药时机的合理率为90.40%,情况较理想。
此次抽取病历中有10份手术时间超过3 h,除1份使用头孢曲松针预防用药无需追加外,其余9份均未按要求于术中追加一剂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主张短程使用,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合理标准放宽至48 h后,仍有108份病历被点评为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偏长。Ⅱ类切口情况较为严重一些,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率为68.81%。
3.4 抗菌药物用法、用量
预防用药选择趋于合理后,少部分病历却出现用药单次剂量偏大的问题,如头孢唑林单次剂量3 g,头孢呋辛单次剂量3 g,头孢曲松单次剂量4 g。单次用药剂量过大,不仅会使药物毒性增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大,而且极易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和术后感染的发生,造成浪费;术后增加抗菌药物的应用剂量对预防术后感染无明显作用,反而提高二重感染的概率[2]。这种情况发生率不高,但仍应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干预。
本次调查分析表明,经过近三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我院围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已趋于合理,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偏长情况还较为普遍,尤其是Ⅱ类切口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率较高。此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部分医师仍认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术后预防用药时间成反比,这种错误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来扭转。
另有个别医师认为每月的督导检查力度有限,滥用抗菌药物存在侥幸心理。这种情况随着我院临床药师工作电子平台的建立,将逐渐成为历史。临床药师工作站实现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动态监控,使关口前移,对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以及全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沈毅,顾申勇,谢宁.我院5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7):37-38.
[2] 李兴华,周国民,曾永兰.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8):575-577.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Ⅰ, Ⅱ Incision Perioperativ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Situation
WANG Qi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Xinyang Central Hospital, Xinyang 464000, China)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th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 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antibacterial drugs special rectification activities provide reference. Method Randomly selected 361 cases of Ⅰ, Ⅱ incision operation patient medical records, fill out the “operation patients antimicrobial use questionnaire”,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its. Result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was 54.85%, of which the Ⅰincision was used in 35.32%, peri operation period of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s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Conclusions Should the new model of clinical pharmacist workstation, continue to strength peri operation period of the foreign department of th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comment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Ⅰ, Ⅱ incision; Preventive applicat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workstation;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R969.3
B
1671-8194(2014)20-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