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2014-05-05彭艳红单静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攒竹顽固性气机

彭艳红单静喜

(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2东港市中医院内五科,辽宁 东港 118300)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彭艳红1单静喜2

(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2东港市中医院内五科,辽宁 东港 118300)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西药组给予胃复安10 mg肌内注射,针刺组实施针刺治疗。结果 针刺组患者治疗顽固性呃逆病程时间短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患者治疗顽固性呃逆病程短、疗效高。

顽固性呃逆;针刺;临床观察

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颈髓3~5节段以上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引起膈肌的阵发性痉挛而引起,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的特别声音[1]。持续发作72 h以上,为顽固性呃逆,其特点为呃逆频繁发作、症状持续不缓解、常规治疗方法无效。发作时可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和工作等,更为严重者可影响呼吸和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生理负担。呃逆仅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或当时有效后易复发[2]。呃逆中医古称“哕”,又称“哕逆”。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或久病劳倦、正气亏虚所致,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针刺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且操作简单,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有相对良好的疗效[3]。笔者临床应用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顽固性呃逆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发病原因包括:脑血管疾病、外科术后、情志不舒、消化系统疾病、部分不明原因者。将纳入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8~85岁,平均56.3岁。西药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8~85岁,平均5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①呃逆根据《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词典》(李振吉主编),是指胃气冲逆而上,见呃逆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疾病,常由其他疾病引发。②以上表现持续超过72 h不能自愈,用物理刺激疗法(包括鼻咽部刺激法、按压眼球法、吞食烟雾法、干扰法等)不能缓解者。③呃逆中医辨证分型参考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治疗方法

①针刺组: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实施针刺治疗。主穴:攒竹、内关、膻中、足三里。随证配穴:实证,胃寒者加中脘、建里;胃热者加胃俞、内庭;肝气郁滞者加合谷、太冲。虚证,胃阳虚者加脾俞、关元;胃阴不足者加胃俞、三阴交。攒竹、内关穴用泻法,中强度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余穴均平补平泻。留针40 min,留针期间每隔10 min行针一次,1次/天。治疗5 d,随访2周观察结果。②西药组:给予患者胃复安肌内注射,10毫克/次,1次/天。治疗5 d,随访2周观察结果。

1.5 疗效观察指标

①呃逆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呃逆消失时间,进行组间比较。②临床疗效标准: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拟定。治愈:呃逆消失,愈后2周无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愈后2周内偶有复发。无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

2 结 果

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呃逆消失时间为(2.54±1.15)d,西药组患者治疗后呃逆消失时间为(4.98±1.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针刺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在缩短病程方面优于西药组(表1)。

针刺组治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48%。西药组治愈9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的临床疗效方面好于西药组(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呃逆消失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西药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针刺组 21 13 6 2 90.48*西药组 21 9 9 3 85.71

3 讨 论

呃逆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伴随于多种临床状况发生,包括胃肠道疾病、颈椎以及颅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全身麻醉后、内环境紊乱等,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6]。顽固性呃逆为呃逆之重症,可昼夜不停或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日久难愈,呃声频频,影响进食、睡眠和呼吸,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心神不宁,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极大不便和痛苦。顽固性呃逆目前的疗法较多,西医常以肌肉松弛剂、中枢兴奋剂、钙离子拮抗剂、麻醉剂、抗胆碱药、抗精神病药等治疗,其优点是能迅速、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常迅速再发,根治较难,且长期反复应用后易出现药物毒副反应、蓄积作用、致病情转化,故其安全性难以确定[7]。

中医学认为呃逆的发生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导致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逆气上冲于喉间,致呃逆频作。胃中寒气内蕴,胃失和降,上逆动膈,可致胃寒证;燥热内盛伤胃,腑气不顺,胃失和降,可致胃热证;肝失疏泄,气机不顺,影响肺胃之气,可致气滞证。若脾失健运,则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亦成呃逆。肾气不足,肾失摄纳,肺胃之气,失于和降,浊气上冲,夹胃气上逆动膈,亦可致呃。其病位在膈,病变主要脏腑在胃,又与肝、脾诸脏有关。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上逆动膈。治疗总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原则。中药内服治疗呃逆,因患者胃气上逆,药入即吐,药效难以作用于病灶病位,加之煎药服药不够方便等诸多因素,不易被多数患者接受[8]。针刺治疗呃逆临床操作方便易行,治疗上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恢复脏腑功能为主,可起到宽胸利膈、降逆止呃之功效。

选穴上以攒竹、内关、膻中、足三里为主穴。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与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脉气相通,可调节胃肠功能,同时从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来看,其“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在其循行过程中与脑和五脏六腑都有密切的联系,针刺攒竹穴,可疏泄膀胱经之气、调理全身脏腑气机,起到降逆止呃的作用。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心包经起于胸中,下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与三焦经互为表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故内关穴可宣通上下气机。同时内关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调节诸阴经气的作用。“心胸内关应”,故内关穴具有宽胸理气、降逆止呃的作用,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要穴。膻中穴近膈,属任脉,为八会之气会,且为心包经之募穴,居胸中,主一身之气机,擅于宽胸利膈、调畅气机。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为胃之合穴,是治疗胃腑病变不可缺少的腧穴,针刺此穴对恢复脾胃功能有良好功效。临床治疗时再随证加减,辅以它穴,诸穴相伍,共奏调畅气机、降气止呃之功效。本文结果显示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呃逆消失时间为(2.54±1.15)d,西药组患者治疗后呃逆消失时间为(4.98±1.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西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在缩短病程和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西药组。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可达到健脾理气和胃、宽胸利膈、降逆止呃的治疗作用,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易行、病程短、安全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曾金.中枢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其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3):365-367.

[2] 刘艳,翟颖,徐广屏.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83.

[3] 汪海飚,罗小军.针刺治疗呃逆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7):50-52.

[4]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0-235.

[5]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373.

[6] 曾金.中枢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其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3):365-367.

[7] 梁伟波,张颖,杨时鸿,等.平衡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71-1172.

[8] 冯春霞,杨白燕.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31-3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Stubborn Hiccup by Acupuncture

PENG Yan-hong1, SHAN Jing-xi2
(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 China; 2 No.5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Donggang TCM Hospital, Donggang 1183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stubborn hiccup by acupuncture. Methods 42 cases of stubborn hicc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acupunctur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ere injected by metoclopramide with dose of 10 mg. Results The acupuncture group has a shorter time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 than the medicine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The cured rate was 90.48%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85.71%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acupuncture group has a higher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 shorter time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 on stubborn hiccup.

Stubborn hiccup; Acupuncture; Clinical observation

R256.31

B

1671-8194(2014)18-0023-02

猜你喜欢

攒竹顽固性气机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便携电子打气机
高血压的简易按摩疗法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