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任务情境下目标定向、动机及运动表现关系的考究
——以足球定位球踢准为例

2014-05-05牛林杰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定向量表变量

牛林杰

(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1 测试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的30名大学本科一年级男生,经筛选,其均为右利腿,且没有足球踢准经历(主要是为了排除足球运动经历的影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9.13±0.92岁。

1.2 测试方法

1.2.1 测试场地

受试对象从20米处的起点将球踢向地靶(图1),半径分别为1米、2米和3米。直接落入1圆,得3分,直接落入2圆,得2分,直接落入3圆,得1分,未落入圆中记0分,球落在圆的边上计入内圆。具体测试场地如图1。

图1 测试场地示意图

1.2.2 测试材料

量表:本研究采用了国外比较认可的两个量表,即:成就知觉问卷[1]以及内在动机量表[2],其在过去的研究中均表现出了很好的信效度,其中成就感知量表中的任务定向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0,目标取向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4;内在动机量表中努力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4,乐趣/兴趣分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8,紧张/压力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0。每个分量表的基本内容在表1中列出。其中,量表在译成中文的过程中,通过外教及运动心理学专家往返翻译程序完成,经过反复翻译程序,尽量使中文条目在原意上以及文化上都符合中国的语境。

表1 本研究所用量表一览表

1.3 测试设计

1.3.1 设计情境

本研究采用组内设计的方式进行,任务情境分为两个水平,即训练和比赛,所选受试分两人一组,每组依次交替完成训练和比赛,所有的测试均在同一场地进行。

训练:在这个情境下,被试在此过程之前被告知其目的是去学习和提高足球踢准的技巧。为了学习这个技术,被试学习了两部分的内容,其一是讲解足球踢准动作的技巧,包括三个提示:第一个提示为姿势,第二个提示为方向,第三个提示为时间和距离。其二受试进行具体训练,在训练中每位被试都能互相观察对方,都能通过观察获得自身的提高,与日常训练活动一样。在训练中每位被试进行6组动作练习,每组练习为10次踢准。每组练习之后换为另一位被试,这样交替进行。

比赛:这个情景的目的是进行比赛,得出名次,每个被试与其他被试交替完成10次踢准,每次每人踢准1次。为了避免次序的影响,在第五次踢准之后转变他们的踢准次序。在比赛之前通知被试10次踢准之后,踢准得分和落点距外圆的平均距离来计算其成绩。在这个过程中由一个工作人员明确的公布分数以及赢者,并告知在最后将统计每个人的成绩,以等级的形式列出。

1.3.2 变量测量

目标定向:此维度的测量采用了Roberts等人编制的成就感知量表[3],此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分别对应有6个条目,且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原问卷科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0和0.84),本研究也进行了信度验证,其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3和0.85。根据李克特5点记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受试分别填写了训练和比赛之后的问卷。

努力,乐趣和紧张:此三个维度采用了Ryan编制的内部动机量表[4],此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努力量表(5个条目),乐趣量表(5个条目)以及紧张量表(4个条目)。被试要求回忆在训练或比赛中的经历,并回答条目,例如:“我没有在训练/比赛中投入太多的努力;我充分享受训练/比赛;我在训练/比赛中非常紧张等”。经验证努力、乐趣以及紧张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1、0.74和0.76。根据李克特7点记分法从:“1”到“7”,受试分别填写了训练和比赛之后的调查问卷。

运动表现:此变量的计算由被试踢准得分来计算。

1.3.3 研究数据统计分析

本研究由于采用组内设计实验,所以在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后,进行方差分析时遵从被试内方差分析的原则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了等级回归、分层回归、多因素效应模型完成变量间关系、调节变量验证、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任务情境下目标定向、动机及运动表现的差异分析

笔者首先对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变异数分析(F检验),在分析中不仅对不同任务情景情景下目标定向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而且对动机以及运动表现下的各变量指标进行了差异分析(表2),从中可以看出,在训练和比赛中各个变量除运动表现之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目标定向下的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之间在不同任务情景下的差异给我们以启示:有必要对不同的任务情景下的目标定向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进行分别分析与讨论。在变异数分析中,如果F值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也应该呈现其关联强度指数。因为,如果F值显著,但是值较小,这样的结果仅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而在实际意义中没有应用的显著性。通常的数值在0.06以下说明变量间关系微弱,在0.06~0.16之间属于中度关系,而在0.16以上便说明具有高度的关系。从各变量数值比较来看,在目标定向中变量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自我定向(0.32)>任务定向(0.21);动机变量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紧张(0.54)>乐趣(0.41)>努力(0.24)>表现(0.01)。从E2ta的整体来看,各变量之间应该具有多元效应关系。

表2 不同任务情境下目标定向及动机各变量比较一览表

2.2 不同任务情景下目标定向与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不同任务情景下目标定向与动机及运动表现各指标的相关统计(见表3)显示,任务定向仅在比赛情景下对乐趣程度存在影响(P<0.05),而对其他变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自我定向则对除紧张程度以外的变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与努力程度和乐趣程度是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运动表现为负相关,因此,自我定向的提高有助于努力程度以及乐趣的提高,但是一如既往的追求自我定向,可能有损于运动表现的提高。从动态来看,其在不同的情景下,乐趣与目标定向产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即:从不相关到显著性相关。从总体来看,目标标定向对各变量除紧张变量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外,对其他变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显著性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分析在不同任务情景下目标定向对努力、乐趣以及运动表现的影响。

表3 不同任务情景下目标定向与各变量相关分析一览表

2.3 不同任务情境下目标定向对各变量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不同任务情景下目标定向对具有显著相关性变量的影响,而根据资料的完整性,本研究也分析了目标定向对紧张的影响(在前面的分析中目标定向与紧张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分析中笔者采用了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把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以及交互因素依次带入回归方程。同时,由于相关系数测定的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反应的往往是表面的现象,因此,如果深入讨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这就需要计算(半偏相关系数)来进行分析与讨论。反应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量,其数值0.01,0.09和 0.25分别代表了小,中和大的贡献量[14]。因此,为了便于观察每次变量的带入对方程的贡献,在表中列出了值(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不同任务情境中,除目标定向对紧张均没有影响外(与前面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他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定向上,其自我定向对努力有很好的解释量。因此,关于努力可用回归方程来表示:努力=0.47自我定向+0.15任务定向+0.23交互,其他动机变量不能很好的解释。但是可以看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交互作用对努力、乐趣均具有中等的贡献量,结合任务定向单独没有很好的贡献量,有必要对在不同情境中高、低任务定向下的自我定向对努力、乐趣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绘制了训练情境中高低任务定向下的自我定向-努力/乐趣简单回归线(见图2、图3),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低的任务定向的情况下,自我定向的提高,其努力仅仅有微弱的提高,而在高的任务定向的情况下,其自我定向的提高,则努力便会有很大的提高。从图4中也可以看出类似的结果,而且在低的任务定向下,其自我定向的提高,乐趣基本没有提高。因此,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自我定向的提高必然带来努力和乐趣的提高,尤其是努力这一变量的显著提升,但是在任务定向高的水平时,这种提高的幅度会更大。结果不仅仅突出了自我定向对努力和乐趣的重要性,而且任务定向同样非常重要,即:在不同情境下自我定向的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任务定向的水平,这与以往只注重比赛情景下的自我定向训练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表4 不同情境对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一览表(N=30)

图2 训练情境中高低任务定向下的自我定向-努力简单回归线注: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分别以±1SD为高低划分标准

图3 比赛情境中高低任务定向下的自我定向-乐趣简单回归线

2.4 不同任务情境中目标定向的调节作用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去验证是否目标定向这一变量调节了任务情境对动机的影响,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它影响了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弱,在统计回归中,检验变量的调节效应意味着检验调节变量和自变量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在这里,就是考察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目标定向是否影响了任务情境与动机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调解变量分析的要求(其先决条件是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变量关系发生了变化,并且它与各变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我定向、努力和乐趣满足分析的条件,而紧张、运动表现等变量并不满足分析条件(来自表4)。同时,根据Pepijn(2012)[5]的研究,在这里判断调节变量显著作用的标准为:1)如果引入调节变量后,任务情境的不同能够预测结果变量的不同,则暗示存在调节作用;2)当交互效应显著地不同于零时,则部分调节作用存在。为此,通过回归分析显示(表5),从训练情境到比赛情境,自我定向的增加能够预测努力增加(b=0.705,SE=0.175,t=4.017,P <0.01),然而,对乐趣的调节效应则不明显,(b=-0.039,SE=0.171,t=-0.229,P >0.05)。

表5 自我定向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

3 讨论

以往诸多研究曾发现目标定向各变量之间可能对因变量具有一定的多元效应[6-9],因此本研究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法,把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以及交互因素依次带入方程,分析了不同任务情景下目标定向对各变量的影响,其结果发现,除目标定向对紧张没有影响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定向上。在此过程中,根据sr2值,发现自我定向对努力具有很好的解释量,从而可以确立方程,即:努力=0.47自我定向+0.15任务定向+0.23交互。尽管任务定向对努力和乐趣没有很好的贡献量,但是发现在与自我定向交互的影响下,却对其具有中等的贡献率。因此,对在不同情景中高低任务定向下的自我定向对努力及乐趣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绘制了训练情境中高低任务定向下的自我定向-努力/乐趣简单回归线(图2,3),从中发现:自我定向的提高必然带来努力和乐趣的提高,尤其是努力这一变量的显著提升,但是在任务定向高的水平时,这种提高的幅度会更大。结果不仅仅突出了自我定向对努力和乐趣的重要性,而且任务定向同样非常重要,即:在不同情境下自我定向的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任务定向的水平。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探索了目标定向(自我定向)变量的调节作用(见表5),任务定向在训练情境下并没有表现出相关性,所以不做调节变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定向对努力的调节作用显著,且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因此,支持自我定向对任务情境与努力变量关系的调节作用,且均为增强效应。也就是说,比赛情境下比训练情境下更有利于运动员努力程度的增强,而自我定向可能会显著地加剧这种效应。相比之下,自我定向对任务情境与乐趣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交互效应也不明显(P=0.724),甚至呈现负效应,当然,这种负效应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4 结论

4.1 自我定向的提高有助于努力程度以及乐趣的提高,但是一如既往的追求自我定向,可能有损于运动表现的提高,这可能需要结合任务定向来进行控制。

4.2 研究显示,自我定向的提高带来了努力和乐趣的提升,尤其是努力变量,但是在任务定向高的水平时,这种提高的幅度会更大。因此,训练实践中不仅仅突出自我定向对努力和乐趣的重要性,而且任务定向同样非常重要,即在不同情境下自我定向的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任务定向的水平而定。

4.3 目标定向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单纯的任务情境中,而且它还会发挥明显地调节作用。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建议把自我定向作为调节因素来增大训练的效果。

[1]Robert G C,Treasure D C,Balague G.Achievement goals in sport: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success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1998,16(4):337-347.

[2]Ryan R M.Control and information in the intrapersonal sphere:An extension of 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2,43(3):450-461.

[3]Mcauley E,Duncan T,Tammen V V.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ventory in a competitive sport setting: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89,60(1):48-58.

[4]Duda J L,Hayashi C T.Measurement issues i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within sport and exxrcise psychology.In Duda,J.L.(Ed.),Advances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measurement[M].Morgantown,WV:Fitness Infromation Technology,1998:471-483.

[5]Pepijn K C,Maria K,Christopher R.The effects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on Achievement Goals,Motivational Responses,and Performance in a Golf-Putting Task[J].Journal of Sport and Psychology,2012,34(6):787-807.

[6]魏瑶,洪冬美.“TARGET”模式体育干预对青少年目标定向和自信水平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9-10):153-157.

[7]Willian G C,Freedman Z R,Deci E L.Supporting autonomy to motivate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1998,21(10):1644-1651.

[8]Vansteenkiste M,MATOS L,LENS W,et al.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intrinsic versus extrinsic goal framing on exercise performance:the conflicting role of task and ego involvement[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7,8(5):771-794.

[9]Dewar A J,Kavussanu M.Achievement goals and emotions in golf: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performance[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1,12(5):525-532.

猜你喜欢

定向量表变量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抓住不变量解题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