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4-05-04张英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有效途径合作学习

张英明

摘 要:合作学习是教师使用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探讨,研究了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情境;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05-01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能力,使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一、合作学习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至关重要。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1、分组前对学生进行调查;2、把学生分到小组,确定每组为4--6人,小组确认1人任组长,实验表明:组员基本稳定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3、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创设教学情境是合作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前提,只有当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激起探索欲望,才能与教师互动合作,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机械效率”时,在学生知道了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之后,对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事例,安排学生对生活中的一幕分析:小明和小红骑自行车上斜坡,健壮的小明沿着坡路冲了上去,体弱的小红骑车走S型的道路到了坡顶,他们上坡时谁的机械效率高?你认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证实你的想法?

探究事例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起他们较强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了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坡度的大小、粗糙程度、重力大小、用力大小等有关猜想。经过分析,大家在课堂上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粗糙程度的关系研究,以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将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成为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车重力和拉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的拉力大小,计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由于学生有通过控制变量分析问题的经历,因此他们采用控制变量法,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测出了拉小车沿不同坡度斜面匀速上升的机械效率,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效率越高的结论。还知道了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的道理。由于他们对所探究事例感兴趣,同学们想进一步搞清小明和小红的体重及上坡速度是否对机械效率有影响,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常和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教师的演示、讲授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要注重实效性。

1、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开展合作学习

物理是生活的学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寻找实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拓展知识面和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小组而言,尽可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在教学“电热器”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电热器的资料(如内部结构、说明书、发热功率等)。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分组去收集其他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如燃气灶、太阳灶等)的资料。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谁去上网,谁去商店,谁汇总等各司其职,收集的结果拿到课堂上展示,以小组辩论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要求大家以计算和数据为理论依据,比较电热器和其他发热设备的优劣,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整节课情绪处于高涨状态,通过合作学习,扩大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在合作中,大家轻松的掌握电热器的知识和与之有关的其它知识。学生对知识外延应用的能力得到提高,并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物理知识就是对生活现象的归纳和概括,身边处处有物理,物理并不神秘,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敏感。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阿基米德定律”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可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手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预料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集思广益,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

由于浮力大小似乎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理的形状。此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比较、概括,最后由各小组归纳结论:没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既F浮=ρ液gv排。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验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物理小组学习的功效。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能力,给学生较多参与讨论分析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汲取。

参考文献:

[1] 王 洁.综合课程开发与案例.文汇出版社,2002.(9)

[2] 项红专.初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5)

[3] 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有效途径合作学习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