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包装学报》刊载论文被引分析
2014-05-04廖友媛
廖友媛
(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社,湖南株洲412007)
2009—2013年《包装学报》刊载论文被引分析
廖友媛
(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社,湖南株洲412007)
依据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包装学报》于2009—2013年间刊载的学术论文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刊载的370篇论文中,共有258篇被引用,占发表论文总数的69.7%,总被引频次为813次,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3.15,单篇论文的最高被引频次为15次,且各年的总被引频次逐渐增加;刊载论文主要被《包装工程》《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等44个相关刊物所引用;篇均被引频次较高的栏目主要为发展论坛、食品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包装学报》所刊载论文的学术质量较高,刊物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为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度,应尽量缩短论文的发表时滞,组织优质稿源,尤其应加强对绿色包装与安全专栏的约稿力度和刊发要求。
《包装学报》;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影响因子
0 引言
《包装学报》(Packaging Journal,以下简称《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社《包装学报》编辑部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包装行业学术理论性期刊,于2009年10月创刊。《学报》立足学术研究,报道和刊发包装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以促进包装科技的进步与交流,繁荣包装文化,搭建包装产学研结合的桥梁,推动我国包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包装工业科技的进步。经过5 a多的发展,《学报》的运营现状良好,影响因子相对较高。据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学报》2013年的扩展影响因子为0.587,在所属74种一般工业技术刊物中排名第10位,该类刊物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64[1]。另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公布的数据显示:《学报》2012年的综合影响因子为0.422,复合影响因子为0.633(该类期刊平均综合影响因子为0.339,平均复合影响因子为0.531),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为0.400;在所属学科的50种科技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排名第16位,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14位,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在所属学科33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8位[2]。这表明《学报》已获得了广大作者与读者的认可,因此,可借鉴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刊物进行统计分析,为刊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科技论文间存在着引证关系,而文献的引证关系能客观地反映出文献间的内在联系,考查某一学科的研究动向和研究现状[3-4]。同时,学术期刊的价值和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其刊载学术论文的质量上,而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衡量学术期刊刊载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之一,可从侧面反映刊物刊载学术论文的质量[5]。因此,本文拟对《学报》2009—2013年刊载的论文,自刊发至2014年10月22日被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评判刊物的发展现状,同时获得刊物中较受作者和读者关注的论文信息,进而获取现阶段包装行业科研工作者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包装行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学报》和同类包装行业期刊的选题、组稿与栏目设置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学报》现已刊出21期(2009年仅1期),共刊发学术论文447篇,其中,2009—2013年共刊发论文370篇。因此,本文以这370篇论文为统计样本数据,对其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得被引信息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6],利用其引文检索功能,采用刊物检索法,检索《包装学报》,然后进入其中的子项“引文分析”,检索时间不限,检索日期为2014年10月22日。
检索刊物的被引情况,将所得数据导入excel表中,再利用中国知网的全文数据库对所得数据进行核查。即利用各文的引文网络,点开其引文文献数据,以核实其被引数据,并获得具体的论文被引情况,记录被引用文献名与作者名及引用的文献名与作者名、具体被引年份等信息,根据具体的引用频次、被引年份等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过程中,被引数据按照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但发文统计仅统计各刊期刊载的学术论文,即根据《学报》具体刊发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剔除简讯、补白等非学术论文的数量,且作者统计中仅统计分析第一作者。
2 主要数据与分析
2.1 载文被引概况
通过整理所获得的数据,得知截至2014年10月22日,《学报》历年刊载论文共有265篇被其他文献引用,除去2014年刊发的7篇外,2009— 2013年刊发的370篇论文中,共有258篇被其他文献引用,占总发表论文数的69.7%,总被引频次为813次,平均篇均被引频次为2.20,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3.15。各年各期刊载论文的具体被引情况见表1。
表12009 —2013年《学报》载文被引情况Table1The Journal citation from 2009—2013
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知,《学报》2009年刊载的25篇论文中,有18篇论文共被引用了63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52;2010年刊载的94篇论文中,有80篇论文共被引用了292次,被引率为85.1%,篇均被引频次为3.11;2011年刊载的86篇论文中,有68篇论文共被引用了247次,被引率为79.1%,篇均被引频次为2.87;2012年刊载的83篇论文中,有58篇论文共被引用了154次,被引率为69.9%,篇均被引频次为1.86;2013年刊载的82篇论文中,有34篇论文共被引用了57次,被引率为41.5%,篇均被引频次为0.70。由此可见,2010年和2011年的被引量较大,篇均被引频次较高,均高于2009年的,这可能是因这2年里刊发由专家组织的稿件较多,保证了刊载论文的学术质量。
从以上分析数据可得知:《学报》各年刊载论文的被引率均较高,除2013年外,各年平均被引率均在60%以上,其中2009—2011年的平均被引率高于平均值,2012年的与平均值相当。这表明,由于《学报》刊载的论文质量较高,吸引了较多包装行业人员的关注,从而使刊物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这一结论也印证了前面所列引证报告中的数据。相较而言,2012和2013年的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文献引证的时效性造成的,其尚未达到被引稳定状态。
分析表1中的数据还可得知,2010年第2和3期、2011年第2期、2012年第1期4期刊载论文的被引情况较好,每期均只有2篇论文无被引记录,被引率均在90%以上。且2010年中各期,尤其是前3期的被引总频次相差不大,说明各期刊载的论文对读者的吸引力相当。而2011~2013年各刊期中,篇均被引频次大致为随着刊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随着刊期的增加,刊物面刊时间变短,影响力不足;2012和2013年中,第1期的被引情况均明显优于其他各期,这表明刊物的影响因子,特别是即年影响因子,主要由第1期的论文被引情况决定,故组稿时,可考虑变更已有按投稿/修改时间先后的用稿原则,而将高质量论文尽量安排在即年的第1期刊发。
2.2 论文被引年份分布
《学报》2009—2013年刊载论文被引用的年份分布情况见表2,图1为论文被引年份分布直方图。
表2 《学报》论文被引年份分布情况Table2The cited year distribution of the Journal’s papers
由表2可得知,2013年间《学报》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最大,篇均被引频次最高,2012年的篇均被引频次次之,再次为2011年和2014年的,2010年的数据较低,2009年的被引用记录为0。这是因为2009年刊发论文的作者未予以自引,且该期刊物未能及时上网,待2010年才上网,故没有及时被读者参阅,因而无即年被引数据。其后,各年的被引数据逐渐增加,这可能也部分得益于《学报》于2010年5月启用了在线投稿系统(http://journals.hut. edu. cn/bz/ ch/ index.aspx),且刊物网站实行开放获取,实现了读者和作者的直接对接。而2014年的数据较低是因为数据库中该年的数据还未统计完整,还有2个多月的数据需要更新,加上一般刊物的网络数据本就比刊物刊发时间延后,所以2014年中被引的总频次必定增加,该数据不具备统计分析意义,故后面的变化趋势分析中忽略该年数据,仅对前几年的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图1 《学报》论文被引年份分布直方图Fig.1The cited year distribution histogram of the Journal’s papers
由图1可看出,自2010~2013年,刊物各年的被引频次逐渐加大,而2014年由于数据不完整,所以被引频次比2013年低。为便于观察其增长趋势,将《学报》2009—2013的被引频次数值输入excel表后拟合得到图2所示曲线。
图2 《学报》论文被引年份分布拟合曲线Fig.2The fitting curve for the cited year distribution of the Journal’s papers
由图2可看出,2009—2013年间,被引论文的年份分布曲线大体呈抛物线形状,即被引频次大体呈指数形式增长。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2010年主要为引用2009年刊载的论文,总论文数量有限,且知道刊物的人较少,加上2009年刊载论文未及时被知网转载,使得刊物的影响力较低。据查证,2010年被引用的26条记录中,《学报》和作者自引占14次,会议论文引用5次,学位论文引用2次。可见,论文被其他学术理论刊物引用较少,说明其影响力不大,编辑部宣传不够。随着刊期的不断增加,可被引用的文献量越来越大,加上编辑部加大了对刊物的宣传力度,获得了编委们的大力支持,同时通过向行业知名专家约稿、约请栏目主持人等组稿方式,改善了刊载论文的质量,刊物逐渐获得包装行业科研工作者的认可,行业内的反响越来越大,所以被引频次越来越多。同时表明,刊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现象说明,《学报》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营的轨道。
《学报》被引次数具体的年份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学报》被引次数年份分布Table3The year distribution of the Journal cited numbers
为便于观察,将各年刊载论文的被引频次输入excel表,然后转化为图3所示折线图。
图3 《学报》被引次数年份分布曲线Fig.3The curve for the year distribution of the Journal cited numbers
由图3可看出,刊物当年刊发后的被引次数较少,即即年影响因子指标较低(对应各曲线中的起点位置)。从表3中可知,2010~2013年,各年即年被引频次分别为16,17, 20, 20。且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刊物当年被引频次中作者自引的比率较大,以2013年刊载论文被引情况为例,2013年刊载论文的即年被引频次为20次,刊物自引8次,作者自引6次。可见,在刊载的论文中,能在最短时间内引起其他同行共鸣的论文数量较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刊物为季刊,刊载周期较长,加上刊物上网时间滞后,因而不能在第一时间将科研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改变这一现状,建议编辑部做如下调整:
1)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定稿后尽快见刊,争取将出刊时间由当月的下旬提前为上旬,也可争取变更刊期,改为双月刊,以缩短论文发表时滞。
2)真正实行优先发表。《学报》申请了优先发表权限,但未能真正做到优先发表,通常是由编务老师等刊物面刊后再将数据压缩转给知网等相关数据库。因此可考虑在论文排版后未印刷前即将论文数据传输给各数据库,以缩短刊物与读者见面的时间。
从图3中的刊载论文被引曲线还可看出,刊物发表后,其被引频次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符合刊物的发展现状。从2009年刊载论文被引曲线可发现,其被引次数分布的最高点在2012年,其后开始下降;而观察2010年刊载论文被引年份曲线可发现,其一直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最高点在2013年,与其他刊物被引分析类似,即最高被引用的年份在论文刊发后的2~3a[7]。而2011,2012年的被引年份曲线中未显现这一规律,可能是由刊物的刊发时间短、数据不完整导致的。
2.3 被引期刊分析
统计过程中发现,《学报》刊载的论文主要被刊物刊载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引用。为了了解《学报》上刊发的论文被哪些刊物引用,以获取相关的期刊信息,对引用过《学报》2009—2013年刊发论文的期刊进行了统计,发现共有44个期刊引用了《学报》上刊载的论文,截取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分析,具体的刊物统计数据见表4。
表4 引用《学报》2009—2013年刊载论文刊物Table4The publication citing papers of the Journal from 2009—2013
从表3中可知,《学报》自引的量相对较大,其次为包装行业的中文核心期刊——《包装工程》,其他的刊物多为与包装相关的刊物。由于《学报》刊发的论文涉及材料学、印刷、艺术设计等领域,所以能被引用的刊物较多。在包装行业期刊中,纯学术性的刊物相对较少,多为协会举办的刊物,因而刊载的广告内容相对较多,《学报》是应运而生的学术理论期刊。已有包装行业期刊中,影响力相对较大的为《包装工程》,该刊物引用《学报》的论文数相对较多,因此,笔者查询了《学报》的引用文献情况,发现学报引用文献源最多的刊物为《包装工程》,这一结果说明《学报》与《包装工程》为互引期刊,这是包装行业的2个主要学术期刊。其他刊物也都与《学报》的某一栏目论文相关,如《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化工新型材料》《塑料科技》《轻工科技》《化工时刊》都引用《学报》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栏目的相关论文,《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引用《学报》中印刷技术与工艺栏目的论文,《大众文艺》引用艺术与设计栏目的论文。此外,引用《学报》论文的相关包装行业期刊还有《包装与食品机械》《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等。
2.4 被引频次排名
几年来,2009—2013年《学报》载文中共有258篇文章被引用,总被引频次为813次,为探讨刊物中各论文的影响力,对被引论文的单篇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学报》单篇论文被引频次Table5The cited frequency of single paper of the Journal
分析表4中的数据可知,仅有1次被引记录的论文数量最多,达79篇,约为所有被引论文数的30.6%,而单篇论文被引10次及以上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仅7篇,与其他刊物统计情况类似,符合高被引论文数量少、多数论文被引频次较少的学术被引现状。其中,被引频次为15次的论文为2010年第2期刊载的《碳减排与绿色包装》和2011年第1期的《中国绿色包装的成就、问题及对策(上)》,均为戴宏民教授撰写。
2.5 被引栏目分析
为了能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建议,对被引论文所属栏目进行了分析。因为几年来《学报》的栏目设置不够稳定,如2009年的25篇文章设置了9个栏目,栏目设置过细,显得比例不协调。故统计过程中以现设常用栏目对原设栏目进行了归类,整合后的栏目及具体被引情况见表6。
表6 《学报》被引论文所属栏目Table6The columns of cited papers of the Journal
表6中,绿色包装与安全栏目,含原设栏目的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与循环经济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栏目,含原设栏目的基础研究、新材料与新技术、材料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塑料软包装等;艺术与设计栏目,含原设栏目的包装设计、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理论、产品设计方法、装饰艺术设计、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艺术理论等;文化与教育栏目,含原设栏目的文化·教育;其他为销售包装、运输包装、设备及过程控制、机械及自动化、设备与自动化、商品包装链循环等相关栏目。
分析表6中的数据,可知各栏目的载文被引率均较高,均在60%以上,表明刊物刊发的论文大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中,食品包装栏目刊载论文的被引率最高,即被引论文在所刊载论文中的比率最大,每篇论文均有被引记录,但文章数量相对较少,仅在2009年与2011年各设过1期栏目。其他刊期均整合至其他如绿色包装与安全等栏目,查询其他文章被引情况,也均有被引记录。这说明研究者们对食品包装较为关注,故可考虑将该栏目设置为常设栏目。
发展论坛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该栏目多为综述性论文,且多为约请专家稿件,文章质量相对较高,所以可被引机会较大。该栏目与食品包装栏目刊载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较高,高于历年最高的篇均被引频次;其次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栏目、印刷技术与工艺栏目及绿色包装与安全栏目刊载的论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对包装的要求趋向于绿色与安全,包装现已步入绿色包装发展的高级阶段[8],编辑部决定自2014年起将绿色包装与安全设为特色栏目,但从已有被引情况可看出,其被引频次不是很高,但单篇论文而言,其存在较高的被引频次,如戴宏民教授的《碳减排与绿色包装》一文存在较高的被引频次,这表明绿色包装是包装行业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这也是今后包装行业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编辑部在该栏目的组稿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论文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品牌栏目。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栏目的篇均被引频次也较高,而其论文总量也较大,说明该方向也是现阶段包装行业的主要研究方向。特别是新材料的开发方面,这可从曾广胜博士刊发的2篇木塑复合材料方面的论文得到印证,其在2011年发表的《植物纤维增强PS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发泡木塑复合材料发泡及成型工艺研究》2篇文章的被引频次分别为7和6次,说明新材料的研发也是当前包装行业的研究重点。
3 结论
通过对《学报》2009—2013年刊载论文被引情况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学报》虽然创刊时间不长,但已获得了部分作者与读者的认可,实现了为包装行业科研人员服务的办刊宗旨。
2)《学报》刊载的论文中,较吸引科研人员的论文多分布在发展论坛、食品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栏目,说明食品包装是现阶段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研究的热点,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则是材料人员研究的主题。故《学报》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栏目设定为常设栏目是正确的,而将绿色包装与安全设定为特色与主打栏目也是合适的,但今后的组稿过程中应加大对该栏目的组稿力度,以吸引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同时,可考虑开设食品包装为常设栏目。对于包装从业人员,应加大对新材料的开发力度,注重绿色包装与安全方面的研究。
3)《学报》的影响力度还有待加强,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延长了论文的发文时滞,也相应影响了刊物的影响因子,应尽量缩短刊物的发文时滞,争取将刊物转换为双月刊,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稿源。
[1]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160-162,362-364. Beijing Wanfang Data Ltd., Co. 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Enlarged Edition[M]. Beijing: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Press,2014:160-162,362-364.
[2]杜文涛,邓景康,伍军红,等.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EB/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3:59-60,159-160. Du Wentao,Deng Jingkang,Wu Junhong,et al. Annual Report for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Impact Factors:Natural Science[EB/M]. Beijing:China Academic Journals (CD-ROM Version) Electronic Magazines,2013:59-60,159-160.
[3]常铁英. 《盐业与化工》2006年~2012年载文被引分析[J].盐业与化工,2014,43(5):6-10. Chang Tieying. Citation Analysis on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During 2006~2012 [J]. Journal of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2014,43(5):6-10.
[4]付中静.2002—2012年国内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统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8):133-135,139. Fu Zhongj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Highly Cited Paper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Core Journal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2002—2012[J].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2014,24(8):133-135,139.
[5]朱强,蔡蓉华,何峻.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 Zhu Qiang,Cai Ronghua,He Jun. A Guide to the Core Journals of China[M]. 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11:2.
[6]中国知网. 中国引文数据库[DB/OL]. [2014-10-22]. http://ref.cnki.net/knsref/RefStat.aspx?kind=3. CNKI. 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DB/OL]. [2014-10-22]. http://ref.cnki.net/knsref/RefStat.aspx? kind=3.
[7]史春杨,叶协杰. 《情报学报》2002~2004年载文被引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145-149. Shi Chunyang,Ye Xiejie. Citation Analysis of the Journal of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2007,19(1):145-149.
[8]戴宏民,戴佩华,周均. 碳减排与绿色包装[J]. 包装学报,2010,2(2):48-51. Dai Hongmin,Dai Peihua,Zhou Ju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Green Packaging[J]. Packaging Journal,2010,2(2):48-51.
(责任编辑:徐海燕)
Citation Analysis of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in Packaging Journal from 2009—2013
Liao Youyuan
(Periodical Agency,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Based on the 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 of CNKI,uses bibliometrics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the citatio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in Packaging Journal from 2009—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370 published papers,258 papers were cited,accounting for 69.7%,the total cited frequency is 813 times,the average citation rate of the cited papers is 3.15,the highest citation of a single paper is 15 times,and the cited frequency is increasing every year;the papers are cited by 44 journals such as Packaging Engineering,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tc. The cited papers in the columns of the development discussion,food packaging,new materials & new technology and new process have bigger average cited ratios. The papers of Packaging Journal has higher academic quality,and the attention on the journal is bigger. In order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tries to shorten the papers published time and organizes high quality articles, especially strengthens manuscripts efforts and publish requirements for the column of green packaging and security.
Packaging Journal;citation analysis;citation frequency;impact factor
G255.2
A
1673-9833(2014)06-0091-06
10.3969/j.issn.1673-9833.2014.06.018
2014-10-30
廖友媛(1974-),女,湖南隆回人,湖南工业大学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学方面的工作与研究,E-mail:yyliao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