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2014-05-04王亚坤王慧军姜冰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河北省

王亚坤++王慧军++姜冰

摘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是被广泛采用的测算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方法,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河北省1993~2011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将测算结果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3~2011年间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1%,技术效率年均增长2.9%,增长缓慢,且各市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4-0973-04

Total Agricultur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Malmquist Index

WANG Ya-kun1,WANG Hui-jun1,2,JIANG Bing1

(1.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150030,China;

2.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Abstract: Measur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a widely used method of measuring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Nonparametric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 1993-2011. The measuring results were broken dow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hebei province increased on the whol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 1993-2011 had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2.1%.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grew by an average of 2.9% a year, with slow growth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cities.

Key words: Agricultur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Productivity index;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Hebei; province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也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河北省为中国农业大省,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在服务京津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河北省正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面临着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非农用地大量挤占耕地等问题。未来农业的增长不可能靠单纯地扩大种植面积和资金投入来实现,惟有依靠包括效率进步、技术进步在内的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相关文献介绍

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对农业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其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是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Fan[1]研究了1965~1986年中国及其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认为这段时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并且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投入增长所带来的。Kalirajan等[2]通过对中国1970~1978年间农业生产率的研究,得出中国的农业生产率是负增长。Fan [3]Colby等[4]、Jin等[5]在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及各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得出了中国改革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的结论。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从全国的层面上,林毅夫[6],蒋和平等[7],陈卫平[8],王珏等[9],王兵等[10],郑云[11],潘丹等[12]分别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在省级及以下层面上,洪建军等[13],邓利方等[14],何新安等[15]对广东省,李立清等[16]对湖南省,刘战伟[17]对河南省,陈志建等[18]对桂林市,张晓红等[19]对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从已有文献来看,涉及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多集中在国家层面,针对各个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还需更加深入和细致,具体到河北省,缺乏多年性、连续性的研究。本研究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结合河北省1993~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了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

2 方法介绍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2 河北省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数据来看,无论技术效率是否增长,各市技术进步一直领先技术效率,且都呈增长态势,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源,这与河北省的整体情况是一致的。与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情况相比较,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逐年波动趋势(见图2),再一次印证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矛盾。

5 结论与基本对策

在1993~2011年间,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1%,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2.9%),而农业技术效率降低则对农业全要素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河北农业生产中,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应注重提高技术效率,具体可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投入,构建以国家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推广服务体系,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决策服务。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农业公司、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提高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FAN SHENGGEN. Region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M],westview press,boulder C O.1990.

[2] KALIRAJAN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aps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331-338.

[3] FAN S G.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griculture: new measurement and evidence[J]. Food Policy,1997(22):213-228.

[4] COLBY H, DIAO X,SOMWAROA. Cross commodity analysis of Chinas grain sector: sources of growth and supply response[M]. Technical Bulletin [J]. Washington:USDA,2000.

[5] JIN S, HUANG HU R, et al. The creation and spread of technolog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agricul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916-930.

[6] 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7] 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8] 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8-23.

[9] 王 珏,宋文飞,韩先锋.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0,(08):24-35.

[10] 王 兵,杨 华,朱 宁.中国各省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1,(10):12-26.

[11] 郑 云.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经纬,2011,(02):55-59.

[12] 潘 丹,应瑞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变异:基于文献的再研究[J].经济地理,2012(07):113-117,128.

[13] 洪建军,杨贤智,侯建国.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发展作用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8-91.

[14] 邓利方,余甫功.广东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1980~2004——基于面板数据的Malmquist DEA [J].广东社会科学,2006(5):39-44.

[15] 何新安,熊启泉,刘莹丰.1993-2005年广东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9(2):69-80.

[16] 李立清,周贤君.湖南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2-27.

[17] 刘战伟.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2011(02):210-213,217.

[18] 陈志建,陈明丽,吴玉鸣.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02):41-48.

[19] 张晓红,郭亚军. 河北省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DEA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01):222-225.

[20] CAVAS D. Multilateral comparis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numbers[J]. Economic Journal,1982,86:73-86.

[21] CAVES D, CHRISTENSEN L,DIEWERT W.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 and producticity[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2(6):1393-1414.

5 结论与基本对策

在1993~2011年间,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1%,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2.9%),而农业技术效率降低则对农业全要素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河北农业生产中,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应注重提高技术效率,具体可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投入,构建以国家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推广服务体系,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决策服务。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农业公司、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提高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FAN SHENGGEN. Region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M],westview press,boulder C O.1990.

[2] KALIRAJAN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aps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331-338.

[3] FAN S G.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griculture: new measurement and evidence[J]. Food Policy,1997(22):213-228.

[4] COLBY H, DIAO X,SOMWAROA. Cross commodity analysis of Chinas grain sector: sources of growth and supply response[M]. Technical Bulletin [J]. Washington:USDA,2000.

[5] JIN S, HUANG HU R, et al. The creation and spread of technolog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agricul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916-930.

[6] 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7] 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8] 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8-23.

[9] 王 珏,宋文飞,韩先锋.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0,(08):24-35.

[10] 王 兵,杨 华,朱 宁.中国各省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1,(10):12-26.

[11] 郑 云.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经纬,2011,(02):55-59.

[12] 潘 丹,应瑞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变异:基于文献的再研究[J].经济地理,2012(07):113-117,128.

[13] 洪建军,杨贤智,侯建国.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发展作用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8-91.

[14] 邓利方,余甫功.广东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1980~2004——基于面板数据的Malmquist DEA [J].广东社会科学,2006(5):39-44.

[15] 何新安,熊启泉,刘莹丰.1993-2005年广东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9(2):69-80.

[16] 李立清,周贤君.湖南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2-27.

[17] 刘战伟.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2011(02):210-213,217.

[18] 陈志建,陈明丽,吴玉鸣.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02):41-48.

[19] 张晓红,郭亚军. 河北省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DEA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01):222-225.

[20] CAVAS D. Multilateral comparis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numbers[J]. Economic Journal,1982,86:73-86.

[21] CAVES D, CHRISTENSEN L,DIEWERT W.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 and producticity[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2(6):1393-1414.

5 结论与基本对策

在1993~2011年间,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1%,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2.9%),而农业技术效率降低则对农业全要素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河北农业生产中,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应注重提高技术效率,具体可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投入,构建以国家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推广服务体系,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决策服务。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农业公司、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提高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FAN SHENGGEN. Region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M],westview press,boulder C O.1990.

[2] KALIRAJAN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aps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331-338.

[3] FAN S G.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griculture: new measurement and evidence[J]. Food Policy,1997(22):213-228.

[4] COLBY H, DIAO X,SOMWAROA. Cross commodity analysis of Chinas grain sector: sources of growth and supply response[M]. Technical Bulletin [J]. Washington:USDA,2000.

[5] JIN S, HUANG HU R, et al. The creation and spread of technolog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agricul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916-930.

[6] 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7] 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8] 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8-23.

[9] 王 珏,宋文飞,韩先锋.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0,(08):24-35.

[10] 王 兵,杨 华,朱 宁.中国各省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1,(10):12-26.

[11] 郑 云.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经纬,2011,(02):55-59.

[12] 潘 丹,应瑞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变异:基于文献的再研究[J].经济地理,2012(07):113-117,128.

[13] 洪建军,杨贤智,侯建国.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发展作用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8-91.

[14] 邓利方,余甫功.广东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1980~2004——基于面板数据的Malmquist DEA [J].广东社会科学,2006(5):39-44.

[15] 何新安,熊启泉,刘莹丰.1993-2005年广东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9(2):69-80.

[16] 李立清,周贤君.湖南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2-27.

[17] 刘战伟.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2011(02):210-213,217.

[18] 陈志建,陈明丽,吴玉鸣.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02):41-48.

[19] 张晓红,郭亚军. 河北省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DEA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01):222-225.

[20] CAVAS D. Multilateral comparis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numbers[J]. Economic Journal,1982,86:73-86.

[21] CAVES D, CHRISTENSEN L,DIEWERT W.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 and producticity[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2(6):1393-1414.

猜你喜欢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