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建设“百亿斤”粮食大市的潜力分析及措施

2014-05-04郝福新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措施

郝福新等

摘要:襄阳市是粮食强市,是全国20个优质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2012年粮食总产过“百亿斤”,实现“九连增”。为进一步巩固襄阳市“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建设成果,从襄阳市粮食发展势头、种粮面积、水利条件、机械化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科技储备和单产潜力等7个方面进行了襄阳市粮食增产的潜力分析,并总结出建设襄阳市“百亿斤”粮食大市的主要措施,以期为襄阳市实现粮食可持续增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增产;潜力分析;措施;襄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4-0969-04

Constructing Xiangyang City as “a Five Billion Kilograms” Food

Production City

HAO Fu-xin1,WU Shan1,ZHANG Yan1,XU Zheng-yan2

(1.Xiangy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Xiangyang 441021,Hubei,China;

2.Xiangyang City Livestock Breeding Field,Xiangyang 441106,Hubei,China)

Abstract: Xiangyang city is a city of producing food, is one of the national production base of 20 high-quality large commodity grain. The total grain output achieved five billion kilograms in 2012, realizing continuous increasement for 9 yeras.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a five billion kilograms” food production in Xiangyang, the potentials were analyzed from seven aspects of food development including developing momentum, grain size, water conditions, the level of mechanization, government support policies, technology stocks and potential yield per unit. The strategies for “a five billion kilograms” of Xiangyang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in Xiangyang city.

Key words: food production; potential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Xiangyang city

1.3 水利条件改善

1.5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从2012年开始,中央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加大投入,大兴农田水利,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2012和2013两年,襄阳市每年增加水利基本建设投入10亿元以上,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国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政策性补助,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2012年中央财政还首次对冬小麦主产区进行“一喷三防”补贴,襄阳市常年各种补贴资金在8亿元以上,极大地刺激和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1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襄阳市的枣阳、襄州和宜城为整建制试点县(市)区;国家还对粮食生产大县、大的地级市实行了转移支付和奖励政策,对百亿斤以上的地级市转移支付资金5 000万元,目前襄阳市的襄州、枣阳等地区一年资金达1亿元以上。这些都为襄阳市加快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1.6 科技储备基础良好

襄阳市已形成市、县、乡三级纵向农技推广体系和涵盖种子、植保、土肥、农机等专业相互交融的综合服务网络。全市现有农业科技人员4 000余人,每万亩耕地拥有农业科技人员6人。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是襄阳市农业科研主要平台,2006年被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批准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并获得科技创新岗位15个;2007年经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批准建设湖北省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2008年经农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综合试验站,已形成以小麦、水稻等为骨干的学科体系。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10余项,先后自主选育出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8个,引进试验示范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20多个,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到2012年,全市水稻、小麦、玉米优质率达到8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主推技术的应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6%;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危害损失率5%以下。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在农业增产中所占份额达到52%以上。枣阳市、襄州区分别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受到国务院表彰。

1.7 单产提高潜力大

2 实现“百亿斤”粮食大市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1.1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以水促粮”保增产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以水促粮”,主攻“小农水”,全面实施“当家堰”工程。着力解决好水库、渠道、干支渠及渠系建筑物的蓄、引、输、配水安全等问题,恢复和提高蓄、引、输、配水能力,减少输、配水损失和管理上的漏洞,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充分利用“三万”活动,抓好全市近1.4万口当家堰的清淤扩挖任务。认真实施“田间渠系通畅、抗旱水源修复、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捆绑推进”重点工程,清淤疏浚渠道、硬化渠道,新建或整修机电井泵,大力增加灌溉面积和蓄引提水能力,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改善灌溉面积,依靠强化水利建设保证粮食增产。

2.1.2 大力发展粮食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 大力推行水稻机械化插秧,增加插秧机,扩大机械插秧面积。大力推广旱育抛秧技术,扩大旱育抛秧面积。通过机械插秧和旱育抛秧增加水稻栽插密度,优化水稻群体结构,提高水稻单产,进而实现粮食增产。

2.1.3 加强抗灾减灾体系建设,减少粮食生产损失 加强灾情监测体系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完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大力推广旱作农田节水技术。建立农田监测点,兴建集雨水池,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技术、沟垄耕作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和化学节水技术,让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襄阳市抗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体系,强化抗灾物资储备和抗灾技术培训,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襄阳汉江网.襄阳成为湖北省首个百亿斤粮食大市[EB/OL].http://unn.people.com.cn/n/2013/0107/c228171-20120767.html, 2013-01-07.

[2] 程智强,张占耕.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要素作用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6):345-348.

[3] 房 彬.改造传统农业的对策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8(12):64-66.

[4] 王建琳.锦绣襄阳 湖北粮仓——2012,襄阳市粮食突破百亿斤大关鏖战纪实(奋力抗灾篇)[N].襄阳日报,2013-05-28(4).

2 实现“百亿斤”粮食大市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1.1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以水促粮”保增产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以水促粮”,主攻“小农水”,全面实施“当家堰”工程。着力解决好水库、渠道、干支渠及渠系建筑物的蓄、引、输、配水安全等问题,恢复和提高蓄、引、输、配水能力,减少输、配水损失和管理上的漏洞,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充分利用“三万”活动,抓好全市近1.4万口当家堰的清淤扩挖任务。认真实施“田间渠系通畅、抗旱水源修复、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捆绑推进”重点工程,清淤疏浚渠道、硬化渠道,新建或整修机电井泵,大力增加灌溉面积和蓄引提水能力,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改善灌溉面积,依靠强化水利建设保证粮食增产。

2.1.2 大力发展粮食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 大力推行水稻机械化插秧,增加插秧机,扩大机械插秧面积。大力推广旱育抛秧技术,扩大旱育抛秧面积。通过机械插秧和旱育抛秧增加水稻栽插密度,优化水稻群体结构,提高水稻单产,进而实现粮食增产。

2.1.3 加强抗灾减灾体系建设,减少粮食生产损失 加强灾情监测体系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完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大力推广旱作农田节水技术。建立农田监测点,兴建集雨水池,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技术、沟垄耕作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和化学节水技术,让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襄阳市抗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体系,强化抗灾物资储备和抗灾技术培训,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襄阳汉江网.襄阳成为湖北省首个百亿斤粮食大市[EB/OL].http://unn.people.com.cn/n/2013/0107/c228171-20120767.html, 2013-01-07.

[2] 程智强,张占耕.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要素作用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6):345-348.

[3] 房 彬.改造传统农业的对策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8(12):64-66.

[4] 王建琳.锦绣襄阳 湖北粮仓——2012,襄阳市粮食突破百亿斤大关鏖战纪实(奋力抗灾篇)[N].襄阳日报,2013-05-28(4).

2 实现“百亿斤”粮食大市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1.1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以水促粮”保增产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以水促粮”,主攻“小农水”,全面实施“当家堰”工程。着力解决好水库、渠道、干支渠及渠系建筑物的蓄、引、输、配水安全等问题,恢复和提高蓄、引、输、配水能力,减少输、配水损失和管理上的漏洞,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充分利用“三万”活动,抓好全市近1.4万口当家堰的清淤扩挖任务。认真实施“田间渠系通畅、抗旱水源修复、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捆绑推进”重点工程,清淤疏浚渠道、硬化渠道,新建或整修机电井泵,大力增加灌溉面积和蓄引提水能力,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改善灌溉面积,依靠强化水利建设保证粮食增产。

2.1.2 大力发展粮食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 大力推行水稻机械化插秧,增加插秧机,扩大机械插秧面积。大力推广旱育抛秧技术,扩大旱育抛秧面积。通过机械插秧和旱育抛秧增加水稻栽插密度,优化水稻群体结构,提高水稻单产,进而实现粮食增产。

2.1.3 加强抗灾减灾体系建设,减少粮食生产损失 加强灾情监测体系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完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大力推广旱作农田节水技术。建立农田监测点,兴建集雨水池,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技术、沟垄耕作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和化学节水技术,让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襄阳市抗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体系,强化抗灾物资储备和抗灾技术培训,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襄阳汉江网.襄阳成为湖北省首个百亿斤粮食大市[EB/OL].http://unn.people.com.cn/n/2013/0107/c228171-20120767.html, 2013-01-07.

[2] 程智强,张占耕.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要素作用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6):345-348.

[3] 房 彬.改造传统农业的对策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8(12):64-66.

[4] 王建琳.锦绣襄阳 湖北粮仓——2012,襄阳市粮食突破百亿斤大关鏖战纪实(奋力抗灾篇)[N].襄阳日报,2013-05-28(4).

猜你喜欢

措施
猪腹泻病防控措施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四项措施培养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