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致命性武器

2014-05-02沈臻懿

检察风云 2014年18期
关键词:催泪瓦斯致命性电击

文·图/沈臻懿

非致命性武器

Non-lethal Weapons in the Emergency Disposition

文·图/沈臻懿

突发事件处置中,为了快速、有效地予以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装备损毁,各类具有“软破坏、软杀伤”特点的非致命性武器,往往成为了各国执法部门在应急处理突发事件时的重要选择。非致命性武器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执法部门对于突发事件局势控制的多元化选择,更可令犯罪嫌疑人在丧失行动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犯罪嫌疑人与无辜群众出现严重致伤与致死的后果。

现代突发事件处置活动中,除了荷枪实弹的执法人员外,那些能够令目标迅速丧失行动能力,但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装备损毁的非致命性武器,已成为各国应急处突的重要选择。非致命性武器“软破坏、软杀伤”的特点,为执法人员处置恐怖事件、骚乱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提供了技术保障,且有利于执法人员对于局势控制的多元化选择。此外,非致命性武器亦可在令犯罪嫌疑人丧失行动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犯罪嫌疑人与无辜群众出现严重致伤与致死的后果。

客观而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了非致命性武器这一新概念武器。相较于传统致命性武器而言,非致命性武器无疑具有显著优势。这也使得其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了各国执法机关的青睐。当前,橡皮子弹、抓捕网发射器、催泪瓦斯、气动电击枪、疼痛毫米波发射系统、脉冲防暴水炮等各类非致命性武器已频频活跃于现代突发事件处置活动之中。

橡皮子弹

橡皮子弹,可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非致命性武器之一。2011年伦敦骚乱事件处置中,橡皮子弹就扮演了“人群控制紧急手段”的角色。2011年8月6日至10日发生的伦敦骚乱事件,堪称英国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城市骚乱。这一事件,无疑考验着英国执法人员对于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鉴于骚乱事件的日益恶化,2011年8月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主持召开了最高紧急安全会议,以讨论骚乱平息问题。同时,英国政府也批准警方可以使用橡皮子弹作为人群控制的紧急手段,并以此压制蔓延了整个伦敦和其他多个城市的街头骚乱。

从前述事件中可见,橡皮子弹这一非致命性武器,主要可运用于骚乱事件、群体性事件的防暴驱散活动中。从橡皮子弹的结构分析,其虽使用火药气体产生的能量进行射击,但其弹头却是由一定硬度的橡皮制成。非金属的材质,令橡皮弹头具有了较强的缓冲作用,当其射至人体表面后,橡皮弹头即会发生变形,进而迅速增大射击的接触面积。这一特点,使得橡皮子弹对于人体的伤害,往往多停留于射击目标的表面。此外,橡皮子弹的枪口初速,远低于普通金属子弹,这也大大降低了橡皮子弹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伤。普通金属子弹的射击动能极大,其一旦射中人体,就会利用坚硬的金属弹头迅速侵入体内,并切断人体组织,进而造成严重的出血与损伤。而由橡皮所制成的弹头以及较低的射击速度,保证了橡皮子弹在近距离射击时,既可令射击目标在短时间内因疼痛而丧失行动能力,但却不易对人体造成永久性的损伤与后果。

橡皮子弹在击中目标后,能够导致其丧失行动能力,且不易造成重伤或死亡的特点,使得各国执法人员在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时,往往选择其作为的非致命性武器来予以使用。

抓捕网发射器

每届世界杯以及大型足球比赛中,令执法人员颇为头疼的往往是那些足球流氓以及球迷暴力事件。为了有效抓捕严重闹事的暴力球迷与足球流氓,又可避免因近距离接触,而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事件,执法人员常常选择抓捕网发射器这一非致命性武器,来作为此类突发事件处置的科技利器。

抓捕网发射器,又称防暴网枪、射网器、捕网器等,按动力提供方式的不同,抓捕网发射器亦可分为火药推动与压缩空气推动两大类。抓捕网发射器重量轻、体积小、易操控、可回收等特点,已成为当前执法人员抓捕目标对象时的新型便携式武器。以火药推动抓捕网发射器为例,执法人员在使用这一非致命性武器时,需首先对准目标,并扣下扳机或按钮。此时,发射器内的空爆弹或射钉弹经撞针撞击后爆炸,并迅速产生高压气体,以此推动多个橡胶弹头牵引伞状捕捉网呈一定角度向前运动。捕捉网在飞行的过程中迅速张开,一旦接触目标,捕捉网四周的橡胶头就会在惯性作用下,牵引捕捉网包裹目标,从而达到抓捕的目的。据相关统计显示,抓捕网发射器在10米范围内发射,其罩住目标,并令目标无法奔跑逃脱的成功率高达99%左右。抓捕网发射器的捕捉网采用高强度、柔韧性佳的高分子特种纤维编织而成,可以有效抵御普通刀具的切割与剪切。一旦捕捉网成功套住目标后,目标越是拼命挣扎,就会被捕捉网套得更紧。

催泪瓦斯

催泪瓦斯,亦称催泪弹,是一种能令人暂时丧失行动能力的烟雾剂。一经发射后的催泪瓦斯,即可产生大量催泪的化学气体,并对人的眼睛、鼻子、面部皮肤以及呼吸道等造成极为强烈的刺激,进而使人眼睛无法睁开,泪流不止且咳嗽不停。催泪瓦斯作为一类非致命性武器,具有携带方便、体积小巧、威力适中等特点。其不仅可以喷射或手投,还可使用枪支或榴弹发射器发射,以适合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催泪瓦斯在发射当时可对人体造成极度不适,但事后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危害。因而,催泪瓦斯已被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的执法部门装备使用,并广泛运用于骚乱场合,以驱散并控制暴乱人群。

作为非致命性武器的催泪瓦斯,通过燃烧或爆炸的化学机理,以促使弹体内的刺激剂释放能量。一般而言,催泪瓦斯的弹体中多装有镁、铝、硝酸钡、硝酸钠等化学物质。一经发射并引爆后,催泪瓦斯中的化学物质镁就会在空气中迅速燃烧。该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能够令硝酸钡、硝酸钠等硝酸盐分解产生氧气,并促使镁、铝的进一步燃烧。除了前述化学物质外,催泪瓦斯中还装有易挥发刺激剂等。这些刺激剂在燃烧、爆炸所释放的热量的作用下,立即气化,并以烟雾的形式从弹体内喷射而出,进而迅速向四周弥散。这种烟雾状的化学气体与人体一旦直接接触,就会迅速刺激眼睛、鼻子、喉咙等敏感部位的器官黏膜与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人体极度不适,并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流泪、流涕、咳嗽、喷嚏、恶心、呕吐、眼痛、头痛、胸痛以及皮肤灼烧感等症状,并迅速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催泪瓦斯历经了不断发展的过程。科学家经过不断的研发,已成功将天然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素(缩写为OC)作为催泪瓦斯的刺激剂。这一科技变革,不仅令催泪瓦斯刺激剂朝着天然化的方向发展,与传统刺激剂相比,辣椒素(OC)的刺激亦更为强烈,且安全无毒,对人体的副作用也更小,还不会发生环境污染的情形。

气动电击枪

气动电击枪的名称中虽也带有“枪”字,但其并不依靠发射普通子弹来对目标进行打击。气动电击枪的射击,主要依赖于枪支内部的气压弹夹以及枪膛中特有的电击子弹。当射击者扣下扳机后,弹夹内的高压气体将立即释放,并推动电击子弹向外射出。电击子弹一旦击中目标后,其自带的弯钩将立即钩住目标的衣服或皮肤,并产生持续5~20秒左右的高压电击,进而令目标肌肉痉挛而暂时丧失行动能力。

气动电击枪对于目标的打击,主要通过电流对肌肉的破坏作用,令人体在短时间内无法控制肌肉组织的收缩,且出现肌肉痉挛现象,进而使得射击目标失去反抗能力。这一武器虽不会致命,但其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威力却十分巨大。美国曾从特种部队与特警队中邀请过60名志愿者来试验气动电击枪的威力。最终实验结果显示,气动电击枪对于目标的制服率为100%,且所有志愿者在受到电击后,均因肌肉痉挛而瘫倒在地,且半分钟内无法动弹。然而,作为一项非致命性武器,气动电击枪并不易对人体造成致命性伤害。与普通枪支相比,其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气动电击枪对于目标的损伤均为非致命性,且遗留的永久伤害率为0%。反观作为比对研究的普通枪支,被其击中后的目标存活率仅为50%,而遗留的永久伤害率更高达100%。

当前,气动电击枪已广泛运用于美国警察执法与突发事件处置中。不过,为了防止执法人员滥用气动电击枪与随意射击的情形发生,气动电击枪在设计时还专门增加了射击记录功能。执法人员在扣动气动电击枪的扳机后,枪支中会弹出诸多印有本枪序列号的小纸片。调查人员根据这一纸片,即可查到枪支的所有者。此外,气动电击枪内部还有一个专门记录每次射击日期与实践的微型芯片。这一数据不仅可以监控枪支使用的情况,亦可作为执法人员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使用武器的重要证据。

疼痛毫米波发射系统

疼痛毫米波发射系统,是美国近年来研制的一类主要用于反人员的非致命性武器。该系统可以制造出95吉赫的毫米波,并通过天线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高能辐射发射到指定地点。通过向目标所射出的高能毫米波,疼痛毫米波发射系统能够令对方在被射中后产生剧烈且难以忍受的灼烧与疼痛感。不过,这一高能毫米波只会透过人体皮肤,进而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感,但其对于人体内脏却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

疼痛毫米波发射系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运用,主要可以起到驱散大规模暴乱人群的作用。当系统发出的毫米波在人体表面停留两秒钟后,人体皮肤就会达到67摄氏度的高温。在此情形下,普通人出于本能反应,即会在短时间内离开疼痛毫米波发射系统所覆盖的范围。

客观而言,疼痛毫米波发射系统并非完全无懈可击。毫米波有穿透深度较浅、电磁能量较低的特点,使得目标对象只需穿上厚重的衣物,甚至使用垃圾桶盖都可抵御毫米波的作用。此外,毫米波在雨天、雪天或雾天的环境下,其自身的能量还会被空气中的水分所吸收。因而,疼痛毫米波系统在作为突发事件处置科技利器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障碍需予以攻克。

脉冲防暴水炮

作为群体性骚乱事件处置中的大型非致命性武器装备,脉冲防暴水炮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脉冲防暴水炮通常选择以液体刺激剂为介质,并使用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气体压力瞬间释放所形成的动力,推动防暴水炮中的刺激性液体向外高速发射。经脉冲防暴水炮雾化后的刺激剂,能够迅速对人体眼睛、皮肤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并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流泪不止与喷嚏咳嗽等剧烈反应。此外,微粒状的刺激剂还会随着人体的呼吸而进入呼吸道,进而立即作用于黏膜,且产生如强酸灼烧似的剧烈疼痛感。脉冲防暴水炮虽会在发射当时对目标造成剧烈刺激,并令其丧失行动能力,但这一伤害多为暂时性、非致命性的,并不易对人体造成永久性的损害与后果。

栏目主持人: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催泪瓦斯致命性电击
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伴致命性咯血的效果及止血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制约我国公安民警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原因及对策分析
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军控*——困境、出路和参与策略
超级电击武器
泪中前行
会发射“催泪瓦斯”的动物
群体性事件处置中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原则
浅述电击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