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髋交叉跑在短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2014-05-02徐瑞霖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标准差年限实验组

徐瑞霖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转髋交叉跑在短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徐瑞霖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实验等方法,以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研究,找出转髋交叉跑技术在短跑练习中的作用。这对高校短跑教学方式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短跑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短跑运动的积极性。

1 研究背景

在进行转髋交叉跑训练前,锻炼者的双臂需要向两侧平行举起,其主要目的就为了动作开始后保持身体平衡,如果是左腿开始先动,在动作开始后,左腿向右侧做交叉步,左脚落在右脚的右前方,然后右脚向右侧平移,成开立状,两脚尽量在一条水平线上;接下来就是让左腿向右腿的右后方做交叉步,左脚落点在右腿的右后方,然后右脚向右侧平移,成开立状。通过“髋带大腿”连续不断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髋部关节的灵活性,增大前后摆动幅度和步长,提高手臂摆动频率,从而在跑步过程中达到高频率、大幅度的连贯性动作。一般会把练习距离控制在30米左右。本文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研究,找出转髋交叉跑技术在短跑练习中的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转髋交叉跑在短跑训练中的情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浏览中国知网搜集了与本研究有关的论文及期刊几十篇,并阅读了大量和本研究相关的书籍,为本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2.2 实验法将本校24名参与短跑训练的学生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2名学生。实验前,在分组过程中保证两组的学生年龄、训练年限、短跑技术、短跑成绩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如果出现显著性差异,则进行调整,直到上述每项指标两组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实验中采取一名教师进行训练,实验组在短跑训练的过程中加入转髋交叉跑的练习手段,对照组则不采用此手段。实验时间为12周。

2.2.3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7.0等相关软件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4 对比分析法将两组的学生年龄、训练年限进行对比分析,并把两组学生在短跑技术、短跑成绩方面的实验前后结果进行比对,最终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数据分析

3.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年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年龄样本量均为12;两组学生的最大年龄均为23岁,最小年龄均为19岁;实验组的学生年龄平均值为21.2岁,对照组的学生年龄平均值为21.3岁,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年龄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为实验的效度提供了保证。

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人数均为12名,实验组学生年龄的平均值为21.2岁,对照组学生年龄的平均值为21.3岁;实验组学生年龄的标准差为是1.583,对照组学生年龄的标准差为1.472;两组的自由度均为8,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学生年龄的P值为0.872,大于0.05,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性不明显,符合基本实验要求。(表1)

3.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训练年限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训练年限样本量均为1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最大训练年限均为5年,最小训练年限均为3年;实验组的学生训练年限的平均值为3.5年,对照组的学生训练年限平均值为3.6年,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训练年限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

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人数均为12名,实验组学生训练年限的平均值为3.5年,对照组学生训练年限的平均值为3.6年;实验组学生训练年限的标准差为是1.235,对照组学生训练年限的标准差为1.286;两组的自由度均为8,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学生年龄的P值为0.739,大于0.05,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训练年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基本符合实验要求。(表2)

3.1.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短跑技术数据分析本研究中技术评价是由四名教师根据每名学生的短跑技术评分得出的,满分为10分,每个学生跑3次,每次跑完有10min的休息间隔,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体力恢复,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的效度。测试的四名教师根据学生的短跑技术进行打分评价,评价标准为6 ~ 7分及格、7 ~ 8分一般、8 ~ 9分良好、9 ~10分优秀。评价过程中要求教师打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表3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技术评价样本量均为12;实验组学生的短跑技术得分最高为8.8分,最低成绩为6.5分;对照组学生的短跑技术得分最高为8.7分,最低得分为6.6分;实验组的平均短跑技术得分为7.5分,对照组的平均短跑技术得分为7.6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技术得分上没有什么区别,保证了实验的基本效度。

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人数均为12名,实验组学生短跑技术评价的平均值为7.5分,对照组学生短跑技术评价的平均值为7.6分;实验组学生短跑技术评价的标准差为是1.028,对照组学生短跑技术评价的标准差为1.227;两组的自由度均为8,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学生短跑技术的P值为0.658,大于0.05,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短跑技术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符合实验所需。(表4)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差异性检测表

表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差异性检测表

表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短跑技术评价统计表

表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短跑技术评价差异性检测表

3.1.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短跑成绩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短跑成绩样本量均为12s;实验组学生的短跑成绩最快为11.4s,最慢成绩为12.1s;对照组学生的最快成绩为11.4s,最慢成绩为12.2s;实验组的平均短跑成绩为11.9s,对照组的平均短跑成绩为11.8s。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短跑成绩几乎没什么区别。

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的短跑成绩样本量为12;实验组的短跑平均成绩为11.9s,对照组的短跑平均成绩为11.8s;实验组短跑成绩的标准差为1.026,对照组短跑成绩的标准差为1.147;两组的自由度均为8,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学生短跑成绩的P值为0.875,大于0.05,这说明在实验前,两组学生在短跑成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2 实验后数据分析

3.2.1 实验后学生技术评价成绩分析本研究中技术评价是由4名教师根据每名学生的短跑技术评分得出的,满分为10分,每个学生跑3次,每次跑完有10分钟的休息间隔,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体力恢复,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的效度。测试的四名教师根据学生的短跑技术进行打分评价,评价标准为6 ~ 7分及格、7 ~ 8分一般、8 ~ 9分良好、9 ~ 10分优秀。评价过程中要求教师打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表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短跑技术评价统计表

如表5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技术评价样本量均为12;实验组学生的短跑技术得分最高为9.1分,最低成绩为6.8分;对照组学生的短跑技术得分最高为9.2分,最低得分为6.9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短跑平均技术得分均为8.2分。通过与实验前的短跑技术评价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后的技术评价上均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两组学生除训练技巧外,其它训练内容基本相同。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训练安排是:两组训练周期均为10周,训练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至六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共同训练,训练的内容和训练强度完全一致;不同的是,实验组加入了转髋交叉跑的训练方式;且两组在训练后的放松手段完全一样。两组学生在短跑技术方面都没有进行特殊练习,都是按原有技术进行熟练程度上的练习;实验后两组学生在短跑技术上更加熟练,但两组学生的技术水平基本持平。

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短跑技术评价样本量为12;实验组的短跑技术评价平均得分为8.2,对照组的平均短跑得分为8.3;实验组短跑技术评价的标准差为1.435,对照组短跑技术评价的标准差为1.259;两组的自由度均为8。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学生短跑技术评价的P值为0.832,大于0.05,这说明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短跑技术评价上的差异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组学生除训练方式外,在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上完全相同。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短跑技术训练都是一样的,因此两组在实验后短跑技术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别不明显。

3.2.2 实验后学生短跑成绩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短跑成绩样本量均为12;实验组学生的短跑成绩最快为10.9秒,最慢成绩为11.9s;对照组学生的最快成绩为11.2s,最慢成绩为12.0s;实验组的平均短跑成绩为11.6s,对照组的平均短跑成绩为11.9s。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短跑成绩差别较大,实验组学生的短跑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对照组学生的短跑成绩提高幅度较小。

通过数据分析,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短跑成绩样本量为12;实验组的短跑平均成绩11.6s,对照组的短跑平均成绩为11.9s;实验组短跑成绩的标准差为1.376,对照组短跑成绩的标准差为1.297;两组的自由度均为8。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学生年龄的P值为0.038,小于0.05,这说明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短跑成绩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在短跑练习过程中,转髋交叉跑技术对高校学生的短跑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地帮助作用。

4 结 论

4.1 通过差异性检测发现,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年龄结构、训练年限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符合基本实验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短跑技术评价、短跑成绩上差异性不明显。

4.2 通过差异性检测发现,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短跑技术评价上都有明显程度的提高,但两组学生几乎不存在差异性。

4.3 通过差异性检测发现,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短跑成绩上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实验组学生的短跑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对照组学生的短跑成绩提高幅度较小。这说明转髋交叉跑技术对高校学生的短跑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4.4 从上述研究中发现,转髋交叉跑技术对短跑技术方面的提高并没有多大效果,如果只是为了提高短跑成绩,建议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可普及转髋交叉跑技术,通过髋部专项练习,提高髋部关节的灵活性,增大前后摆动幅度和步长,提高手臂摆动频率,从而在跑步过程中达到高频率、大幅度的连贯性动作。

[1] 张一鸣.改进摆腿技术对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短跑速度的作用[J].魅力中国,2010(25):236.

[2] 丁富春.学习“髋部伸展技术”有效提高短跑成绩[J].田径,2010(8):48-49.

[3] 陈海清.以增大步幅为主导改进短跑训练[J].西安体院学报,1992,9(1):33-38.

[4] 袁强.现代短跑训练手段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5] 车保仁.田径:专修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G822.1

A

1674-151X(2014)11-043-03

2014-10-13

徐瑞霖(1984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标准差年限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订正
高压锅最多用8年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过程能力指数法在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
谈数据的变化对方差、标准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