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林斯顿面试官:最反感“装”和只奔着排名来的学生

2014-05-02覃巧云发自北京编辑王楠

留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普林斯顿录取率申请者

记者_覃巧云 发自北京 编辑_王楠

普林斯顿面试官:最反感“装”和只奔着排名来的学生

记者_覃巧云 发自北京 编辑_王楠

大部分中国学生很难让她记住,有些甚至让她反感:那些极力证明自己很厉害的,和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的。

今年,普林斯顿大学在中国区的录取创下新低,北京地区录取率不足3%,仅为全球录取率的一半。硬件条件达标的中国“学霸”们大多“折”在了面试上。

Nini Suet,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区校友面试委员会的北京总负责人,对于申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面试关,她有诸多心得不吝分享。

面试官的角色

“面试官扮演的角色不能说不重要,但也不能说非常重要”,Nini认为。

不像国内大学会给评分因素设定权重,美国的学校不设置固定的招生比率,他们选择学生“没有一个formula(准则)”可言。

在这样的招生氛围中,面试官起到的作用是给申请者和校方双向了解的机会。一方面,考察申请者的个人表现,“过滤一些完全不符合学校标准的学生”,他们“在我们这里就被卡掉了”;另一方面,通过分享自身的在校经历,面试官给学生提供考察校方的机会,助其做出明智的选择。

“就像找老公一样,你在网上看觉得不错,但见了面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这种感觉是校友面试官需要帮学校去做的一个assessment(评估)。”

面试结束后,面试官通常会针对申请者的表现写报告。报告是体现面试官重要性的地方,它一般会述及对申请者的评估意见,然后“根据学校给的一些要求去回答问题,最后做出一个决定—到底这个人是非常好,还是OK,或者是不行。”当招生办公室查阅学生的申请材料时,报告会是个有效的参考。

北京录取率不足3%

常青藤名校的一大特点是低录取率,普林斯顿亦是如此。Nini给《留学》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普林斯顿的新生录取率是7.28%,这是针对全球而言;至于中国区,总体尚未统计,局部来看,“北京,录取率不足3%;广东地区,今年录取率为0”。

北京、广东两地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录取率,证明了中国学生名校申请竞争的惨烈,即便是拥有良好教育资源的一线城市孩子,亦很难叩开普林的大门。

普林斯顿的招生门槛,据Nini所述,与其他的藤校差不太多。除了作为基础入门条件的良好成绩,那些拥有“发自内心的兴趣点”及持之以恒的韧性、具备定位清晰的自我认知等可贵品质的人,往往更易得到藤校的认可。

最近的一则“中国男生爱吃泡面上美国名校”的新闻吸引了众多关注,人们惊讶的不是这位男生爱吃泡面的癖好,而是美国名校缘何因此对其伸出橄榄枝。

对于这一事件,Nini对《留学》做出了自己的解读。她表示,该名男生之所以被录取,“跟泡面没什么关系,关键在于他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他爱好泡面,泡面只是这种爱好的一个载体,它可以是咖啡,可以是巧克力,可以是任何东西,只不过他的兴趣点就在泡面上。他的热爱,他的兴趣点,其实反映了这孩子的内心,反映了他的执着。”

一些中国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或做一些事情,并非出于个人兴趣,更多是为了拿到offer。Nini谈到,“这样的中国孩子见得太多了,去一个什么乡下,假装是做义工呆一个学期才回来。你听他讲故事,一听就知道是假的。这种东西是编不出来的,你永远不可能用一次两次这种经历掩盖过去。你参与的活动必须是自己喜欢的,是否是发自内心的兴趣,面试官很容易从对话中感觉出来。”

缺乏自我认知,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通病,也是多数申请者被普林拒之门外的要因。

Nini Suet,中文名雪麑。普林斯顿大学校友面试官,先后从事金融和媒体工作,现创办“融尚私塾”,致力于高端教育规划咨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Nini提到,藤校青睐的是给学校和社会带来贡献的学生,“学校为什么要收你?它不是一个慈善机构,你来这边是要给学校做贡献来的,那么你的贡献点在哪里?”很多中国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清晰认识,不懂得自己可以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他们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不会运用自己的长处,更不会去想以后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自己、对社会没有任何概念,“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被录取的”。Nini进而解释,“普林收的孩子必须都是希望其利用自己的一些优势来为社会和学校做贡献的人。这个贡献是什么?其实,不需要很明确说以后要成为一个科学家或其他,但是你一定要有这个方向。这一定是你的一个目标,就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不能仅仅只是索取,你要学会给予。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点,是我们非常非常看重的品质。”

在择生角度上,有个事例可以很好地说明普林斯顿青睐的学生是什么类型。“我们今年录取的学生之中有一个就不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另外一个学校。这是很常见的,而这种学生也是我们最想要的。因为他自己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且对于哪里适合他也极为了解。

这样的学生,其实到最后他做出的选择是最负责任的,对学校,也是对自己。”

为排名而来的一律给“x”

“有一个申请者我挺喜欢的,她就是一个非常独立,而且非常有自己看法的小姑娘。”在今年面试过的众人中,有位女生的表现让阅人无数的Nini对其十分青睐。

这位女生的英语口语十分地道,“她尽管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但闭上眼睛你会觉得是跟一个美国人在对话。”强悍的英语表达能力,令Nini对该女生大为赞赏。

“她给一些西方媒体做过小记者,这也令我刮目相看,这姑娘挺不错的。”除此以外,打动Nini的还有该女生对戏剧的执着。她参加学校的戏剧团,出演英文剧,而后“全国去巡演,全世界去巡演,去了法国、美国和英国”。

在和这位女生的交流中,Nini感觉她的故事是非常可信的,“不是编出来的,而且真的是她发自内心的一个兴趣点,一个爱好”。她给面试官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能带给普林我在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此前的一些成果,而我希望利用普林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来进一步完善自己,把现有的成就做到极致。

身为面试官,Nini特别欢喜能看到学生和学校彼此契合的双赢局面:“你能感觉到她能给他普林带来很多东西,同时普林也有能力把她塑造成为一个Even bigger、even better person(更强更优秀的人),这是最好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的,“其他的孩子我觉得很难让人记得住”,甚至,有一些申请者的行为让面试官反感。

Nini称,她个人最反感不真实的孩子。“他们太急于去让你觉得他很厉害,怎么讲,就是他很明显地而且很笨拙地去做或去说一些事情,但其实反而不是很真实”。 在Nini看来,这种Trying too hard to impress you的做法,其实反而弄巧成拙。

对于这样的申请者,她一方面甚为反感,另一方面亦觉得其可怜,“其实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你只要看到自己的优秀点,把它表现出来就好了”。

还有一种行为也让她十分讨厌。“我会问他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他说:因为普林斯顿的排名很高。这种孩子我一律给‘x’。”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那我何必收你呢?打个比方,如果我问你嫁给我吧,理由呢?因为你们家有钱。他给了一个(类似这样的)特别奇怪的理由。”

以面试官的角度来看,为了排名而来普林斯顿,“这完全就是一个很差的回答,而且一看就是没有做research(调研)”。在担任面试官的多年经历中,Nini看到过很多这样的申请者,“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种孩子不管去哪里,最后都会很迷惑,因为他去了以后,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校友面试官简介

Nini Suet中文名雪麑

14岁赴美留学,高中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美国麻省的私立寄宿学校泰伯学院(Tabor Academy)提前考入普林斯顿经济系,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后获港大新闻专业硕士学位,并先后就职于凤凰卫视、CNN国际频道等多家媒体。她不仅是普林斯顿中国区的校友面试官,同时也是其高中母校泰伯学院的中国代表人。

猜你喜欢

普林斯顿录取率申请者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发展理念及其成功因素研究
我在普林斯顿的一天
日本的难民申请人数激增
赴美签证申请者或需提交社交媒体个人信息
德国接纳难民人数逾欧盟总接纳量的一半
6所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降低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运作模式研究
经济危机和常青藤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