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从导学案开始

2014-04-30秦秀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警句学案例题

秦秀英

导学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编制科学有效的导学案是“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模式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一、编制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是为了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整合,更是为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不是另一种教材,更不是变相的练习册,而是对学生预习、学习活动的指导及对疑难问题的索引和提示.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因此,导学案是对传统预习的一种超越.根据导学案的指导,学生带着预先学习的经验和问题,以积极的思维状态走进课堂,而课堂教学也一改原有的教学程序,从学生已获得的经验和问题出发,教学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但这不是对学习情况的简单检查,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和研究,对原有的建构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课前、课后的学习和课堂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学习的链条.由此可见,运用导学案的核心价值和意义在于,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导学案,就是一张纸,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也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案的空白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案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就不需要再去购买课外教辅,课外作业可适当减少,传统的课堂笔记也可以束之高阁,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二、导学案的编制要求

导学案的编制一定是个人能力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编制应至少提前一周完成.先由一位教师执笔编制出一份导学案草稿,备课组的所有教师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共同讨论研究,然后再由另一位或几位教师审核,最终定稿,送交教导处学科负责人签字、审核.教师可以轮流编制、审核.导学案均应是打印版本,最终定稿的电子版可一并送交教导处保留,以备其他老师再编制同一章节导学案时参考.三、导学案的内容

1.题头.包括课题,学时,时间,课型,编制人,审核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等项目.

2.自主预习.包括:课前学生重点要看的教材内容;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一些相关的知识,以拓展知识面;为本节课学习应该具有的知识准备;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

3.合作探究.首先是情境设置,可采用问题式导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学习时思考,上课时师生、生生一块合作探究,讨论,分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问题可以逐步深入,多些变式思考,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中问题式教学;其次是例题分析,例题的选取一定要针对本节课重点,要典型,教师要适当板演,规范步骤,讲解过程中要注意题后反思.

4.自我检测.针对一个班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设计的专项练习题.可分三个层次,A 级(基础训练):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编写两到三个基础性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B 级(能力提高) : 结合本节课内容,编写一到两个50%~70%的学生能当堂完成的综合性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C 级(拓展延伸): 结合本节内容,编排一到两个能让班内前10名学生做出来的综合性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能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否做可自己决定.如此设置,体现了新课标分层作业的理念,教学更有针对性.

5.巩固作业.题目不要太多,2~3道即可,可以是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的题目,也可以是以前出现过的易错题,还可以是本节课重点例题的变式题.设置巩固作业的目的,一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可用此项作业代替学生平时上交的作业,更凸显导学案的作用.二是学生课下做完此巩固作业后,连同及时消化的课堂听课重点内容,分批上交,如此,教师既改了作业,也引起学生对消化环节的重视.

6.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有励志、启迪或警示作用,在我们数学的导学案上编上一句名言警句,使之更人性化了,学生在“枯燥”的数据之间经常看到富有人文特色的名言警句,久之,必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总之,凡采用导学案教学的班级,班级的整体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学生思考更积极主动,学生的学力得到明显提升,使学生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重大改变,凸显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改革理念.

猜你喜欢

警句学案例题
名言警句的神反转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乡愁导学案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名言警句要记住
名言警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