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4-04-30赵娟
赵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创新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推崇和教师的认可,众多学校都努力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实践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之一,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以此来实现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不得不说,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一、创新教学模式概述
1.创新教学的内涵
创新教学区别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相对于过去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点,善于运用引导启发等方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建立探索研究的思维素养.如果说我国长期以来坚持和追求的是一组面向过去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那么创新教学所追求的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2.创新教学模式的目标
创新教育模式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可以将其目标划分为4个层次.首先,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概括来讲就是指追求创新并以此为荣的观念和心态.当群体中形成强烈的推崇创新的主导氛围时,创新意识就会比较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创新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意识转化为可行计划,还需要用创新思维来帮助.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学生能充分调动所学知识、独辟蹊径地发现解决问题的便捷途径.再次,创新技能作为创新能力的实施环节,在创新教育模式中也不可忽略.创新技能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来实现.在自然科学中,科学探究方法及其操作能力也是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不二之选.最后,提升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思维和操作方面的提升,还需要创新情感和个性等隐性因素辅助配合.良好又具有独立性的性格特征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基础素质之一.只有在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双重配合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独立、完整地实施.二、创新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探析
1.做创新型老师,营造创新型课堂
教师能否有序引导,决定整个课堂内能否形成自治、创新的学习氛围,因此,要想教育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价值观,在物理课堂中展现创新风采.在教学中,当讲到对人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物理知识或定律时,可以结合其对工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将创造价值和文化观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繁衍是不断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此外,创新型教师还应善于控制课堂氛围,营造自由活泼、井然有序的课堂环境,能够充分调动起班级内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度.对于物理课堂氛围的把控,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点技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沟通,经常与学生谈谈学业中的困难与瓶颈,同时对于其遇到的难题采用启发式点拨的方法;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对表现出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的学生加以鼓励,提倡学生保留自己的个性.
2.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传递物理知识
物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其实,科学探究过程与学生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创新过程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的形式,如牛顿定律、重力、欧姆定律,这些都非常适合作为实验课程,通过科学探究来帮助学生掌握.
科学探究的意义在于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拨与思维素养的建立.因此,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物理创新教学过程中不能被忽略.教师一定能体会到,物理学教材中许多规律和公式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层次递进推理而出.
3.思维方法训练
创新是一种改造旧知识的思维过程,而缜密、辩证的思维方法则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以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为基础,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辩证思考是培养创新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对待同一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思考习惯,思考导致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影响结果的变量、实验某环节的是否可以被替代、不同样本的选取是否影响变量的作用效果等.掌握知识只是教育的结果,而具备思考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创新教育模式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最本质特征.通过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系统思考能力是影响创新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推行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