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综艺节目的大众化趋向文化分析

2014-04-29王洋

卷宗 2014年3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国内综艺节目

王洋

摘 要:我国综艺节目从《正大综艺》开始,产生了百花齐放的状态,形式也走向了纷繁多样,从纯艺术综艺节目,到明星综艺节目,再从明星综艺节目到大众综艺节目,国内综艺节目走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大众化的产生,随之而来的也是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在抓住受众心理的前提下,综艺节目大众化,引领正确的价值观,使得大众化趋向良性发展。

关键词:国内;综艺节目;受众心理;大众化

1 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

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质的节目形式,其中可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音乐,舞蹈之类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囊括其中,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

虽然综艺节目可以囊括众多的艺术形式,但综艺节目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差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就是综艺节目中的代表之作,它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在工作之余的周末,带给人轻松快乐的感觉,何炅与李湘百变的造型,风趣的主持风格,使得收视率飙升,它也是第一个让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明星在节目上做游戏,机智问答,就好像明星是在平时生活中一样,不再是只能通过电视荧幕看到,甚至可以知道一些明星的隐私或者八卦,《快乐大本营》无疑是成功的典范。除了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之外,益智节目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幸运52》和《开心词典》在益智类综艺之中首当其冲,它们拥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奖品,让闯关者一路奋进,加上当时李咏和王小丫对于全场的掌控能力和不时的笑点,使得益智类综艺节目深入人心。

即便是如此,也没有经久不衰的节目,随着时代的进步,跟不上时代一同进步的势必会被淘汰。全民娱乐的氛围在当时打的火热,一波又一波的真人秀也逐渐浮出水面,《超级女声》在当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收视率高,而且引领了当时的流行文化,使得年轻人为之疯狂。“超女”的成功引领了又一次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狂潮,选秀节目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这种情况不但没有产生一种良性的发展,反而使得综艺性节目越发显得浮躁不堪,广电总局限娱令的颁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选秀节目就此被压制了下去,只能另辟蹊径来找寻其他提高收视率的道路。虽然选秀节目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很好的结束,但此时娱乐的方向已经从明星娱乐转向了大众娱乐,更加以观众为中心来娱乐。

《中国好声音》是在选秀节目中冲出了一匹黑马,首先是完全的真人秀形式,没有主持人,只有评委和参赛选手,其次是新颖的模式,导师背对选手,选手的外形完全被摒弃,这与以往的选秀形式不同,注重的只有声音,“好声音”三个字被越发的凸显出来,一张小小的椅子,转动了当时整个中国。但后来随着一些丑闻的出现,一些二线三线,甚至已经是一线明星前来,使得大众娱乐的“大众”二字略有缺失,也没有第一季那样的火爆了。

到这里为止,综艺节目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个电视台都有首推的综艺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的《非诚勿扰》,好像形成了几大格局一样。但是娱乐就是这样,一时的火爆并不代表永远的火爆,虽然《快乐大本营》持续了16年之久,但仔细观察的话,它其实一直都在改变,不光是主持人在改变,整个节目的主打内容,包括形式都在改变,“啊啊啊啊”很明显就是一个改变,让明星参与实验,不光说出一个个科学知识,还能让明星亲自参与实验,这些都是节目在迎合观众迎合时代的一些细微的调整,整个节目看来,其实只是名字没有变化而已。

综艺节目发展到如今,真人秀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尤其是最近的《爸爸去哪儿》,把真人秀综艺节目推向了一个高潮,其实想比其他综艺节目,真人秀有它天生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中国好声音》中就用收视率说明了问题,但芒果台在真人秀的基础之上,用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孩子与爸爸放在一起,这种天马行空的碰撞,擦出了亮丽的火花,本来连广告商都不看好的真人秀节目,取得了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中国的综艺节目,从艺术形式上的单纯表演,到以明星为主的娱乐方式,到以大众为主的娱乐方式,再到以益智为主的娱乐方式,最后到真人秀上,以各种形式融合而成,以创新的思维为主的娱乐方式,中国综艺节目走过了很远的一个历程,也终于走向了最为良性的发展,只有创新才是硬道理,才能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

2 综艺节目受众的心理分析

综艺节目和新闻时政类节目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缓解人们紧张的神经,在工作之余放松的,因此娱乐性尤为重要,但即便是如此,收视率是一切电视节目的前提,综艺类节目有着自己的收视群体。

2.1 明星效应

综艺节目大多每期都会请来嘉宾,或是宣传新片,或是参与游戏,每期的节目都有自己的主题,在不同的主题下,请到适合的明星前来。有明星的助阵,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了收视率,每位明星都有着众多的“粉丝”,都有自己的群众基础,这些“粉丝”就是收视率最大的保证,对明星的喜爱会延至节目,他们会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的看完偶像的整场节目。因此大多数综艺类节目请到的嘉宾,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当下火热的明星,他们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是收视率的保证。

2.2 好奇心理

社会之所以会进步,是因为人有无穷的求知欲望,有对于未知的好奇和探索之心。对于受众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有好奇心,也有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综艺节目很大程度上就满足了受众的这种好奇心。

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是他们主演的电视电视剧或者是歌曲风靡一时,但这些都只是有剧本的基础,也许他们演的和真实的自己是完全相悖的,演员是没有人格的,他们需要去塑造电影需要的人格,但明星的真正性格是什么样的呢?这会是每位受众心中的问题,他们对于明星的真实面目有着好奇。综艺节目相比有剧本和台词的戏,要来的真实多了,从节目中的游戏谈话中,明星的性格显然回暴露无遗,这个时候受众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久而久之,这种好奇心会促使他去关注综艺节目,因为综艺节目可以满足他的好奇心,这样一来就又有新的受众。

2.3 窥探隐私

八卦本来是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里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与科学,但在当代社会中,八卦却成为了明星周边消息或者小道消息的一些代名词。

其实八卦上面多少有好奇的影子,但这里把八卦单拿出来说,是因为它里面还包含着一些隐私的东西。其实隐私是一个人的权利,就好像领土一样,都属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作为公众人物,想要完全的与世隔绝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要你生存着,就无法控制自己是否暴露在外界视野中,很多的八卦也就是从这些地方出来的,明星换了一个城市居住,和另一位女星共进晚餐,这些其实都是个人隐私,但受众喜欢知道这些事情的原因,因为有广泛受众的影响,对于隐私的挖掘也越来越多。综艺节目会将这些当时敏感话题作为节目的一个噱头,也许明星的回答无关痛痒,但是受众就是想听听是怎么解释这些八卦消息的,无形之中再次增加了节目的收视率。

窥探他人的隐私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事情,过分了甚至会违法,但是更多的受众偏偏有这种想知道他人隐私的心理,综艺节目也抓住了这点,俘获了更多受众的心。

2.4 “草根”心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草根”一词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我记得是在《天下无贼》中的“傻根”王宝强一举成名之后。如果说周星驰和成龙是善于塑造“草根的幽默”和“草根的伟大”,那么王宝强本身的经历,就是一次“草根逆袭”,本来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群众演员,也许和其他坐在北影厂门口演员无异,但因为憨厚的形象,天生的朴实面孔,使得王宝强被广大观众认可。

综艺节目之中也有“草根”的存在,一方面是请到这些“草根”的典型代表来节目做客,这其实与第一种明星效应一样了,另一方面就是用这种“草根”的心理来看待正常综艺节目。每位受众都有着自己的明星梦,看着综艺节目的同时,幻想自己成为明星,或者看到节目中的明星做的还没自己好的时候,这种“草根”心理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受众看综艺节目无非是为了追求身心愉悦,只要能让受众得到满足,定能够拥有收视率。

尤其是在真人秀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草根”凭借媒体的力量成为明星,看着其实都和自己无异,但经过了节目成为明星,内心上感觉自己也有着明星的潜质,相比已经成名的神秘光环笼罩之下的明星来说,反而是这种“草根明星”更深受喜爱。

2.5 共鸣心理

我们说真人秀带动了“草根”的发展,除此之外,它还带来了更多的东西,比如综艺节目的“感同身受”。户外旅游节目一直是以带着受众游山玩水的目的制作的,在正常节目中,受众就好像亲自体会到游玩的乐趣,亲自去了一样,这种受众为主体的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的综艺节目,无非更受喜爱。

最近播出的《爸爸去哪儿》则更能让人感同身受,我们和明星都会为人父母,这点上毫无差异,但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年轻的父母们,明星也一样,对于子女的教育,一样也是他们的难题,综艺节目将“亲子”话题搬上了荧幕,受众以第三方的视角来观看,但其实荧幕上的爸爸和平常的自己一样,这种“旁观者清”的角度,更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也能够学到应该如何与儿女相处,从电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仿佛自己就是节目主人公一样,这种综艺节目,试问为什么不去观看呢?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能够引发受众共鸣的,好的音乐能让人产生共鸣,好的电影也是能产生共鸣,好的综艺节目也一样,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

3 “大众化”的内涵

3.1 “大众化”并不是“低俗化”

很多人将娱乐的“大众化”想象成“三俗”场景,这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如果说“大众”不够清晰的话,那换成“平民”应该足够说明问题了,“平民”就是指普通人,每一个自然人,“大众”其实也是同样的意思,“大众化”只是让综艺节目更加普通,更加自然,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就好像音乐曾经有美声,歌剧,但这些都是要经过训练和长期的学习才能达到的,后来出现的通俗歌曲是每个人都能够歌唱的,这里的“大众化”,其实就是通俗的意思,这样的等量代换之后,很明显就能够看出来,“通俗”和“低俗”是有着天地之差的,“大众化”趋势一方面带有商业性质,另一方面不缺乏人文关怀,贴近广大百姓的审美要求,这才是真正的“大众化”。

其实我国的文化普及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大众化”更能吸收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受众范围,它就好像是漫画一样,小学生和大学生都能够观看,“大众化”就是将综艺节目变成荧幕上的“漫画。

3.2 “大众化”的表现

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的以大众参与为主,以受众成为主体为主,“超女”“快男”“中国好声音”等一批又一次受众参与性高的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大众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存在,也是正常节目制作的依赖。

娱乐不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特权,反而成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权利,从少数人的特权,到自己手中的权利,完成了一次“大众化”的飞跃。

3.3 良性发展下的“大众化”

随着综艺节目的升温发展,“大众化”趋势也有些走偏的意味了,偶然的出现也许是个别参与人的原因,颇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但众多的节目都先去剑走偏锋的话,这个偏锋也许就反而变成了主流了。

比如说最早以前的“拜金主义”的出现,是源于《非诚勿扰》中的马诺,她将自己演绎成为了一个拜金的女性,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了社会走向,拜金的出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拜金的人,然后就是炫富,和名车名包的合影。本来马诺的出现仅仅是一种大众化的体现而已,让受众站在台上,成为节目的主体,却不料引发了这样的轩然大波。

由此可见,“大众化”固然是好的,但是良性发展下的“大众化”才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毕竟媒体引领着社会话题,很大程度上能够给人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能因为收视率而放弃自己的职业操守,要在正确的前提之上,发展娱乐“大众化”趋势。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国内综艺节目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国内不动产登记制度初探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内二手市场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