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进化的价值
2014-04-29赵南元
赵南元
《自由的进化》
作者:[美]丹尼尔·丹内特
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58元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其含义会有很大的不同。“自由”和“进化”就是这种文化歧义非常显著的词汇。
中文自由的含义,主要是减少限制和管控,简单说就是“松绑”。所以当年孙文对于在中国鼓吹自由是颇不以为然的,他认为中国人已经是一盘散沙,再自由下去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丹尼尔·丹内特在《自由的进化》中所言及的自由,具有更加形而上学的意义,常常是指代“自由意志”,作为一个道德主体可以承担责任、接受赞扬和指责的前提条件。而中国的传统道德理论,并不需要对个体特意设定什么前提条件,道德只是维护社会运行所需的规则而已,完全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在个体的外部定义的。
进化论对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微乎其微,该理论与孔孟老庄没有正面冲突。但在西方世界,进化论彻底颠覆了宗教世界观,使得社会道德成了无本之木,也难怪小姐听了进化论讲座会晕过去了。
了解了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就容易理解西方人为何在我们认为无所谓的问题上花费如此之多的篇幅。
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到一个共同的体系之中,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归宿。牛顿力学的极大成功给研究者提供了诱人的范式,在人文社科中寻找自己的“牛顿定律”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科学社会主义”之类的词汇也应运而生。然而在这个方向上令人信服的成果并未如愿出现,由此也招致“科学主义”或“机械唯物论”乃至《通往奴役之路》的讥讽。
大卫·休谟从理论上找到了牛顿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碰壁的逻辑根源:事实不能合乎逻辑的推导出价值,“是”不能推导出“应该”。牛顿的世界是没有价值的世界,牛顿只告诉我们行星绕着太阳转,却不谈这有什么好处,而社会的研究却充满了价值判断,伦理学恰恰是关于“应该如何”的学问。19世纪的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无意之中在18世纪休谟的事实与价值的鸿沟上架起了桥梁。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优”“劣”“适”是价值判断,“胜”“汰”“生存”是事实判断。对无生命的星球而言,无法谈论价值,但是对于生物而言,生存就蕴含着最高的价值。从星球运行的事实推导不出价值,但是生物进化的事实却可以推导出最基础的价值。
丹尼尔·丹内特致力于构建奠基于科学的哲学体系,他也深知进化论在此方向上的决定性作用。他的另一著作《达尔文的危险观念》就是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遗憾的是该著作还没有中文译本。
在中华文化背景中,道德基础的建构完全可以脱离“自由”的概念来实现;但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由于“自由意志”的概念如此根深蒂固,给出一个基于进化论的自由的解释,再在自由的基础上沿用已有的概念来建构伦理体系,不失为一个捷径。这本《自由的进化》完成了这一基础任务。
当然,这个任务并不轻松,面对质疑,书中的论辩充满智慧:
“我已尝试说明,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这些神圣庄严但又脆弱不堪的传统替换成一个更自然主义的基础。放弃诸如设想中决定论与自由相冲突这样得到尊重的规诫,放弃将奇迹般运行的自我或灵魂当作责任所止之处而带来的虚假安全,确实有点让人心惊胆战。哲学分析本身不足以在我们的思想中促成如此戏剧性的转变,即便他在根本上是正确的,而这本由哲学家写的书最基本的特征,是由非哲学家们的工作给它注入的卓越性。”
《微创新:5种微小改变创造伟大产品》
作者:[美]德鲁·博迪 雅各布·戈登堡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42元
产品的创新模型有5大策略——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务统筹策略和属性依存策略。
《世纪旅人》
作者:[阿根廷]安德烈斯·纽曼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46元
一段值得铭记的爱,引人床笫缠绵,诱人尽情书写;一道架通古今的文化拼盘,在幻想世界中浓缩了现代欧洲的种种冲突。
《自由主义批判史》
作者:[意]多米尼克·洛苏尔多
出版:商务印书馆
定价:69元
权威的18世纪到20世纪的智识历史,研究了洛克、托克维尔等的思想,揭示出了这种对当今政治具有构成性影响的智识立场的内在矛盾。
《北大回忆》
作者:张曼菱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46元
全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涉及北大的同学、老师、领导、文艺界、出版界前辈等大量人物,以及发生在北大或者与北大有关联的种种事件。
《无物之阵》
作者:茱茱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8元
收录20位当代文化人物的访谈。思想碰撞,自由理想,一幅当下中国文化的生态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