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岗位需求谈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

2014-04-29王娟

卷宗 2014年3期
关键词:岗位课程

摘 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笔者通过对制药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的调研,对相关岗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将从岗位调研、课程对应岗位情况和制药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改革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制药专业;课程;岗位

1 校企合作开展制药专业的岗位需求调研

1.1 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实地走访调研

我院制药专业建立了以我省知名制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我院专业老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该专业以委员会为纽带,研究并展开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专业开发建设、提供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提升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我们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的形式,对我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设置做了充分的研讨,委员们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我们实地又走访了企业,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对岗位进行了调研,对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点进行了收集与整合,对于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课程设置上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1.2 岗位需求情况与培养目标

1.2.1岗位需求与知识技能、核心课程的关系

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我院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是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将岗位所需的知识点进行有效集合,最后形成。具体如下:

1.2.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生物制药及其他药品生产、原料药制备、药物分析检测和药品质量管理、营销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药物制剂、原料药制备、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管理及药品营销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较大的拓展空间;能在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药品公司、药店、药品进出口公司)、药品检测部门以及商品检验、药品与食品技术监督管理、卫生防疫等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技术与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核心课程项目化

2.1 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根据企业各岗位的生产工艺、程序和内容,在课程内容上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商议,将《原料药生产技术》、《制药设备维护与使用》、《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与检测》、《药品管理技术》这六门课程项目化,共确定了20个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淡化了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能缩短学生毕业后能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具体如下:

《原料药生产技术》:提取技术、分离技术、精制技术、炒制技术、灸制技术。

《制药设备维护与使用》:固体制剂设备维护与使用、半固体制剂设备维护与使用、液体制剂设备维护与使用、其他制剂设备维护与使用。

《药物制剂技术》:固体制剂技术、半固体制剂技术、液体制剂技术、其他制剂技术。

《药物分析与检测》:原料药分析与检测、固体制剂分析与检测、半固体制剂分析与检测、液体制剂分析与检测、其它剂型分析与检测。

《药品管理技术》:GMP认证、GLP认证。

2.2 个性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该专业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共育”是指分四个阶段、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培养,其中融入工学交替。

第一阶段(第1、2学期)为岗位基础能力、职业素质培养阶段。主要由专业教师在校内完成社会人、职业人通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

第二阶段(第3、4学期)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主要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项目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共同完成岗位人、职业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第三阶段(第5学期)为岗位能力深化培养阶段。用半年时间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综合实习”,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升华,通过轮岗学习对所从事岗位有较为深刻认识;

第四阶段(第6学期)为岗位胜任、再对接阶段。用半年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达到完全胜任岗位,部分学生需要继续学习再对接。

从第二阶段到第四阶段,为校企共育阶段。

2.3 工学交替、完整体验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院分别与浙江花园药业有限公司、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了1+1+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是一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专业知识,一年时间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岗位核心知识和技能,半年时间在企业专业轮岗实习,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对岗位也有了完整的体验,同时,企业在此过程中,也对学生密切关注,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以致用,部分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得到企业的青睐,签订了用工合同,还有些同学已经在重要岗位上就职。

2.4 校企合作、共同管理与考核

在企业的专业生产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我院建立了以企业督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辅导员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以及实践教学队伍的管理,将对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进行整合,达到联合管理、联合考核的管理机制。具体如下:

3 小结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文件,而课程设置又是专业若方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内容,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与企业的岗位密切相关,并且随着企业岗位需求适当进行调整,只有这样,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北京: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2007年23期.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作者简介

王娟(1965-),女,汉族,贵州贵阳市人,学士,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药物检测技术及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岗位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立足岗位 严以用权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