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联合国大厦
2014-04-29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然而,联合国总部却是不属于美国管辖的国际领地。美国的联邦政府、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的任何人员,包括美国总统、纽约市市长、军官、警察,未得联合国秘书长的同意,都不得进入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总部,归联合国所有。
在电视新闻中,一涉及联合国的什么事,画面上便出现一座火柴匣似的或者说是砖头式的大楼,那就是联合国总部大厦。这“总部”是相对于分部而言的,联合国秘书处在日内瓦、维也纳、内罗毕分别设有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相当于分部。
其实,那幢高耸的联合国总部大厦,更准确地说,是联合国办公大楼,或者说是联合国秘书处大楼。这幢“板楼”,共39层,高165米,联合国秘书长的办公室在第38层。联合国秘书处的5000多名工作人员,在这座“砖头大楼”里办公。
联合国总部除了这幢办公大厦之外,还包括一组建筑群:联合国的功能,其实是召开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这样的会议有大有小。跟高楼相连的会议厅建筑,内有各种大、中、小会议厅,供举行各种中、小型会议之用,此外还有休息室和餐厅等。从会议厅延伸过去,是联合国的大会厅。联合国大会,是在这大会厅里举行。这些会议厅建筑长而低,横亘在那幢高楼之前。这些会议厅建筑看上去像船身,而联合国办公大楼像船帆。
在大会议厅对面,是哈马舍尔德图书馆。哈马舍尔德是已故瑞典外交家、经济学家,联合国的第二任秘书长,联合国的图书馆以他的名字命名。联合国图书馆拥有世界各国的众多图书。
联合国总部的部分公共场所对游客开放。我作为游客,从位于曼哈顿第四十五街和第四十六街之间的北门进入联合国。这是我第三次参观联合国总部。记得前一次是在风雪弥漫之际来到这里,拍摄的照片中飘扬着鹅毛大雪。这一回在夏日灿烂的阳光下走进联合国总部,所拍照片的清晰度高多了。唯一遗憾的是,本来周一至周五,联合国总部前会飘扬着五彩斑斓的192个成员国的国旗。我去的那天是周日,这些国旗都收起来了,只剩下一大排光秃秃的金属旗杆。
联合国总部四周,用2米多高的黑色铁栅围起来,以便于美国的领地隔开。我从北门进去之后,首先见到的是两个雕塑:一个是巨大的金黄色的铜质地球,但是地球已经开裂,名曰“破碎的地球”。这是意大利赠送给联合国的。这一雕塑警示人们,如果不及时控制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长,地球就会千疮百孔。
另一个雕塑是近乎黑色的青铜雕塑,那是一把手枪,但是枪管被卷成“8”字形,打上一个结,名曰“打结的手枪”。这是卢森堡赠给联合国的。这一雕塑的含义很明白,那就是制止战争,禁止杀戮。
还有一个著名的雕塑,名叫“铸剑为犁”,由于不是放置在北门,未能看见。这是苏联在1959年赠送给联合国的,雕塑中的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造福人类、建设世界的工具。
走进联合国总部大楼,我见到悬挂着一排画像,那是历任的联合国秘书长的画像。
在联合国总部,我见到属于联合国的邮局。在这个邮局投寄的信件,会被盖上联合国邮戳。正因为这样,游客们纷纷排队在那里购买联合国邮票,并在那里寄出给亲友以及给自己的明信片。
在联合国总部,我见到一排类似于地铁入口处的闸机,刷卡之后才能进去。联合国工作人员持有出入卡,从这里进出。联合国总部大厦已经经历半个世纪沧桑,据说,大整修的方案正在制定之中。
(摘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美国?美国!》 作者:叶永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