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得不爱

2014-04-29

现代阅读 2014年2期

有一个你不得不爱爱沙尼亚的理由,无论在哪里,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有公开的无线网络,包括路上的加油站、街上的餐馆,托马斯说这是爱沙尼亚的一项法律规定。

这4个月旅行,包括中国在内,是经历了15个国家。别人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那签证呢?这么多国家要办多少个签证?

现在告诉各位看官,只要3个签证: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申根签证。我们没走有丝绸之路的中亚就是因为那条线路要的签证太多了。所以进入爱沙尼亚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次海关边防检査,也是我们最担心的一关,因为我们的摩托车只有中国国内的责任险,没有欧洲承认的车险,按理说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都应该査我们的车辆保险,只是我们侥幸逃过了。但欧盟对车险非常严格,被警察査到是要罚大罚单的,可能把我们的车卖了都抵不过这张罚单!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就是可以在海关买车险。还有一点就是进入欧盟国家的车辆都会被检査,从俄罗斯入境的货车都要被检査很多项目,比如车胎的磨损程度,车灯符合不符合欧盟车辆安全标准等,有时还会精细到了解雨刮器的使用情况。我们一路行来,虽然在新疆换了—个后胎,但也是国产胎,磨损情况不容乐观,托马斯总是说我太胖,所以后胎磨损得比较厉害。还有,在网上査了,我们的车前大灯不符合欧盟车辆安全标准,同款车型在欧盟的车灯与国产的不一样……

但特别意外的是,进欧盟竟然是我们过3个海关最快、最容易的一关,就在检査我的申根签证时,边防工作人员用一个特殊的镜筒辨识了一下真伪,托马斯拿护照就入境,连章都不用盖。工作人员能说流利的英语和德语,最重要的是:摩托车居然没检査,也没问保险的事情,而且摩托车的海关文件没标明出境日期,不到半小时,我就进入了爱沙尼亚。坐在车后半天没回过神来,我问托马斯是不是前面还有别的检査?他说,没有了,你现在在自由的欧盟!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雨后来自波罗的海的新鲜空气,呼吸到了自由的味道。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就一关之隔,气氛却截然不同,这是自由的欧盟。

我整个人都放松了,因为在俄罗斯总会担心出车祸,担心被抢劫,担心被索贿,虽然这些都没有发生,但是潜在的忧虑让我的精神时刻紧绷。我们的行程到了爱沙尼亚,离德国就很近了,也没什么可担心的问题了,法律法规健全、路况优良、语言通畅、交通安全,而且到了这儿后多少都是托马斯熟悉的地方,我还有什么可怕的?托马斯说:“汤导,现在轮到托马斯当导游了。”

通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路况再不像俄罗斯那样堵塞了,宽敞平整的马路,稀稀拉拉的车辆,我们想怎么跑就怎么跑。经常能在路边看到巨大的路牌:“此路由欧盟出资建造!”托马斯总是能将德国人抱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不管什么地方,他都能找出一堆抱怨的理由。在国内时他抱怨太多,我很有意见,说他有偏见,他就说我又不是只抱怨中国,我也抱怨德国,德国人喜欢抱怨,知道吗?德国人喜不喜欢抱怨我不知道,但是托马斯喜欢抱怨堪称一绝,就连欧盟出资修建的路牌他都不知道嘲笑了多少回:“修条路至于吗?还竖个牌子!”

—路上雨时下时停,我和托马斯淋得湿透,冻得手脚发抖。看路牌上有桑拿广告就一路循着过去,到了一户普通人家的房子面前,原来是家私人桑拿旅馆,很漂亮,有很大的花园,花园打理得精致漂亮,不但有漂亮的鲜花、结着果实的灌木和树,还摆着各色陶器,还有颜色鲜艳的南瓜做成的装饰品,就像童话里描写的花园一样。桑拿房在花园的另一端,是一座漂亮的有落地窗的房子,客厅里有漂亮的沙发和窗帘,像五星级的度假酒店一样。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桑拿:女主人用木头生火,木头很干燥,火一下子就烧得很旺,炉子就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欧式壁炉一样,不同的是背面就是桑拿室,桑拿室连着火炉的一边放了很多光不溜丢的石头,是单独的小桑拿室,等火烧旺了,石头也烧热了。你可以光不溜丢地进到里面的桑拿室,用水瓢将旁边配套水池里的水浇在烧得发烫的石头上,滚烫的石头沾到水马上就腾起一层炙热的水蒸气,形成桑拿的效果,而且温度也可以自己控制,水慢慢地浇得越多,桑拿温度就越髙,然后就可以躺在桑拿室的睡椅上享受放松―番。当天早上,我们6点起床,淋雨骑了近10个小时,又冷又累,这时候蒸一下桑拿,太爽了。

这么舒服的桑拿,在托马斯讨价还价之后(在欧洲都是明码标价,讨价还价的人很少,他这样的算脸皮特别厚的),只要28欧元,而且还可以直接支付欧元——那时爱沙尼亚还不是欧元国家,但因为有很多德国人去那里度假,所以用欧元也很普遍。桑拿老板家有一对特别可爱的双胞胎女儿,长得一模一样,就是特别害羞。看着他们漂亮的家、漂亮的花园、漂亮的女儿,这仿佛就是中国人梦想中的幸福生活,安静的田园,自由而新鲜的空气,梦幻的家园,健康而快乐的家人!

当天我们就到了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我们的沙发主是一个大学生,但是她跟父母一起住,带花园的房子很大,地下室也有自己家的桑拿室。沙发主会说俄语、英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她告诉我芬兰就在爱沙尼对面,她会芬兰语就是看芬兰的电视节目学会的,她将来想去德国做交换生,是一个独立、自信而又有魅力的女孩。

早上她给我们做饭,是很好吃的煎饼,她看上去一点也不像父母膝下的娇娇女,看得出她家里条件不错,但是她在学习的同时也在一家俄罗斯餐馆打工,自己赚生活费。在她家我第一次看到垃圾分类:塑料、玻璃、金属、生活垃圾等,分得很细,分类回收后,基本就没有什么要焚烧的生活垃圾了,估计一个月都不用倒一次垃圾,这大概就是爱沙尼亚为什么这么干净的原因吧!这姑娘跟我抱怨俄罗斯人扔垃圾的习惯,因为塔林离俄罗斯近,这里有很多俄罗斯移民,他们还是保持着俄罗斯的生活习惯,所以森林里经常有很多垃圾,不久前大学生们组织了一个洁净爱沙尼亚的活动,动员所有人义务去森林里捡生活垃圾。她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环保意识,看着她,再想着在大学里忙于带团赚钱的我,感觉我们的思想认识不在一个层次上,过去我觉得自己也算个优秀青年,现在觉得那时的我离“优秀”这两个字太远了。

爱沙尼亚的每个人几乎都会说英语,而且说得非常好,不管是餐馆还是公共机关,不论是大学生还是街上扫地的清洁员,都会说英语,我们找邮局时,向路边的一个清洁员问路,他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着实让托马斯吃了一惊,这比后来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欧洲国家强多了。

我们在塔林还吃了一顿不错的中餐,老板是上海人,特地为我做了一份有很多辣椒的辣子鸡丁,是我出境后吃到的最好吃的中餐。托马斯在餐馆上网捜寻信息时我就和餐馆的跑堂聊了起来,他也是上海人,朋友介绍过来的,每年回一次上海,在爱沙尼亚待了8年。我问他喜欢待在上海还是塔林,他说现在习惯了这里的安静和环境,每次回上海都会上呼吸道感染,喉咙痛几天,但是在这边又会觉得孤单,会想念家人。先赚钱吧,等赚够了钱再决定!

从那时候起,我慢慢感受到了居住在欧洲的中国人的矛盾:既舍不得家乡,又舍不得欧洲的各种好。留在国外却始终没有归属感,始终觉得孤独,始终觉得还是很难融入这里的社会环境,很少有真正的本地朋友。回到国内又早巳经不能适应国内的生活环境,而且再重新幵始奋斗又已经晩了,根本赶不上别人的步伐,我想这就是所谓“海龟”的尴尬境地吧。离幵家乡拼搏,中国人勤劳、智慧,很多人都在外面闯下了一片天地,可是内心的天地大概还留在最初的那个地方,走不了,留不得!

(摘自龙门书局《亲爱的,这不是一场旅行》 作者: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