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漫缺乏创作力

2014-04-29

现代阅读 2014年2期

提起中国动漫,您会想到什么?很多人说起中国动漫的时候,都是一脸的不屑:画面或角色创造太差,像哄孩子似的。而且,在现在的中国少年儿童心中,欧、美、日的动漫作品往往比较具有吸引力。为什么中国动漫比不上欧、美、日动漫片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缺乏创作力和画技平凡、欠缺吸引力两方面。

中国动漫缺乏创作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取材狭窄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既有不朽的经典文学作品,又有独特的美术风格。这是中国卡通动漫作品经常借鉴的广大资源。如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甚至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历朝历代的历史故事、寓言、民间传说都是大部分动漫创作的题材。然而,中国的动漫作品只取材于民间传说(如:《宝莲灯》、《西游记》)或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难道只有这些题材能吸引观众吗,没有其他更好的题材吗?

相反,欧、美、日动漫的取材非常广泛,充满创造性。

(二)盲目模仿外国动漫

如今国产动漫创作从形象到情节,甚至制作方式、宣传手法都与外国动漫如出一辙,陷入了对外国动漫进行整体模仿的错误。但是,这些只学到了欧、美、日作品的外在形式(比如那些具有迪斯尼风格的小动物,明星配音、配唱等),而那些动漫作品的内在精髓却没有学来。这种重形式不重内在的结果使得国产动漫作品在内容上没有创新,没有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大众生活的内涵,让人看了如同嚼蜡。举例说,《老夫子》拥有一个体现中国传统的名称及造型,作为动漫角色也很典型,但是,通观整个作品,在内容上缺乏科幻元素,想象空间不够开阔,加上毫无新意的剧情,如何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且,国产动漫作品的另外一个致命伤在于其作者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缺乏了解,这也导致了原创动漫作品中极少有对未来世界进行的合理想象。

中国目前的动漫制作水平远不如欧、美、日发达,尤其在运用计算机科技方面力不从心,这导致了中国动漫在视觉效果上显得简单幼稚,缺少复杂内容,在冲击力、震撼力方面更是有些苍白无力。而且动漫作品的制作速度慢、效果差,费工、费时、费钱是不争的事实。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国产的《西游记》和日本的《龙珠》这两部作品。

中国的《西游记》1999年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映,故事基本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情节一致。日本的《龙珠》漫画版是于1984~1995年间在集英社少年Jump杂志上连载的,后因大受欢迎再发行了42本单行本,仅在日本已发售出16亿本。而其动漫版在1986年开始在日本富士电视频道播放,此外更推出了17个电影版。《龙珠》是围绕主角孙悟空与7颗可以实现愿望的龙珠的冒险故事。很明显,日本的《龙珠》只是以名著《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作为故事的引子去创作一个全新的冒险故事。在这一点上,显然《龙珠》就比《西游记》胜出一筹。虽然《西游记》的制作水平、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情节设置上与同时期的国外动漫作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另外日本动漫画家的创造力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看得出来,《龙珠》的作者懂得以“寻找龙珠”的意念作为基础,创造崭新的人物(如龟仙人、天神)来加强故事的娱乐性,或从原有的找寻龙珠故事再发展至与外星人的战争,甚至和未来人的接触。《龙珠》的作者发挥想象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构思,使故事更加全面,有了更多的卖点。

相反,中国的《西游记》只是以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来表达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简单来说,这部动漫作品只不过是简单地将著名文学作品动漫化,完全没有想象力。而日本动漫画家却能够以创造力做出天马行空的情节来加强娱乐性与可看性,继而刺中观众对“英雄”和“超能力”的幻想神经。

还有更多的例子来描述中国动漫画家创作力的不足吗?当然!

让我们再看另一组比较,就是中国的《黑猫警长》和日本的《名侦探柯南》。

《黑猫警长》中的黑猫警长是坏蛋的克星与和平的保护神,他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件,保卫了森林的安全。《名侦探柯南》讲述了主角工藤新一原本是一位颇具名声的高中生侦探,意外变为小学生模样,化名为柯南,继续秘密从事侦探工作的故事。其中,柯南凭着自己的推理天分,配合阿笠博士为他发明的道具侦破许多重大案件。这种故事对于观众(尤其是充满幻想的少年人)很具有吸引力,因为它正可以满足观众对成为侦探的幻想。

除此之外,《名侦探柯南》的多元化故事内容(包括爱情、友情、犯罪、背叛、复仇等)能够给予观众许多想象空间。而柯南的小型道具和日常生活的法宝,满足了观众对超能力的幻想。相反《黑猫警长》的故事过于简单幼稚,过于说教,所以未能带给观众任何想象空间,适合观看的人群比较小。在道具方面,黑猫警长只是有一把简单的手枪,加上故事内容太近似现实生活,试问怎能刺激观众的幻想呢?

总括来说,中国的动漫作品大多根据日常生活作为原创,但是日本的动漫画家能够以创作力跳出日常生活的框框,给予观众刺激的想象空间。而《名侦探柯南》比《黑猫队长》优胜的地方就是因为它能成功刺中观众对“侦探”和“超能力”的幻想神经!

还有更多的例子来描述中国动漫画家创作力的不足。让我们对比中国的《宝莲灯》和美国迪斯尼公司的《阿拉丁》。《宝莲灯》是一套以120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动漫电影,讲述了小沉香劈山救母的传奇故事,内容充满教育意念,让孩子们懂得亲情的可贵。而迪斯尼的《阿拉丁》改编自神话故事《天方夜谭》。游手好闲的少年阿拉丁,整天不务正业,父母亲常常忧心不知如何是好。后来,阿拉丁获得一张飞天魔毯以及一盏神灯,在神灯精灵帮忙下,阿拉丁由小市民变成风度翩翩的王子,把公主从魔掌中救出,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撇开教育性不谈,从创作力方面比较,《阿拉丁》就比《宝莲灯》优胜。

阿拉丁由一个平凡的小市民变成勇救公主的真英雄,成功刺中观众梦想成为英雄的幻想神经。而《宝莲灯》,以小朋友借用宝莲灯英勇救母的故事,过程过于简单。虽然交代了整个过程,但缺少内涵,而且在创作时并没有做过创新。

《阿拉丁》有典型迪斯尼的成功元素:王子加公主的爱情故事,满足观众对爱情的幻想。而《宝莲灯》所说的亲情,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主题。动漫创作人希望透过《宝莲灯》教导小朋友亲情的重要,完全无法满足大人的需要。

《阿拉丁》的小猴子造型生动、活泼,成为阿拉丁拯救公主的旅程中一个重要的伙伴。《宝莲灯》的小猴子,无论造型或表情都好像从迪斯尼的《阿拉丁》中剪下来的,完全看不见一点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影子。虽说《宝莲灯》受到报刊媒体的一致好评,但明眼人深知它仍然摆脱不了欧、美、日动漫片的综合翻版之嫌。除故事情节是中国的,它在绘画造型、着色甚至音乐、插曲都是十分“西洋”化的。

《阿拉丁》有充满动感的情节,如阿拉丁与公主乘坐飞毡翱翔天空。而《宝莲灯》试图模仿迪斯尼的风格,但画虎不成反成猫的模仿反而使它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汇聚了其他动漫片的画风,使得《宝莲灯》像个大杂烩,没有了独特的风格。诚然,我们的动漫业需要模仿,需要吸收,但需要模仿、吸收的是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总括来说,中国动漫作品只懂模仿外国动漫,完全没有想象力,翻版动漫怎么可能一再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欧美日动漫作品懂得利用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如《阿拉丁》利用《天方夜谭》),并给其加入不同的元素,以带给观众不同的幻想。因而,《阿拉丁》比《宝莲灯》更能成功刺中观众对“英雄”和“爱情”的幻想神经。

(摘自东方出版社《你想到的都是错的·本质4:你的想法要符合行业本质》 作者:郎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