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狂人”留给权力制约的启示
2014-04-29
自安徽省淮南市市委书记方西屏接受调查的消息披露以来,媒体接连曝光了其过去的执政表现。早在2006年,身为池州市市长的方西屏就被冠以“拆迁狂人”称号,就任淮南市市委书记以后,更是变本加厉。有媒体报道提到,2014年3月15日,当地一家在建的五星级酒店被炸掉,背后动机众说纷纭,其中竟包括防止其挡风水一说。
以“风水”之名改变工程项目命运的案例并不鲜见,官员思想观念落后值得批判。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按理个别官员的好恶不能影响公共决策,一个项目命运如何,应经过充分论证,并最终付诸集体决策。一个在建的高级酒店被炸掉,多少有些不可思议,更让人生疑的是,它竟是前一届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
权力的更迭意味着政策更迭,方西屏的经历再次触及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即如何制约“一把手”的权力。按照一贯的认识,制约权力主要依赖两种途径,即体制内的制约和体制外的监督。其中,体制外的监督主要是靠舆论。问题在于,这种压力不能单方面发挥作用。其实在他接受调查之前,舆论对方西屏不乏负面评价,除却“拆迁狂人”这一形象称呼,由他主导的拆迁行动曾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尤其是他的“不做市长也要在20天内把梅龙镇铲平”惊人言论,以及因激起村民愤怒而被掀翻座车的经历,都表明他早已站在民众的对立面。媒体对此不乏深入报道,可以说,围绕这样一名“问题官员”,舆论监督已经透支了自身的能量。
显然,方西屏的权力制约问题主要源自体制内渠道的缺陷。对此有两个细节可资说明,一是方西屏主导的拆除酒店的“文件”形成后,一位淮南市市委常委曾拒绝签字达一周之久,最终在方的重重施压下不得不签;二是此前为获得酒店所属公司同意拆除,淮南公安部门曾以涉嫌诈骗为由两次约谈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一方面,体制内的权力制约疲软,另一方面,其他权力部门迎合主政长官,“一把手”的权力巩固,是以其他部门权力异化为前提。
“拆迁狂人”并非一天炼就,正是在舆论监督持续无效,而体制内制约匮乏的情况下,方西屏得以大展拳脚。目前“一把手”权力制约问题普遍存在,对于今后的路径选择,方西屏个案不乏启示。
(摘自《南方都市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