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流韵事引发的政坛风波

2014-04-29埃德·赖特

现代阅读 2014年11期

约翰·邓尼斯·普罗富莫(1915~2006年),英国政治家,也是1963年“普罗富莫事件”的中心人物,该事件对当时麦克米伦的保守党政府构成很大打击,更导致了保守党政府在一年后垮台。

普罗富莫在哈罗和牛津大学接受过教育,1940年作为保守党议员进入议会。他身居要职,受到同事的尊敬,有个魅力四射的妻子——英国电影明星瓦莱莉·哈伯森。

克里斯汀·凯勒的成长背景与普罗富莫完全相反。她生长在伯克郡的一个小村庄沃瑞斯波利,与母亲、继父在改装过的火车车厢里一起生活了好多年。16岁时,曾怀上当地一位男孩的孩子,后早产,孩子很快就死掉了。之后,凯勒来到伦敦,在一家餐馆打工。一名歌舞演员把她引荐给了苏荷区玛利亚俱乐部的老板。这位老板雇用了她。她穿着带有羽毛的金色演出服,在舞台上表演袒胸舞。演出间歇时,就和俱乐部的男顾客坐在一起,怂恿他们购买香槟。在同一俱乐部上班的还有一位姑娘,叫曼迪。两个姑娘并不特别喜欢对方,两人性格反差太大。凯勒天真、缺乏自信;曼迪自信、会算计,两人的共通之处是她们都充满野心。

一天晚上,斯蒂夫·沃德来到俱乐部,凯勒就这样认识了他。沃德被她迷住了,随即施展魅力,极力劝说她搬进了自己的住所。沃德提出,他们之间不存在性关系。这让凯勒起初吃惊不小,他是现实生活中她遇到的唯一不想扒光她身上衣服的男人。后来,她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作兄妹关系,还声称他有催眠能力。后来沃德受审时她在法庭上说:“我常常或多或少地按照他说的话去做任何事。”

很快,凯勒就意识到了她对沃德的用处。沃德是赫特福德郡牧师的儿子,遇到凯勒时已经47岁。他不可救药地一心想往上爬,攀附权贵,还是个闲话鬼。他混迹于富人和名人之间,常常为自己的病人名单中有温斯顿·丘吉尔和其他政坛大腕而感到自豪。沃德有艺术天赋,曾为好几位皇家成员画过素描。他拓展了自己的服务范围,把眼光放到了医学和艺术之外的地方。他不停地寻猎漂亮姑娘,通常是那些下层社会人家的女儿,对她们进行适当的梳妆打扮和训练之后,就让她们陪伴他的事业发达的朋友,或者为他引来新朋友。但他从来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皮条客,对他来说,钱从来都不是问题。

沃德擅长探测人们的性趣味,并且喜欢鼓励他们更进—步。这是他掌控他们的又一途径。后来在他的公寓里,发生了许多耸人听闻的故事。在那里,客人们一边吸食大麻,一边通过双面镜欣赏狂欢的场面。

普罗富莫开始去沃德的公寓拜访凯勒。他们的风流韵事就是从这些拜访中开始的。凯勒回忆说:“我们不停地交谈。他很迷人,很会调情。接下来我们就接吻了,他跳到我上面。”

脑袋有点儿谢顶的普罗富莫,加上胖墩墩的身材,算不上相貌堂堂。但是权力是战胜一切的春药。因此这桩风流韵事还是津津有味地进行着。他们在他的汽车后座上发生关系,也趁沃德不在时在公寓里做爱。一天晚上普罗富莫鼓起勇气把凯勒带回了他位于摄政公园的住所。等仆人们入睡之后,他带着她穿过漆黑的房间,最后在自己的婚床上做爱,完成了这次冒险之旅。

在此期间,凯勒始终和苏联间谍伊凡诺夫约会。

英国情报机构很快获知了普罗富莫和凯勒的关系。情报五处早就对沃德和伊凡诺夫的友谊产生了兴趣。情报五处处长罗格·哈里斯捎话给普罗富莫,让他在伊凡诺夫面前说话小心。情报机构虽然担心普罗富莫可能通过凯勒,把敏感情报传给伊凡诺夫,但此时此刻,他们对通过性关系逼迫伊凡诺夫就范更感兴趣。情报机关希望从他那里获取情报或迫使他叛变。

然而,这次谈话却让普罗富莫警醒,意识到了他与凯勒的关系对他的事业有多危险,于是立刻结束了他们之间的交往。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们虽然偶尔见面,但风流韵事结束了。这段短命的偷情只持续了几周时间。

普罗富莫肯定以为,这段充满甜蜜的外遇永远不会被外人所知。他希望把它永远保存在记忆深处,但谣言还是出现了。到1962年年中,这段风流韵事的神秘版本开始见诸报端。

如果这段婚外情发生在早些年间,也许谣言会就此止步。但当时正是英国社会和政治局面极其动荡的时期。

1959年,保守党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以绝对优势赢得竞选胜利。但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和产业动荡困扰着英国经济,麦克米伦的竞选宣言——“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从来没有这么好”越来越成为一句空话。多年来一片混乱的反对派工党,经过哈罗德·威尔森的重组,也具备了参选的竞争力。

冷战掩盖了所有问题的真相。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使得全世界走进了前所未有的核战的阴影,间谍案随之登上了报刊的头版位置。

丑闻的三要素——性、政治和间谍,在普罗富莫—凯勒—伊凡诺夫三角关系中全部具备。这颗巨大的丑闻炸弹散发出诱人的味道,随时准备爆发。万事俱备,只等有人来点燃导火线——这个人就是青年乔尼·埃奇库姆。

1962年,克里斯汀·凯勒纵情于两名来自印度西部的年轻人埃奇库姆和阿洛西尔斯·高登之间。高登后来变得非常粗暴,当众侮辱凯勒,还用斧头逼着她做了两天的人质。凯勒买了一把手枪自卫,并请求埃奇库姆做她的陪同。之后不久,两个男人在苏荷的俱乐部相遇,埃奇库姆用刀子让高登的脸开了花。

事后,埃奇库姆躲了起来,请凯勒帮他找个辩护律师。但当凯勒得知埃奇库姆又有了新相好时,断然拒绝了他,还说要检举他,并出庭作证。被激怒的埃奇库姆来到斯蒂夫·沃德的公寓。此时,凯勒已经搬出了公寓,但凑巧那天她来看望曼迪。凯勒不让埃奇库姆进门,埃奇库姆就用手枪向大门开了几枪。有人报了警,埃奇库姆被捕了!

虽然这起枪击案与普罗富莫、伊凡诺夫和沃德毫无关联,但它足以敲开故事的大门。枪击案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媒体的聚光灯下,顶着“淫荡”恶名的凯勒开始谈论她与普罗富莫的关系。

1963年3月21日上午11时许,工党参议员乔治·威格在下议院例会上站起来大声说道:“国会里没有一位值得尊敬的议员!记者席上也没有一位记者在过去几天里没有听到过有关政府要员的流言蜚语!”他指的就是“凯勒小姐、曼迪小姐和印度人的枪击事件”。他要求内政大臣澄清谣言,讲明真相。

威格的发言让政府陷入一片惊慌之中。麦克米伦在清晨1点接到电话。刚刚服过镇静剂的普罗富莫被人从梦乡中唤醒,用车从家中接走,快速送回了韦斯特米尼。普罗富莫在众多政府高级官员面前保证说,他和凯勒没有性关系。他们一直忙到清晨4点,起草声明。回到家时,普罗富莫发现,他的家已经被记者包围。

次日上午11点,普罗富莫在下议院发表讲话。他说他在克里维登第一次遇到凯勒和伊凡诺夫,并在接下来拜访沃德时多次见过凯勒。“凯勒小姐和我友好相处,我和凯勒小姐接触中没有不恰当的地方。”他用轻蔑的语气结束了发言,并威胁说,“如果有人再在国会之外的地方提起此事,将被状告诽谤中伤!”

在保守党同僚的一片掌声中,他离开了国会。那天下午,他去了赛马场,有记者拍到照片,他坐在王太后的身边。

普罗富莫的声明没有起到任何制止谣言的作用。乔治·威格走上电视,大谈丑闻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凯勒当时正和一家报纸接洽,商谈出售她的故事的事宜。她交给对方一封普罗富莫写给她的信,那些讽刺作家就此大做文章。

斯蒂夫·沃德在关键时刻,没有把握好丑闻的走向。当他在《私家侦探》上看到一幅暗指“沃德”和“阿斯特”的漫画时,冲进了这家杂志的办公室。他以为他们了解了一切,尽管事实证明他们没有!但沃德却不断为他们填补空白。看了乔治·威格的电视节目后,他去拜访了威格。威格对他们的谈话做了书面记录。后来,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森称其为“一份令人作呕的文件,揭开了伦敦丑恶、阴暗世界的一角”。沃德这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似乎想把真相(沃德版的真相)讲给人,作为解救自己的救命稻草。但他大错特错了。

事态迅速发展。警察局接到匿名信,检举沃德一直从事“不道德的”生意。警方开始立案调査,他们传唤了凯勒。凯勒供出了她与普罗富莫关系的所有细节,证实了那个几乎人所皆知或怀疑的事实——他对国会撒了谎!正在威尼斯与妻子度假的普罗富莫,接到了大法官传唤他立刻返回的电话。

在向妻子交代之后,普罗富莫返回伦敦,向麦克米伦递交了辞呈。他在辞呈中写道:“我说过这种关系中没有不恰当的行为,我深表遗憾。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麦克米伦回复道:“这对你、你的家人和朋友来说,都是一大悲剧。”

(摘自群众出版社《历史大丑闻:我们不可不知道的历史事实》 作者:[澳]埃德·赖特 译者:李天紫)(图片 26 (3).jpg 图注:约翰·邓尼斯·普罗富莫 26 (1).jpg 图注:克里斯汀·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