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书店:渐行渐远的青春记忆?
2014-04-29
教材、考试用书成主打商品
教材和考试用书,是校园书店经营的最大品种。走进靠近中国人民大学的宏途书店,低矮的小平房,只能走下一个人的过道儿,密密麻麻码到天花板顶上的是各种教材。据该店工作人员介绍,宏途书店是一家高校连锁书店,像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都有这样的宏途连锁店,各书店以教材、考研辅导材料、英语、公务员等学生用书为主,具体的教材及图书品种会贴近该校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特色去经营,但迫于近年实体书店的生存压力,宏途书店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很好,个别店面已经关门,不再营业。
在中国传媒大学,一家以新闻传播类、考试类图书经营为主的书店,自2004年营业至今已有9年多。该店店员刘伟告诉记者,从2008年至今,书店经营已不像2005年至2007年每天约两三千元营业额的经营情况那么好。据刘伟分析,这主要是受购书方式和阅读方式变化的影响:“以前老师让学生看什么书,大家就都去买了。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大家直接去论文数据库收集文献资料,不需要看书了,参考网上资料,就能完成课堂作业。”
冲击校园书店的不只是网络,还有书店搬迁带来的房租上涨、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刘伟告诉记者:“传媒大学的新图书馆开了,书籍越来越全,也会冲击校园书店。2012年书店由北食堂一楼迁至人流较少的东门附近,这一搬迁也使得书店业务很受影响。以前的店面只有五六平方米,房租很少。而现在的店面虽然空间有六七十平方米,房租一年约7万元,但是由于位置不佳,经营情况也不如以前。”
刘伟表示,卖书已不能维持正常的经营与收入,这家书店现在也卖考研辅导资料,办考研辅导班。“因为在学校里,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信息比较好获得。这种专门的服务是其他一些网上书店鞭长莫及的。抓住周边的客户,把服务做得深一点,信息含量更大一点。”
面对重重压力,刘伟表示,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书店看书,积累客户,想办法把这些客户深度开发,提供一些其他的咨询服务。对于咖啡书吧这样的经营模式,刘伟则不太认可:“主要赢利点不在卖书,不卖书也有人气。”对于与出版社合作推出签售沙龙等,刘伟则认为书店自身实力比较有限,投入产出也是不成比例的。
二手书经营抢市场
时值下午4点多,学生们下课准备吃晚饭,进出中国传媒大学星光超市的人流较多,但在星光超市门口的星光书店,记者观察到,半小时内只有不到10人翻阅浏览,问询的人也都悄然离开,没有买书。
“都是因为网络书店。”店主杨先生的语气既像是总结,也有点抱怨。他也在“淘宝”网、“孔夫子旧书”网卖书,根据他的经验,一些书在自己网店的价格和实体店价格相同,加上运费反而更高,但是一些本地的需求者却宁可足不出户上网订。
杨先生介绍说,该书店主要经营新闻传播类教材、英语学习类新书和“二手书”。书店的“二手书”主要来自学生毕业时不要的书,一些书收的时候每本一两元。有一些卖得还可以,不能卖的则不得不论斤处理。他告诉记者,每个月几千元的租金相比校外已经很少。但即使“二手书”和新书、网络渠道与实体书店双剑合璧,这“摊位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他现在只能是勉强维持经营。未来将会投入更多精力在没有房租压力、耗得起、耗得住的网络渠道。
清华大学校内也有两家主要经营“二手书”及教材的民营书店,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居多。记者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下属北京水木文泉图书有限公司两位门店经理郑丹和钱杨霞了解到,这两家民营书店的图书主要收购于学生升级、毕业时淘汰的教材和图书。如果是书店上门收购均以“斤”来称,每斤几元,如果是学生自己到店里售卖,就以图书定价的1~2折成交。与卖新教材相比,“二手书”的成本低很多,价格还能卖到图书定价的5折;对于学生们来说,“二手教材”很受欢迎,价格便宜,还有师哥、师姐的笔记,用过后还可以再出售,所以,“二手书店”的生意很不错。因为是“二手书店”,又是经营教材,所以环境差强人意,自然不会在书店的功能上有更多的拓展。同时,因为清华大学校内学生考研多以推荐保送为主,就业也不是很难,所以考研、公务员考试、英语四、六级类图书占比不多。
特色特价“一招鲜”
北京大学校开办的3家民营书店——博雅堂书店、野草书店、汉学书店,均围绕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经营文史哲类图书,长年7.5折销售新书。3家的位置都在北大校园接近西门的位置,45号楼一个地下超市内。
博雅堂是3家中经营面积最大的一家书店,因为经营时间比较长,成为学校里的特色一角,在北京大学新生入学的必读书《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中,对其有着很高的评价,附近高校教师也经常光顾这里。博雅堂有两个门面,偏大的门面主要经营新书,品种有经济管理、法律政治、社会理论、影视传媒、新闻传播、宗教哲学等学术思想类图书,新书折扣为7.5折,特价书折扣是2~6.5折。问及什么类图书会放到特价区,店长杨老师介绍说,一般是出版社品相不好的、有污损的及滞销图书,书店以较低折扣进来,就放到特价区销售。
博雅堂的选书和采购有个特色,就是找北大各学科的老师当参谋,提供选购书目,让老师们帮忙把关,因此,博雅堂的图书在品位上有相当的水准。目前,博雅堂没有举办沙龙活动,不过可以提供北大校园内免费送货、电话查书、生日节日买书代送的服务,外地读者购书邮发,北京市四环以内一次性满1000元免费配送。同时,博雅堂也兼顾到北京大学周边的几所高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近一次性购书满300元免费配送。
3家书店中的野草书店,与博雅堂的经营图书稍有区别,只是在特价区折扣稍低,2~5折。而汉学书店,因为2012年天花板漏水,毁了很多上架图书和书架,已经停业一年了。听其他两家书店店员介绍,两周前,汉学书店刚刚搬走了损毁的图书和书架,何时开业,在哪里开,是否还开,均不清楚。
北京电影学院校内的电影书店比较特殊,它由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指导,是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示范点,2013年1月9日开业,目前,由9位在校大学生经营。学校提供免费的场地为这个书店的创办减轻了不少压力。
电影书店店长告诉记者,书店的书主要是围绕电影工业各环节的专业书,也有部分启蒙入门书。每年大学艺考期间是个旺季,艺术院校报考指南类的书就根据情况多进了一些。电影专业书籍受网络渠道影响较小,这类专业书在网上价格也不低。围绕大学本身的特色,电影书店也经营一些本校的纪念品。谈到未来的经营,店长表示,电影书店未来还是坚持自己的特色,主要经营电影类书籍,围绕“电影”打造主题书店,计划加入饮品打造书吧,让大家在休闲状态下看书,同时增加电影周边产品。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本文作者:李明远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