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为何没有拒绝高官的骨气

2014-04-29

现代阅读 2014年1期

拥有法学背景的省部级高官、江苏省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伴随着政治光环的突然消褪,其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学位与官员身份的暧昧等问题开始显形。

不少春风得意的官员们,都拥有非常光鲜的博士帽子。众多“985”大学都热情地招录了高官为在职博士生,并授予他们博士学位。一些高官在入学前就给予或承诺给予大学什么好处,在头戴博士帽、手握博士学位证书后,兑现入学前的承诺。如此,大学和高官各取所需。

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但仔细想想,不能不说这种交易是非常严重的学术腐败。大学,按理说不是贩卖学位文凭的学店。因此,一个人如果过不了博士生入学的关口,就不应该被录取为博士生;如果达不到授予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就不应该被授予博士学位证书。日理万机的许多高官,根本没有时间、精力甚至能力去考博士、完成学业和博士毕业论文,但他们获取“博士帽”却易如反掌。

季建业的官员“学术”之路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履历显示,早在任江苏省昆山市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时,他就开始了“学术”追求之路。1996年至1998年,季建业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1999年,他进入苏州大学法学院,成了一名正式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宪法学。2003年,季建业继续在苏州大学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在职博士生,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证。同年6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平生第一个学术头衔——人大宪政与行政法治中心客座研究员。2011年1月,季建业的博士后出站报告顺利通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评审。至此,他就顺利、成功地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学术型高官。

季建业的“学术”之路绝非个案。权力大肆入侵大学学术领域,由此造成的大学学术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方面,大学根本没有骨气和勇气拒绝高官的需求,为一己之利匍匐于高官面前,放弃了本应牢牢坚守的学术至上的原则。另一方面,大学办学体制存在的问题,导致大学之外的权力能不受限制地入侵这一学术圣地。

(摘自《中国青年报》 本文作者:胡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