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伊莎行动——暗杀杰哈德

2014-04-29

现代阅读 2014年1期

暗杀杰哈德的行动,发生在1988年。

阿布·杰哈德,真名哈利勒·瓦齐尔,1935年10月出生于约旦河西岸拉姆勒市一个小商人的家庭。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随家人流亡到加沙地带,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在他20岁那年,被选送去开罗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接受专业训练。在开罗,他同阿拉法特相识,两人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了终生的战友。1960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最大的武装派别“法塔赫”在贝鲁特成立后,杰哈德担任“法塔赫”阿尔及利亚分部的负责人。

1965年初,他指挥巴解游击队成功发动了对以色列目标的袭击。在这次袭击中,杰哈德足智多谋,给以色列国防军一次不小的打击,大大鼓舞了巴勒斯坦人的斗志。之后,他一直化名阿布·杰哈德,负责指挥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在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反以斗争。1987年底,他领导发动了对以色列一系列军事目标的袭击,使以色列国防军的反游击战连连受挫。由于战功卓著,阿布·杰哈德被巴勒斯坦人称为“圣战之鹰”。

杰哈德在巴解组织中虽是第二号人物,但其对以色列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超过了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决定,必须除掉杰哈德。

为了实现除掉杰哈德的计划,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通过“摩萨德”派出了3名特工人员,持假护照进入突尼斯收集杰哈德的情报。这3名特工中,组长是一名女特工,化名阿伊莎·萨丽迪。她年轻漂亮,黑头发,东方人的脸,能讲流利的法语和阿拉伯语,也能用纯正的英语开玩笑。

阿伊莎来到突尼斯后,自称是某大报的专栏记者,此次来突尼斯,是为了采访巴勒斯坦人们反对以色列的斗争。通过巴解新闻部门,她获准采访巴解军事领导人阿布·杰哈德,采访地点就是杰哈德的别墅。在采访过程中,阿伊莎仔细地观察了杰哈德别墅的内外结构和警卫措施。采访结束后,她亲自向总参谋部提出了行动方案,并建议将这次行动定名为“阿伊莎行动”。为了掩人耳目,为行动制造有利条件,此后,她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主动同杰哈德谈话,请教一些政治问题,并多次登门拜访杰哈德,以使别墅的警卫对她习以为常。

行动是由总参所属的侦察营负责。接到阿伊莎的情报后,他们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行动计划。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地完成计划,总参侦察营在海法附近的一个训练基地搭盖了一栋与突尼斯的杰哈德寓所一模一样的模型屋,供模拟攻击演练之用,就连底层楼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发生的故障也与真寓所一模一样,从出发地到攻击点的路径距离也依样模拟。

1988年4月13日深夜,阿伊莎向摩萨德总部发回了一封绝密电报,称据可靠情报,阿布·杰哈德4月16日凌晨4时将从突尼斯飞往一秘密地点,3时离开别墅赴机场。据分析,杰哈德此行将同与巴解组织关系密切的几国首脑会晤,并商讨发动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计划。

以色列总理沙米尔看到这个电报后,意识到如果杰哈德此行取得成功,以色列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沙米尔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做出了总参侦察营立即行动的决定。命令只有一句话:绝不能让杰哈德活着离开突尼斯。

4月14日夜,一艘以色列海军的潜艇把21名总参侦察营的突击队员悄悄送上了突尼斯海岸。4月16日凌晨1时15分,杰哈德寓所中直通警察局的电话线被切断。以色列空军派出一架波音707客机改装的电子干扰飞机配合暗杀行动,电子干扰飞机飞抵突尼斯上空国际航线附近,立即施放出强大的电子干扰波。顿时,整个突尼斯北郊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全部失灵。

暗杀计划定在1时30分展开。1时24分,突击队开始动手。毫无征兆地,突击队员冲进杰哈德寓所的警卫室,负责守卫的突尼斯人吓得呆若木鸡。一名队员手中的无声手枪射出两发子弹,准确地击中了突尼斯警卫的头部,警卫倒下了。突击队员立即按动了电动大门的按钮,沉重的铁门无声无息地滑向一边。早已隐藏在附近的一队身穿黑色制服、戴着面罩、手持无声“乌兹”冲锋枪和5.56毫米“加利尔”突击步枪的男人瞬间冲进了大门。

行动准确无误,前后不到20秒。按照预定计划,解决警卫、打开铁门最多不能超过30秒。总参侦察营的突击队冲进别墅的小白楼的时间为1分30秒,打开门锁为10秒,暗杀为50秒。因为还要录像,接应组必须在1时34分30秒左右将车停在路边。1时50分必须赶到拉乌德海滩,这时,海军第13中队的橡皮摩托艇会准时出现,同从警察局撤回来的堵截组一起离开拉乌德海滩,奔向停泊在地中海的以色列海军“拉达”号护卫舰。时间如此苛刻,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纰漏,一切都要乱套。

杰哈德的一名保镖正在杰哈德的奔驰轿车里睡觉,突击队员毫不费力地用无声手枪将他击毙。地下室里的巴解警卫和突尼斯警卫也被乱枪解决掉,已经没有人能保护杰哈德了。

此时杰哈德刚从外面回来不久,正在书房里草拟一份文件。1时30分,几个幽灵般的身影悄无声息地扑向了小白楼。来到小白楼,一个队员在门上安装了特制的无声炸药,随着几声轻微爆炸声,门炸开了。4个人往楼上扑去,另外2个人分别打开了卧室的门。

正在伏案疾书的杰哈德听到楼下响起异常的声音,警觉地站了起来。黑暗中,他看到一个陌生的面孔在窗前露了一下,便掏出早已上膛的P7自动手枪,对准窗外开了枪,但子弹并未击中目标。他转过身正想高声呼唤楼下的警卫,门被撞开了,4个男人,全身黑衣,只露出一对眼睛,手持无声“乌兹”冲锋枪冲了进来。刺客!杰哈德头脑中闪出这个词,迅速举起了手枪。然而,太晚了,一阵密集而沉闷的响声中,杰哈德两手绝望地伸向空中,划了一道弧,倒了下去。他的身上一共中了75发子弹,而且,全部是在心脏等要害部位。一名队员肩扛的摄像机磁头飞转着,为了证明死者确实是杰哈德,突击队员奉命不准打头部。对于以色列来说,这是重要的“战果资料”。

1时34分59秒,突击队员跳上了停在公寓路边接应的汽车,风驰电掣般往海滩飞驰而去。1时45分,总参侦察营突击队登上橡皮艇,离开突尼斯,消失在茫茫夜海中,只剩下3辆“奥斯丁”轿车,孤零零地停留在宽阔的海滩上。

(摘自凤凰出版社《以色列野小子特种部队》 作者:刘伯瘟)(图片29-1.jpg 图注:杰哈德(左一)、阿拉法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