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2023年的时候——未来10年的中国与世界

2014-04-29

现代阅读 2014年1期

未来10年,中国政府将会向民间开放更多的领域,将这些领域回归给社会。

未来10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将升高20%。即从目前的1∶6.3升至1∶50左右。

未来10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长幅度将达到15%以上,2023年的文化产品出口将超过1000亿美元。

2023年,美国的GDP(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9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按目前汇率计算将为17万亿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将超过美国。

2023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影响力将达到美元影响力的50%甚至更高的水平,人民币、美元和欧元可能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2023年,中国将拥有载人的太空工作站,至少3个服役的航母舰队(有可能建成5艘航母)、4~5艘携带射程8000千米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部署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隐形战斗机)。

2023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有可能达到美国的水平,但是中国的军事实力、文化实力则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中、美综合实力差距只能缩小到同一级别,但中国无法全面赶上美国。

未来10年,中国将无法像冷战时期那样采取不结盟战略。

未来10年,中、美军事竞争将体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上,而双方发生直接战争的危险会进一步下降,发动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也很小。

未来10年,科技竞争取代自然资源争夺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

2023年世界很可能形成两极格局,但那是一种新型战略竞争而不是冷战,未来10年中、美成为全面竞争对手的可能性很大。

2023年,中、美经济关系在所有领域都必然大于目前,双方将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国。

2023年,中、美将是世界最大的军事竞争者,双方军事合作的主要内容将是预防性的。美国仍继续坚持对华军事禁运政策。

2023年,中、美在国内政治制度方面的意识形态分歧将弱化,双方有可能停止发表“政府白皮书”相互批评对方人权状况的做法。双方的政治分歧和矛盾将主要集中于国际政治问题而不是内政问题。

2023年,中、美实力地位向互换方向发展的趋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因此中、美双方在如何制定新国际规范的立场上会经常发生矛盾。

2023年,中、美社会文化关系将出现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力突显的现象。

未来10年,东亚地区既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区,同时也是海洋争端和战略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

未来10年,中、美在东亚的战略竞争激烈程度将超过它们在其他地区的战略竞争。这场战略竞争的核心是实力竞赛,而实力竞赛的核心将是政治实力竞赛。

2023年,美国将保持其伞形双边军事同盟,而中国却不可能建立起华沙条约组织那样的多边军事同盟。

2023年,美国仍将是一个世界级的战略竞争者,因此美国不应成为我们分析今后世界中心转移的因素。

2023年,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国际社会能否取得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是否合作,而欧洲的作用将呈现下降趋势。

2023年,中、美仍是世界上前两位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拥有最多军舰的国家,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出国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金融资产流动量最大的国家。

2023年,中国一国的经济规模可达到欧盟27国总合的80%以上,再加上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东亚地区的整体经济规模必然超过欧洲。

2023年,当中国成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具有全球战略影响力的超级大国时,东亚也就具有了全球战略竞争力。

未来10年,日本仍可维持其东亚地区大国的地位,但它将是一个没有独立外交政策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东亚地区的独立一极。

未来10年,日本在东北亚面临的国际环境不但不如中国,甚至有可能成为该地区仅次于朝鲜的孤立国家。

未来10年,除朝鲜核导弹问题之外的其他主要因素都是有利于改善中、韩关系的。

2023年,朝鲜将不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国家,它虽然在战略上并不信任中国,但它拥有的,而且是最好的战略关系仍是中国。

2023年,朝鲜与韩国的关系将好于现在,因为韩国为了减少朝鲜对它的安全威胁,必须面对朝鲜拥有核武器的现实并努力改善两国关系。

未来10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率将难以超过4%。

未来10年,世界能源价格将是下降趋势,俄罗斯无法继续依靠油气出口维持5%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率。

未来10年,在中国不增加核武器的条件下,俄罗斯的核武器数量将多于中国,但到2023年,双方核武器的技术水平将持平,甚至中国有超过俄罗斯的可能。

2023年,俄罗斯将失去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的地位。

2023年,借助中国的力量发展自己将成为俄罗斯国内的主流政治观点。

如果日本经济继续停滞10年,到2023年,日本GDP将低于美国或中国的1/3。这意味着,日本在经济上与美国和中国将不再处于同一等级。

未来10年,日本将对美国不愿与中国全面对抗的政策不满,更会因美国不愿为了日本与中国对抗而耿耿于怀。日本将意识到,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可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更多与中美讨价还价的砝码。

到2023年,日本将是一个心怀不满却又力不从心的地区大国。

2023年,欧盟现在的一些成员国将退出欧盟,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将难有进展,欧盟将不再是国际合作的样板。

2023年,德国将成为世界公认的欧洲的领导国家。

2023年,欧盟将失去今天区域化样板的地位,人们讨论得更多的将是应从欧盟的停滞中吸取什么教训。

2023年,中国将是一个综合实力达到超级大国标准的国家,中国不但难以继续保持其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甚至能否被视为新兴经济体都无法确定,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仍将被视为新兴经济体,因为它们仍进入不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它们所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将是发展中国家。

2023年,中、印的实力差别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多种领域。

(摘自中信出版社《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阎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