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饭后百步走”

2014-04-29

现代阅读 2014年10期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真正含义我想大家不一定都知道。一直以来,大家对这句古语都存在着一些误解。一百步才走几分钟啊,一般一两分钟就搞定了,这一两分钟的锻炼有用吗?很多人会说这是虚词,不是具体的数值,那么为什么不说十步走、千步走呢?饭后快步走对健康有好处吗?

我觉得真正的“百步走”很可能是“摆步走”,要大家饭后大摇大摆地走,也可以理解成悠闲地溜达。不能像有氧运动要求的那样快走,像急行军似的走。“饭后百步走”最合适那些长时间伏案工作、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只要走上二三十分钟,就能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饭后”指的是一日三餐的哪一项呢?早饭后要去上班工作,午饭后也要参加必要的活动,所以应当指的是晚饭后,晚饭后半小时摆步走,轻轻松松,对身体大有好处。

1、饭后应该什么时候行走?

一般来说,放下筷子就走的习惯并不可取。因为,吃进去的食物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时间,与帮助消化的胃液相混合。进食后马上站起来走路,无疑会给胃增加许多紧张因素,破坏平衡。因此,建议饭后休息二三十分钟后再开始散步。

2、饭后应该怎么走?

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运动量太大,会增加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血液就被分流到身体其他地方,结果影响了营养成分的吸收。正确的走法可以用“闲庭信步”来形容,就是摆步走的意思。

3、饭后应该走多少?

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饭后走动的时间可以在15~30分钟之间选择。体弱、年迈的人可以少走一些;平时缺乏运动、体重超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可以多走一些。

饭后散步与体育锻炼、有氧运动不同,它可以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适当的胃肠保健,是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

4、饭后百步走的注意事项

(1)患有胃下垂的人:饭后最好少走动,也不要长时间站立,可以坐下来或躺一会儿再活动。

(2)患冠心病、心绞痛的人:进食后立刻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有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最好餐后1小时再散步,每次半小时,注意步速不要过快。

(3)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饭后最好静坐闭目养神10~30分钟后再散步,马上散步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压患者散步时最好上身挺直,否则可能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最好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的振动中,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4)患有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人,饭后立即散步会增加胃肠蠕动,吃进去的食物对胃壁产生刺激,不利于胃黏膜修复。

(5)贫血、低血压的人,饭后大量血液都供给胃部了,散步时很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厥。一般来说,这类人可选择早起散步。

(6)高龄老人不宜在饭后百步走。老年人因为消化功能本来就比较差,饭后大量食物集中在胃肠内,正需要较多的血液来帮助消化,如果此时马上来个百步走,势必要使一部分血液向下肢肌肉输送,胃肠供血就会明显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高龄老人的血压在饭后一般都趋向下降,再百步走,就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脑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肢麻,甚至还可能突然昏厥跌倒,十分危险。因此,对高龄老人来说,饭后最好静坐休息。

(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日简易快乐养生法》 编著:何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