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世纪

2014-04-29陈琦

现代阅读 2014年9期

鞋履新风潮

在18世纪上半叶,欧洲的大多数城市都脏乱不堪。当时的马路几乎没有人行道,到处是垃圾,诸如英国这种国家,天气又糟糕,时常下雨,导致马路泥泞不堪。这种情况到了18世纪下半叶突然发生了大扭转,许多城市都开始铺路修路,伦敦在1762年率先实行。接下来的10年间,英国的大多数城市的街道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17世纪路易十四执政的时候,曾立下规定,在法国只有他自己以及他的大臣们才能穿红色的鞋跟。不过到了18世纪中期,红色的鞋跟变得非常普及,甚至在英国也风靡了起来。18世纪,法国还是欧洲的时尚中心,全欧洲的裁缝做的衣服全是法国风格,贵族女子穿华丽的裙子是必须的。高跟鞋仍然是那个时期的潮流必备,“洛可可风格”在服饰上强调华丽、优雅,鞋子的样式也因此产生了变化,多为浅帮高跟和半高跟,鞋尖秀丽,鞋面有精美的剌绣,并且装饰着宝石。高跟鞋的材质多为缎子、织锦、羔羊皮,这种高贵的鞋子在外出时还需要在外面套上一层皮制鞋套。女子的鞋子,此时还开始讲究与服饰之间的搭配,颜色的搭配、面料的搭配、刺绣细节等等,使得鞋子不但具有功能性、阶级性,也渐渐地走上了美学之路。而18世纪的男鞋,也是如此,颜色的搭配很是重要,一双光滑的黑色皮鞋,搭配红色或是粉色的鞋跟,在当时很是流行。

此时,男、女鞋的区别也变得非常明显,男鞋显得严肃起来,和现在的鞋子区别不大。男鞋基本上整双鞋都是由皮革制成,防雨、防泥、防滑。女鞋则变得多样化起来,运用各种面料,如真丝、缎面、布面或者刺绣,通常都不像男鞋那么实用,不防水,也很容易弄脏,基本上对环境因素没有抵御能力。女鞋即使使用皮革,也通常伴有刺绣,并且高质量的女士皮鞋通常和木鞋一起穿,因为它们实在太娇贵,太容易被弄坏了。

18世纪开始,鞋子的阶级性变得非常明显。贵族男子为了使自己区别于普通男性,通常会穿上好的皮鞋,搭配丝绸质地的紧身长袜,普通的劳动阶层则是穿皮质的或者布料的长袜子,搭配木鞋。

鞋扣,在当时是个新玩意儿。在18世纪早期,作为当时非常成功的一个发明,鞋扣的意义象征着“有教养、有地位”。如果鞋子上有一副好的鞋扣,就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

绝代艳后的鞋

说到18世纪著名的“鞋控”,就不得不提到“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电影《绝代艳后》中,她拥有的鞋子绝对让女人眼红尖叫,各种颜色的华丽复古的鞋款,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

1755年出生在奥地利王室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家族中最小也是最美丽的公主,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为政治需求,玛丽14岁就被许配给了当时法国的王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六。等到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年仅19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了一国之后,也是波旁王朝最后一位王后。

据说,这位王后只知道玩乐, 不问天下事,是传说中所谓的“赤字王后”。

在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关于玛丽王后的肖像画中,这位年轻的王后总是穿着极尽奢华的洛可可风格的服装,面料多为层叠褶皱的丝绸或是薄纱,袖口或是领口点缀着漂亮的蕾丝,上半身极其强调女性的身体曲线,在紧身胸衣的衬托下,更显得性感,下半身则是蓬松宽大的裙摆,里面有夸张的衬裙。在这种收和放的对比之下,玛丽王后的美,显得如梦如幻。而在这些肖像画上,时常也能看到她的鞋子,优雅的丝绸或缎面上,缀有宝石,通常鞋面上都有大的鞋扣。在电影《绝代艳后》中,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花了很大篇幅描绘这位王后的鞋子。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一幕场景中,穿帮镜头出现了——王后穿着一双蓝色丝绸高跟鞋,边上散乱地堆放着她的其他高跟鞋,此时,在荧幕上我们能赫然看到一双现代的紫色运动鞋,要知道这是在20世纪后期才有的鞋子。

红颜祸水,历史可以将一个朝代的结束归咎于女人,然而我们在这里却无意对玛丽王后的错误多加指责。作为一个女人,她爱美,而她的权力和地位,则让她比其他女人多了一份追求美的便利。若再往深处看,路易十六其实是一个极其无聊的国王,温吞木讷、性情懦弱、不善言辞,打造各式钟表和钥匙才是他的兴趣所在。礼节烦琐的宫廷生活、内阁间的争权夺利,还有丈夫不可启齿的性冷淡,都让生性活泼的玛丽感到厌倦,与其如此,还不如把注意力转向美丽的服装、新奇的戏剧以及派对和午宴,在其中宣泄她的苦闷和过剩的精力。

凭着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贵族的优越感,玛丽王后对服装鞋子珠宝有一种极高的品位,然而建立在这种品位上的,是无节制的铺张浪费,整个国库都给她用来买漂亮衣服和鞋子。据说那时她一天之内都要换数次鞋子,而每一双鞋子都是最顶级的工匠为她量身定做的。且不说每双鞋子有多么的精美,光是缝制它们所需要的工序就细致到令人难以想象。可以说每双鞋子都是价值连城,而它们在王后的眼里只不过是她用来搭配衣服的玩具罢了,摆弄个两三次就厌倦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位王后是极其空虚寂寞的,而女人一旦觉得空虚,砸钱买衣服买鞋子也就显得理所当然,惊人的钱财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寻欢作乐中耗费掉了。懦弱又容易心软的路易十六根本无法辖制这位娇蛮的小王后。他对她提建议,婉转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太出格,她都充耳不闻。玛丽·安托瓦内特奢靡轻浮的作风渐渐传开,由此便引发了“项链事件”。虽然在这个事件中,玛丽王后是无辜的,但声名也由此变得更加恶劣,再加上这时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王室的气氛,她便沦为了众矢之的。挥霍无度的王后实在令人无法忍受,当时的人们将她描绘成邪恶凶残的魔女、无耻的淫妇,人民的怒火几乎全部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1793年10月12日,玛丽被送上审判席。10月16日,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革命广场(即协和广场)被执行死刑。

最近,一双曾经被玛丽王后穿过的的丝绸无后片低跟拖鞋以4.3万欧元的高价被拍卖。这双白色丝绸鞋以3种不同颜色的百摺丝带点缀,年代大约在1790年左右,鞋号为36.5,王后很有可能在1790年7月14日国庆庆祝活动上穿过这双鞋。

而今的时尚设计大师们,显然也从玛丽王后的鞋子中得到了不少灵感,2013年春夏时装发布会的“香奈儿秀场”上,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设计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法国下的凡尔赛宫”。他的灵感缪斯就是这位在历史上以奢靡生活作风而名声昭著的王后,精致奢华的18世纪复古风格与轻松休闲的21世纪度假风格巧妙融合,模特们的彩色短发和奇异妆容,还有那一双双复古华美的高跟鞋,仿佛带人们回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奢华年代。

意义的衍生

18世纪的后10年,鞋子的意义再次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男鞋变得更注重功能性,靴子或是结实实用的男鞋开始受欢迎。女鞋则变得更具有保护性,更加私人化,最常见的就是那种轻便的新古典主义女鞋。这种女鞋呈现出非常轻盈的姿态,让女人的行走变得更加方便,同之前贵族阶级的女鞋有着天壤之别。此时的女子还开始穿古希腊式的凉鞋,平底且轻巧。女鞋的鞋跟高度渐渐发生了变化,高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中跟鞋出现了,甚至还有不少平跟鞋。可以说,这个10年,是承上启下的10年, 因为如果往后看,会发现19世纪初期,高跟鞋大面积退出时尚舞台,新型的法式女鞋出现了,鞋身窄,方头,鞋身通常使用黑色或者白色的丝绸或缎面制成,内里则是很轻薄的皮革,平底;鞋面上往往会有玫瑰花形的装饰,有点像现在我们说的芭蕾舞鞋的样子。这是当时全新的一种时尚风潮,与之前流行的尖头高跟鞋有着天壤之别。因为鞋底轻薄,女子出行很方便,鞋子的使用率增高,所以鞋子的寿命也大大地缩短了,当时的女性一口气买个十双八双的鞋子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双鞋子的寿命有可能只有几个礼拜。

男鞋也更加注重健康舒适的穿着感受,当时医生和科学家们的普遍观点就是,鞋子要对身体健康有益。在此基础上,面料的选择有了方向性的改变,像真丝、丝绒这种面料,既不好洗,也不防水,对男子的出行来说,实在太不方便,比不上羊毛绒面或是棉。1792年,英国作家沃尔特·沃恩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今天的我们穿着如此浮华荒谬的带有图案、饰品的鞋子,他们一定会好奇,这还是男人吗?”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男人不再盲目地追求奢华漂亮的鞋子,实用性、舒适性成了男人选择鞋子的标准。

(摘自商务印书馆《鞋履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