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班族与“星期一综合征”

2014-04-29默默

现代阅读 2014年9期

美国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谚语叫“就怕星期一”,这短短5个字道出了上班族在结束了两天假期之后,重新开始工作时那种心不甘情不愿的纠结。所以,美国人又常常把星期一称为“蓝色(忧郁的颜色)星期一”。如果只是心情上的小疙瘩倒还没什么大碍,就怕身体上也出现反应。如果你每到周一就感觉自己身体酸疼无力、眼睛干涩、精神恍惚、昏昏欲睡,以致于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那只能“恭喜”你患上了轻度心理疾病“星期一综合征”。

根据卫生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北上广”等大城市周一到医院看病的白领病人人数要比平常工作日多出20%。很多人都是在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后,等到周一上班时突然发现自己神情恍惚,并伴随着四肢无力、血压升高等症状。

可能你会有疑问,同样都是一个写字间工作的同事,为什么别人神采奕奕、精神饱满,而我却变成了轻度心理疾病患者呢?专家指出“星期一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是和患者在周末时的放纵程度成正比的。如果你身患重病,而你的同事却一点事儿都没有,你也无需忌妒别人,有可能他们的周末乏味,是彻底的“宅”一族。

心理学家选用了苏联学者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学说来解释这一病症,指出“周一综合征”就是旧的动力定型被破坏,而新的动力定型难以建立时的“混乱”。

通常在一周的前5天工作日,我们都全情投入于工作之中,可以说得上是聚精会神、争分夺秒,由此形成了“以工作为核心的的动力定型”,将其他的事情都抛诸脑后。等到双休日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工作上的事务,而是属于自己的生活了。也许要处理自己的家务事宜,或者想利用时间好好地放松一下,抑或是抓住这个时间学习给自己充充电,各种各样的安排彻底改变了我们在工作日里形成的作息习惯,增加了自己在精力和体力上的消耗,更破坏了原先的“以工作为核心的动力定型”。等到周一上班的时候,大家的神经系统还处于疲惫的状态。而很多公司在周一的工作量和强度都比较大,大家很难迅速地适应工作的快节奏。同时,我们的大脑从松弛到紧张的状态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更需要重新修复被破坏的“动力定型”。几项压力共同作用之下,很多人就出现了心理学上的波动,即所谓的“星期一综合征”。

其实,“星期一综合征”并不是什么大病,早在100多年前,巴甫洛夫就建议当时的患者注意一下自己假期的活动安排,以适当的休养生息为主,娱乐活动也应该以走亲访友或温和的体育运动为主,不要与平时的生活方式反差太大,尽量不要破坏已经成型的“动力定型”。这样的安排会使症状相对轻些,也更容易恢复。

其实“星期一综合征”的患者并非只有你我这样的白领一族,很多成功人士也深受这一症状之害。著名的时尚人士纪梵希就曾经为此而苦恼不已,最后甚至设计了一款名为“蓝色星期一”的香水来抚慰自己,一边乐滋滋地躲在被窝里数钱,堪称典型的“痛并快乐着”。

(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幸福的N次方——从拼积木开始的幸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