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8年,联合国副秘书长叛逃美国

2014-04-29张湘红

现代阅读 2014年9期

联合国副秘书长竟是间谍

1978年4月6日,在联合国总部任副秘书长的苏联人舍甫琴科叛逃美国。消息传出,整个世界都深感震惊。

舍甫琴科,1930年出生于乌克兰,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医生,母亲具有犹太血统。

1949年,舍甫琴科考取了莫斯科的国际关系学院,1951年和苏联外贸学院的一个名叫丽昂金娜的金发女郎结婚。第二年,丽昂金娜为他生了一个儿子。1954年他又考取了研究生,继续在学校深造,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国际裁军问题。在研究生期间,舍甫琴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

当时,国际关系学院的图书馆里不仅有大量的苏联报刊书籍,还有专门的阅览室,藏有西方国家的各类报刊、书籍等,然而,这一阅览室必须持有特许出入证的人才被准许进入。由于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违反规定,舍甫琴科也获得了在该阅览室翻阅西方报刊书籍的资格。舍甫琴科对另一个与苏联完全不同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后来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原先所不知道的各种问题、思想以至解决办法,使我对于我受到教导的许多东西是否正确,在思想上更为混乱和更加怀疑了。”

然而,舍甫琴科并没有在公共场合流露出自己的这种思想变化。在所有人的眼里,他还是信仰共产主义和相信苏维埃制度的。由于表现“积极”,舍甫琴科于1956年10月被安排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国际组织司工作。1958年,舍甫琴科又以国际裁军问题专家的身份跟随苏联代表团前往联合国参加了裁军会议。

与苏维埃政权彻底决裂

舍甫琴科在苏联之所以能如此“蒸蒸日上”,除了他自身的文化素质之外,还靠一个人,就是原苏联外交部部长葛罗米柯。

舍甫琴科跟葛罗米柯的儿子安纳托夫是同班同学,两人曾为《国际生活》杂志合写过一篇关于裁军问题的质量很高的论文,而该杂志当时的主编就是葛罗米柯。葛罗米柯很欣赏舍甫琴科的才华,还在自己家里接见了他。1957年,葛罗米柯被任命为苏联外交部部长,从那时起,在外交部工作的舍甫琴科升迁得特别快。

20世纪60年代,舍甫琴科被派往美国,在苏联驻美大使馆任职。他终于见识到了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此倾心不已。1969年,舍甫琴科开始担任葛罗米柯的顾问。1973年,他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去纽约就任。

在赴美就任之前,舍甫琴科碰到一件让他很郁闷的事。克格勃第一总局副局长伊万诺夫将军接见了他,并要他为克格勃、为苏联提供情报。舍甫琴科自然是不敢拒绝。不过,他却感到愤懑极了,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受制于克格勃。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让舍甫琴科感到不满意的,他最不满意的无疑就是苏维埃制度。客观地说,苏维埃制度虽然在它初创时期显示出了巨大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缺陷也很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在联合国总部工作期间,舍甫琴科的这种情绪更加浓重了。美国式的民主在眼前“精彩”地展开,他心向往之。况且,自打来到美国之后,舍甫琴科几乎每时每刻都感到有人在跟踪他,简直一点儿自由都没有。虽然身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但是他却时时遭到克格勃特工的监视,联合国总部里就有很多克格勃安插进来的人。

也正是这时,舍甫琴科有了与苏维埃政权彻底决裂的念头!

“并非自愿当间谍”

要是有人认为舍甫琴科一开始就想为美国人当间谍的话,那就错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并非自愿当间谍”。

1975年的一天,舍甫琴科在联合国总部和一个美国朋友邂逅,他当时便敏感地意识到这位朋友或许就是能够帮助他的美国人,因为此人在美国政府和很多机构内部都有着值得信赖的关系。

于是,舍甫琴科就悄悄告诉他说有重要的事情商谈。因为在下一个星期将召开一场外交晚宴,舍甫琴科便和这位美国朋友约定在晚宴时候联系。

外交晚宴的时间终于到了。舍甫琴科悄悄地对他的美国朋友说出了他的逃离计划。这件事太不同寻常了。所以,他特别希望在事前就能了解到自己如果向美国寻求政治避难的话,美国的反应将会如何。这一席话可着实吓了美国朋友一大跳,这简直不像是真的!一个身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苏联人竟然说要与苏联决裂!舍甫琴科见这位美国朋友露出很惊诧的神情,便表示“这种事是开不得玩笑的”。当确认这一切都是真的后,美国朋友便对舍甫琴科说愿意尽全力帮忙。

经朋友牵线,舍甫琴科在一个秘密地点跟一位从华盛顿来的人见面。此人名叫罗伯特·约翰逊。在两人会面过程中,约翰逊很少说话,他更多的是在平静地听舍甫琴科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约翰逊是聪明的,他知道怎么控制舍甫琴科,因为他想让舍甫琴科为中央情报局服务,成为一名美国间谍!

越陷越深的“深渊”

对于要他成为一名中央情报局间谍的要求,舍甫琴科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同意。他只是要与苏维埃决裂,过上一种自由的生活,而绝不是成为一名间谍。

约翰逊说也不是完全要他充当间谍,舍甫琴科只要把他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中情局就可以了。因为中情局很清楚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一位国际裁军问题专家、一个曾经在苏联外交部任职的人的分量。像舍甫琴科这样的人肯定知道有关苏联政策以及动向的信息,知道联合国内部大量的重要信息。只要舍甫琴科说出这些信息就够了。

到这时候,舍甫琴科才终于明白,自己刚从克格勃的“深渊”中跳出来,却又跳到中情局的“深渊”中去了。他陷入到一种身不由己的境地,必须跟中情局合作,不然的话,中情局很可能会对他进行讹诈,到时候一切全完了。无奈之下,舍甫琴科决定跟中情局合作。

第一次会面后不久,中情局又派特工跟舍甫琴科进行第二次会面。这次,特工们还给舍甫琴科拍了照、取了指纹。舍甫琴科明白,自己是越陷越深了。他开始害怕起来,因为他很清楚背叛克格勃的下场,如果被克格勃发现并抓到,他的命运将是悲惨的。

时间一晃就到了1976年的夏天,他还在为中情局服务。他非常害怕自己突然有一天被召回莫斯科,即使没有被召回莫斯科,他也害怕克格勃派特工跟踪、监视他。这种担惊受怕的情绪一直影响着他,让他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段时间里,舍甫琴科按照中情局的要求,告诉给美国人很多重要情报,包括克格勃在苏联驻美国大使馆中潜伏的特工、苏联在伏尔加到乌拉尔地区开发油田的情况、苏联在军备控制谈判中的立场,甚至就连克里姆林宫中的内幕新闻都有。这让中情局大为兴奋。但舍甫琴科依然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他认为这样做,终有一天会形迹败露的。

形迹败露之后的叛逃

果然,克格勃很快就发现问题了。

那是在1977年初。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政策立场和动向一清二楚,这很自然地就引起了苏联人的极大怀疑。苏联人认为要不是自己内部出现了美国间谍的话,美国人肯定不会知道这么多、这么清楚。克格勃着手调查此事。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克格勃发现,能够给美国政府提供如此重要并且有预见性信息的人只有3个:一个是苏联驻美大使馆大使多勃雷宁,一个是苏联驻联合国大使特罗扬若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联合国副秘书长舍甫琴科了。为了从他们三人中间找到真正的间谍,克格勃给他们每人发送了一份绝密情报,然后再分别派人对他们进行跟踪和监视。结果发现,将这份绝密情报送给美国人的正是舍甫琴科。

1978年3月末,苏联外交使团收到了一份急电,急电是来自莫斯科的,通知舍甫琴科赶回莫斯科开会。本来就敏感的舍甫琴科立即就意识到,召他回去根本就不是开会,而是逮捕他。很明显,舍甫琴科已经暴露了。

舍甫琴科决定叛逃了。当然,他还要表面上伪装成要返回莫斯科的样子,以免遭到克格勃的抓捕。舍甫琴科觉得应该说服妻子跟他一道留在美国,但是他又害怕一旦说出真相来,妻子会告发他。最后,舍甫琴科决定给他的妻子留下一封信,说明他叛逃的原因,并劝她能够留在美国。在办完了这一切后,舍甫琴科坐上中央情报局来接他的汽车叛逃了。

舍甫琴科被中央情报局安排在一所秘密住宅里,算是安全了。第二天一早,他又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接电话的却是一个陌生男子。舍甫琴科意识到自己的家已经被克格勃控制了。事实上正是如此,1978年4月9日,苏联当局将丽昂金娜召回了莫斯科。

于是,舍甫琴科便利用自己在联合国中的重要职务给莫斯科方面写了一封信,又通过律师跟苏联驻美国大使馆交涉,想要救出丽昂金娜和他们的孩子。然而,克格勃却表示,如果舍甫琴科立即返回莫斯科,将既往不咎。舍甫琴科没有回去,因为他对克格勃并不信任。大约一个月后,丽昂金娜吞服安眠药自杀了。

(摘自金城出版社《无间道:世界双面间谍档案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