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圆中国新诗百年梦
2014-04-29梁平
中国新诗快一百年了,其中有教训有经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引以为自豪的是,在这个历史跋涉途中,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么多为之付出努力的前辈、同辈与晚辈,而且,这样一个列阵还将前仆后继,只要人类还在、只要天地还在、只要社会与历史还在推进,新诗就在,也还会有更新的诗歌,以更新的形式与语言,为她的时代和人民立言并作出历史的见证。
新的一年到了,开年说这么一段有点悲壮意味的话,我想是值得的。这是因为,中国新诗近百年的发展还有被彻底否定的质疑,再有新诗自身日渐增长的占山为王、自以为是的幻觉所导致的新诗审美的含混,以及传统的继承和外来文化吸收出现的隔阂、偏颇与盲从。中国新诗发展的路还很漫长,所以,我们所有有志为中国新诗做点事情、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每一个人,还将承担起比我们想象更为艰巨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以新诗的名义,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安静;少一点虚无,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包容;少一点雾霾,多一点干净;少一点自恋,多一点自重。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高贵的,她是文学金字塔上的皇冠,我们应该对她满怀敬畏。如果对诗歌缺失了起码的尊重,那无疑将是一个可怕的社会和可悲的民族。中国诗人应该是植根在汉语里的最先锋、最丰富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这也是中国新诗所承载的一份责任,我们没有理由轻薄。应该说,这也是中国诗歌区别于其他语种不可替代的惟一的内核。中国新诗走出国门要练的是内功,要有我们坚持不懈的坚守与开放,而不是诗人娜夜批评过的那种,“以为和某个国外汉学家握个手,就和世界接轨了”。
新的一年,一个巨大的、新的中国梦想覆盖了中国大地。《星星》一如既往秉承她的大度与包容,更加重视诗歌现场与新人,更加重视创作与批评的两翼互动,更加重视散文诗作为独立形式的呈现。她永远不会去追风、不去争宠、不拾人牙慧、不嚼过期的馒头。一切有质量、有新意的创作与见解,哪怕还有些稚嫩和粗粝,哪怕还有些偏颇和偏激,无论你有名无名,无论你在天南地北,都将在我们2014年的热拥之中。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释放激情,共圆未来无比美好的中国新诗百年梦,《星星》与你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