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女友田朴珺 :流言蜚语习惯就好
2014-04-29夜爝
文人相轻这个道理,放在女人身上也同样适用。尤其当对方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和一个身家过亿的男友,以及一副小有所成的事业的时候,这样的女人走到哪里,都会招来议论:她是不是傍着男朋友,才混到现在这个模样的?
田朴珺就是伴随着这样的“议论声”,走进大众视线的。因为男朋友是万科董事长王石,这个曾经在演艺圈籍籍无名的演员,如今变成了最受关注的娱乐圈红人。8月底,田朴珺的随笔文集《习惯就好》正式出版。如果你想看到的是花瓶上位史,或许会败兴而归,因为那活脱脱的就是一条励志成功路。
人生就是要敢于“断舍离”
1981年出生的田朴珺,是最典型的“80后”,敢想敢做,寻求独立。
在考进中戏立志做演员之前,她想当一名作家或记者,因为小学时,老师曾经表扬过她作文写得好,她就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今后一定会吃这碗饭,可惜这个有写作天分的女孩,理科却是一块难以克服的短板。最终,她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上对数学要求不是太高的艺术院校,1.72米的身高和姣好的容貌,就像是上天除了文艺细胞之外,赐给她的另一个秘密武器——田朴珺不出意外地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成为了一名导演系的学生。
可是当别人都在拿着父母汇来的生活费,享受自由的大学时光时,田朴珺却不走寻常路——开始打工挣钱。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差,但从小就独立惯了的田朴珺,觉得成年了,就该承担一些,而且每年两万元的学费也不是小数目,她想帮父母减轻些负担。更何况,窈窕的身材和姣好的容貌,让她一进校,就被在学校周围寻觅学生演员的广告公司相中,于是,导演系的田朴珺抢了表演系学生的饭碗,开始接拍广告,成了同期学生中第一个鼓起荷包的“款姐”。
但是“款姐”这个名声传到了老师的耳朵里,换来的却是“勒令退学书”!自己旷课拍广告,已经累计超过10天,违反了校规。
就这样,2002年,田朴珺的名字从导演系学生花名册上消失了,她不敢回家,靠着拍广告挣来的钱在北京租了一个单间,每天漫无目的地在报纸上寻找工作,直到远在上海的妈妈打来电话,一句没提退学的事,只说“只要我的女儿平安就好”。
这句话触动了田朴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她泪落纷纷,却觉得这时候的北京城格外可爱——是啊,只要还有家人的支持,就算天塌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虽然丢了学业,但自己才只有20岁,还那么年轻,为什么要沉浸在消极的情绪里任其吞没?
割断负面情绪,舍去对过往的留恋,离开旧生活。2003年的田朴珺决定重新出发,10年后,她会知道这是时下流行的“断舍离”心理疗法,但那个时候的她,已然从新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全新的定位:她出演了王晶导演的《神勇铁金刚》,开启了自己作为演员的第一扇大门。
带着轴劲闯天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上海姑娘都有点儿“作”,但认识田朴珺的人却大摇其头,这姑娘哪儿作?分明就是轴嘛!一旦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哪怕是撞了南墙,也不会轻易回头。
首先见识到田朴珺轴劲的就是合作过的导演——王晶。他算得上是田朴珺的伯乐,带她拍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可当他知道小田不想再当演员,而要去北京干房地产的时候,阅人无数的导演惊呆了。但是一看田朴珺坚定的眼神,就知道这姑娘轴劲上来了,怎么劝都是徒劳。
于是田朴珺从广州杀回北京,在一家仅有两个人的房产公司分部上了班。彼时穿着黑色制服的田朴珺,中戏肄业,当了两年的电影配角,把所有的未来都赌在了这份工作上,为此把自己从镜头前光鲜的美女,变成了一个在工地上满嘴含沙吃盒饭的房产顾问:为了说服一个客户签约,她可以上门30多次跟人谈判,对方见她怕了,干脆闭门谢客的时候,她就站在门口等着别人下班。
田朴珺在60天中,飞了30趟飞机跟人谈方案,从策划到落实,每一步都由她亲自完成,每分每秒,不是在去机场的路上,就是下了飞机,在奔赴客户公司的途中……
不怕苦的田朴珺在由男人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地产圈,觅得了一席之位,而对于她来说,日后最受人瞩目的位置,还要算王石身边的女友空位。
田朴珺是在一次收购烂尾楼的项目里,认识了万科董事长王石。一个是行业大佬,一个是业界新人,两人不仅年龄差了足足30岁,处事方法也很不同:王董第一次请田朴珺吃饭,却一点都不“懂”规矩:酒足饭饱后,一拍脑袋说,自己既没带钱,身上也没卡。田朴珺哈哈大笑,原来王老板吃饭,也有不能刷脸的时候!于是上海姑娘果断地拿过单据,冲王石挥了挥:“这顿我请了,就当是向您请教的学费。”王石没想到田朴珺这么爽快,于是接下来又接连请了两次客,最后两手一摊做无辜状。第四次再发出邀请的时候,被“宰”了三顿的田朴珺又犯起了轴劲——我一定要赴宴!一定要把请出去的给吃回来!
王石被田朴珺的率真打动了,到了第五顿饭,董事长终于主动结账,还对吃得心满意足的田朴珺发出一个爱情的信号“你做我女朋友吧?”田朴珺心里一惊,想到的不是两人的年龄差,而是:“你也喜欢女人?”
田朴珺并没有马上答应王石,两人先从普通朋友做起。友谊从北京发展到美国,2011年,做了六年房地产的田朴珺,攒足了出国念书的钱,她决定去纽约电影学院进修表演,这也是为了弥补她曾经未尽的中戏梦。
田朴珺去了纽约,而王石也在波士顿的哈佛大学游学,两人的生活轨迹再次有了交织。但是当田朴珺想要在当地购买一所住宅的时候,王石却只说了一句话“办不下来贷款,就别买”。要是换作别人,肯定会就此打消购房的想法,但是田朴珺的轴劲一上来,谁都拦不住。她心一横,就要办给王石看!
于是,田朴珺和自己的房产中介一起,开始了在纽约的心脏曼哈顿看房的漫漫征程:每逢周末,两个女人就拿着地图和房屋资料,一条街一条街扫着来看房,这家的地板不满意?换!这家的装修太老气,换!一天下来,田朴珺看得气喘吁吁,却乐在其中,这可是自己即将在纽约买的第一套房,绝对不能怠慢了。就算王石特意从波士顿赶来探望她,田朴珺依旧主题明确,没空陪你喝茶聊天,不如一起去看房吧!
为了让王石觉得此行不虚,田朴珺还安慰他:“请老师学英语一个钟头要25美元,但是一起看房的话,我的美国中介免费跟你聊,练口语,多好!”王石被田朴珺逗得直乐,心想,这世上,还真没有什么事儿能难倒她!
在看完了整整100套房子后,田朴珺几乎成了曼哈顿的活地图,也如愿找到了一所中意的住宅,于是她喜滋滋地办了贷款,当起了房奴。要在美国当房奴可不是一件轻松事,为此,田朴珺必须得一边完成学校的课程,一边赚外快养活自己。每天虽然只有短短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但她乐在其中。这也让王石重新认识了她:努力又能干,宁可跟自己犯轴较劲,也不轻易向别人低头。
流言蜚语 习惯就好
友情理所当然的酝酿成为爱情。但是在不知内情的旁观者眼里,就演变成了“地产大佬恋上四流演员”的笑话。而田朴珺上传在微博的红烧肉照片,更是让王石和她自己,都成了网友调笑的对象。
那是2012年底,田朴珺结束了一年半的表演课程学习,回到北京开办了工作室,正在商谈一个电视剧本,忽然一夜间,娱乐头条就被她的照片占据了。朋友的慰问短信一条接一条地发到了手机上,无一例外都是让她“挺住”,田朴珺很不理解:“我又没趴下,干吗要挺住?”
而远在美国的王石看到新闻后,也忍不住打电话询问:“你没事吧?”田朴珺一边跟编剧沟通,一边回他:“我没事,我能有什么事?”
也就是在这时候,田朴珺接下了《中国合伙人》这个项目。这是导演陈可辛第二次来内地拍电影。
这是一部能够让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都激情澎湃的电影。一定要让它出现在大荧幕上!抱着这个想法,田朴珺把剧本转发给了王石,果不其然,王石看完后,立刻给陈可辛打电话:“这会是你的下一部《甜蜜蜜》!”不仅鼓励拍摄,还直接给了投资份额。王石的表态给陈可辛打了一针强心剂,于是他向伯乐田朴珺递出橄榄枝:“你就来做制片吧!监督我把每一分钱都花到位!”田朴珺欣然接受,但她拒绝做一个花瓶制片,在电影拍摄期间,田朴珺帮剧组忙前忙后,联络去纽约取景拍摄的事宜,陆续搬出了几个美国“救兵”,对方一听是“meme需要帮忙”,二话没说,立即出手。
最终,电影收获了5亿票房,也成为当年的最大黑马。而当网友发现制片一栏上,写的竟然是田朴珺的名字时,不由惊呼一片:怎么会是她?她不是个四流演员吗?
这边的惊讶还没被完全消化,田朴珺很快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专栏作者。写作是她最初的梦想,在接到杂志的邀约时,田朴珺喜不自禁,没想到自己在经历了学生、演员、房产顾问、创业者的身份之后,竟然还会重新拿起笔,和文字打起了交道,于是趁着电影上映的空当,她写下了第一篇专栏《我的男闺蜜 你不知道的陈可辛》,但没想到,文章一经刊载,再次掀起风波一片,对此,田朴珺只是淡然一笑,继续敲打着键盘,她可不想当一个开天窗的专栏作者,那样编辑肯定不会放过她!
在田朴珺的笔下,既写过“烟草大王”褚时健,也有《好声音》总导演金磊,还有少年时的两位男闺蜜,以及她在纽约的忘年交……这些“男闺蜜团”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她非议声依旧不断,田朴珺也没有现身澄清。
在随笔集《习惯就好》出版前,她也曾想,既然外面这么多人看我不爽,不如我就自黑一把?好友罗振宇却建议:“范冰冰有句名言‘万箭穿心,习惯就好’。你就取后面半句吧。”田朴珺很开心地答应了,因为这让她想起外婆的名言:“心胸是靠委屈撑大的。”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到目前为止,田朴珺的身上还被人贴着很多标签,但是对于一个10年内,把人生玩转得天翻地覆的女人来说,总有一天,她会用行动证明,这些标签是子虚乌有,而成绩才是堂堂正正,值得被人记住的光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