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美生子留后患,“拼养”陪读怎奈后院起火

2014-04-29姜迪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4年12期

如今,赴美生子早已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不少忧心国内环境问题和教育问题的中产夫妻们也纷纷选择生一个“美宝”。但实际上,很多夫妻生完“美宝”回国后都两难选择,不少人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而绞尽脑汁。本文的讲述者莫雅(化名)就是这样一个“美宝”妈妈,为了让孩子更早接受美式教育,她和另一个妈妈一起想出了去美国“拼养”孩子、轮流陪读的招。谁知,这个“妙招”却令她的家庭遭遇了一场不小的危机。

赴美生个“美国娃”

2005年,25岁的莫雅和高中同学张墨阳在北京举行了婚礼。为了将来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两人一致决定婚后暂时不要孩子,专心拼事业赚钱。

2007年,张墨阳因为业绩突出,终于有机会单独负责一个房产项目,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两人开始酝酿生孩子的计划。次年5月,莫雅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和网上不少准妈妈交流后,她发现竟然有不少准妈妈都准备去美国生孩子,而且据说赴美生子的费用最低只要十几万就可以搞定,莫雅不由得有些心动。

于是,和张墨阳商量过后,两人一致觉得这笔投资划得来,决定去美国生个“美宝”。两人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家口碑不错的赴美生子直营机构,对方针对赴美生子提供了好几个不同价位的套餐服务,从10万到30万价格不等,莫雅选择了15万的套餐。

2009年初,已经怀孕30周的莫雅登上了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顺利过关后,她被司机送到了月子中心。其实,所谓的月子中心不过是一栋三层楼的小别墅,里面住了四五个和莫雅一样的待产妈妈。平时,房东每周组织一次购物或烧烤,也会安排车子带她们去产检,一个月子中心的妈妈们很快熟悉了起来。

从其他妈妈的口中,莫雅了解到,这个月子中心的房东很势利,多给点小费就对你笑脸相迎,舍不得花钱就要看他脸色。之前有一个年轻妈妈半夜突然发作阵痛,房东把她送到医院大厅就不管了,结果那个妈妈因为不会英语无法跟护士交流,又因为胆小不敢叫老板回去帮忙,差点把孩子生在医院过道上,还是另一个同样准备生产的中国产妇看出了异样,及时帮她办了手续。这则八卦听得莫雅胆战心惊。

好不容易等到预产期临近,莫雅提前给房东包了个红包。果然,到了生产那天房东的态度大不一样,不光毫无怨言地把她送到医院,还十分殷勤地帮忙打电话联系医生、办理入院手续。经过近10个小时的阵痛,莫雅终于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

在美国,顺产一般只住院一天,连剖腹产也就住三天。因此,莫雅很快带着宝宝回到了月子中心。和她差不多时间生产的还有另外两个妈妈,但月子中心只有一个月嫂,最后合同上所谓的一对一服务,无奈变成了一对三的服务。更糟糕的是,有一个宝宝得了湿疹,月嫂照顾的时候又不够仔细,导致另外两个孩子也被传染了湿疹,三个孩子夜夜嚎哭,弄得莫雅月子期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终于熬到了“刑满释放”的那天,张墨阳来洛杉矶接莫雅和孩子回家了。一见到丈夫,莫雅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她觉得这趟赴美生子实在太不容易了。但转念一想,只要能给宝宝一个美国籍,受再大的罪也值得。

“美宝”回国烦恼多

回国以后,亲戚朋友同事几乎都知道莫雅生了个“美国宝宝”,她也给孩子起了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牛牛。

最初两年,身边的亲戚朋友一看到牛牛就流露出对莫雅的羡慕佩服之意,纷纷赞她有魄力、有远见,居然敢一个人跑美国那么远去生孩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忽略了牛牛的特殊,不再围着莫雅问东问西。牛牛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莫雅和丈夫没钱移民,美国也没有专门的陪读签证,只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就近上了一个私立幼儿园。

莫雅的心里对此很不是滋味,眼看着牛牛一天天长大,除了家里床头柜里收藏着的美国护照之外,完全看不出他跟其他中国宝宝有什么区别。想想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又遭了那么多罪,孩子却还是一样被国内教育摧残着,心中就极不平衡。

虽然给了孩子一个美国国籍,帮他走了捷径,但如果不能从小接受美式教育,将来长大了孩子即使去美国留学也一样难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这和那些普通留学生有什么区别?因此,光有美国国籍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得让孩子接受实实在在的美国教育才行,否则,赴美生子的那十几万相当于打了水漂啊!

为此,莫雅一口气加了好几个赴美生子后的归国群,想看看别人怎么规划美宝的教育问题。观察之下,莫雅发现有能力的多半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就举家移民走了;还有些则是心比较宽的,一门心思想着将来孩子长大了再去美国留学,至少不用为拿绿卡操心;最后一种家长则跟莫雅的情况比较类似,既没能力移民,又不甘心让孩子接受国内教育,她们的选择是送孩子去美国上学,几个国内的家长一起轮流赴美“拼养”孩子。“拼养”这个词让莫雅的脑子瞬间亮了起来,她觉得这确实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

经朋友介绍,莫雅结识了跟自己同一年在美国生下宝宝的单亲妈妈陈蕾,两人对“拼养”计划一拍即合。跃跃欲试的莫雅把拼养大计告诉了丈夫张墨阳,他可没莫雅那么乐观:“你去美国拼养孩子,那我一年才能见孩子几次?再说,那个陈蕾是什么人?你就那么放心把孩子单独给她照顾?”为了让莫雅对陈蕾放心,她还特意邀请陈蕾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看陈蕾虽然是单亲妈妈,但确实既能干又有涵养,张墨阳也就不再反对。

虽然持旅游签证最长可以在美国境内待6个月,但因为怕被怀疑有移民倾向,影响签证的续签,所以,一同赴美联系好美国当地的幼儿园、租好公寓以后,莫雅和陈蕾开始以两个月为单位轮流赴美照顾两个孩子。

一开始,莫雅还觉得自己和陈蕾合作无间,两个孩子很快就融入了当地幼儿园的生活,英语口语水平也突飞猛进。看着牛牛每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时的高兴劲,莫雅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莫雅和陈蕾之间有了不少摩擦。比如,陈蕾家境比较好,花钱比较大喇喇,每次总爱给美国公寓添些使用率很低的厨具、电器,因为两人之前约好一切费用AA,所以莫雅对此颇有微词;再比如,莫雅总觉得每次轮到陈蕾照顾孩子的那两个月,自己家牛牛都要瘦一圈,心里也有些不平衡,老觉得陈蕾偏心她家的孩子。但“拼养”陪读的现状让莫雅不敢跟她起争执,怕万一她报复在牛牛身上那可就糟了。

后院起火谁之过

好不容易熬到美国幼儿园放假,莫雅带着牛牛回到了北京家里。近半年没见,牛牛都快不认识张墨阳了,不仅如此,他还对莫雅的占有欲非常强,只要一看见爸爸靠近妈妈就会大哭不止。这个问题可是莫雅始料未及的,在丈夫和儿子之间,她选择先照顾儿子的感受,她对丈夫说:“牛牛难得回家,我们都顺着他好不好?”张墨阳默不作声,有点赌气地回了房。

虽然知道丈夫有情绪,但莫雅也顾不了那么多。因为自从回国后,她每天都忙得不得了,几乎天天带着牛牛满城跑。家里的亲戚长辈要挨个拜访到不说,朋友聚会也少不了带着孩子去捧捧场,牛牛时常中英文夹杂的说话方式常常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莫雅脸上也特别有光。

牛牛的假期一转眼就过完了,莫雅和陈蕾一起送两个孩子去美国,因为这次轮到陈蕾陪读,所以莫雅只去了一周就回国了。回国以后,她明显感觉到丈夫张墨阳对自己的刻意疏远,她想跟他聊聊他也回避。莫雅知道,张墨阳是在为牛牛的事情怪她,但她觉得自己特别占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做点必要的牺牲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事实上,张墨阳并不只是怄气那么简单,莫雅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牛牛回国期间的表现,彻底将丈夫推给了另一个女人。那天,刚到美国和陈蕾换班的莫雅给丈夫打了个电话,他没有接。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国内时间的晚上,莫雅又给张墨阳打了个电话,这次有人接了,但接电话的竟然是个女人。而且,更加令莫雅震惊的是,那个女人的声音竟然很像陈蕾。难道,陈蕾趁自己赴美陪读的时候跟张墨阳偷情?这个想法令莫雅不寒而栗。

为了一探究竟,莫雅回国后在网上买了一个微型摄像头,偷偷藏在正对客厅的书柜里。再次回国后,她点开那些影像文件,果然看到了不少陈蕾频繁出入她家的镜头……一瞬间,莫雅仿佛跌入炼狱一般,撕心裂肺得大哭起来。

张墨阳回家后,莫雅冷冷地把电脑推给他看。谁知,张墨阳的脸上不仅毫无愧色,还一脸嫌恶地看着她,振振有词地说:“其实你偷偷放摄像头那天就被我发现了,我是故意把陈蕾邀来家里让你拍到的。既然你这么喜欢抓奸,就让你抓个够!这一年来,一家人不能团聚你不在意,牛牛几乎不认识我这个爸爸你也不在意,你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不管我有没有出轨,我都已经受够了你!”说完,便收拾东西离开了家。

丈夫的一连串指责让莫雅透不过气,她冲出房间,直奔机场买好第二天的机票赴美找陈蕾摊牌。谁知,面对“奸情”被拆穿的事实,陈蕾脸上也没多少愧疚,她说自己第一次见张墨阳就对他有了好感,后来也是她一直主动勾引,是张墨阳一直装傻不肯回应。至于那个让莫雅怀疑张墨阳出轨的电话,也是陈蕾约张墨阳吃饭时趁他去洗手间故意接的,为的就是离间他们的夫妻感情。

莫雅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赴美“拼养”孩子的大计竟然拼出一个对自己老公虎视眈眈的小三。她赶紧给牛牛办了退学手续,并对陈蕾宣布拆伙,带着孩子回了国。

经过家人的一番劝导,张墨阳搬回了家里。再加上莫雅已经把牛牛接回了国,并向张墨阳保证以后一切以家庭为先,决不再做只顾孩子前途不顾家人感受的荒唐事,两人终于握手言和。

只不过,夫妻之情和父子之情想要修复,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莫雅也终于明白,对于孩子来说,再好再先进的教育也比不上有父母陪伴的家庭教育,所谓的赴美轮流“拼养”,实在是本末倒置的荒唐之举。

-size:10.5pt;font-family:\"微软雅黑\",\"sans-serif\";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mso-bidi-font-family:微软雅黑;color:#231F20'gt;

2014年10月2日的午夜,皮尔斯终于如愿以偿。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特制的眼镜,站在一片雪地中,一道道炫目的极光仿佛是从地面升腾到天空,又仿佛是从天空延伸到地底,隔着厚厚的镜片,皮尔斯看着天空变换颜色,“这真是太美了!仿佛是划过天际的一幅水彩画!”

得知这个小男孩正在北极光下举行“失明倒数”,周围数十名游客都为他激动不已,纷纷向小皮尔斯祝贺。也许,他的明天将从黑暗开始,但他的心已经盛满了色彩和爱!

从阿拉斯加回来,皮尔斯似乎一夜长大。没人确切知道皮尔斯失明的时间,但为了提前适应失明后的生活,他主动开始学着用手杖走路,闭眼做饭。他还拿出那张记录着自己失明清单的活页儿,郑重地将“亲眼看到北极光”这项划掉,然后,又认真地在旁边添加了一项:“爱我的皮特和安妮,爱他们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