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国际比较研究新进展
2014-04-29熊建辉
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成为专业工作者的基本标志。教师专业标准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许多国家都将教师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实施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创始主任周南照教授指导、临沂大学陈德云博士撰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与影响》一书,正是这样一项探究教师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一、教师专业标准国际合作开发研究的背景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举办了“跨政府专门会议”,会议通过并向会员国政府发出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倡议》。倡议适用于“中等教育阶段之前,包括幼儿园、小学、中间或中等学校,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艺术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师”。倡议的“指导原则”部分规定[1]:从儿童幼年开始,教育就应该努力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道德、经济及文化的进步,促进对人的基本自由以及人权之深切尊重;各个国家应该意识到: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以及教师的品质与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应该与决定教育目标的教育需求一致,应该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以及公众对教学作为一种专业之认同,这对于实现教育目标意义重大;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通过严格培训才能获得的良好的专业知识及优秀专业技能,教学还需要对学生的教育负起责任,需要教师具备对于学生个体和国家的责任感,所以应该被当作一门专业;教师的培养应该杜绝一切因为种族、宗教、性别、政治观点以及经济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歧视;教师应该得到能够有效促进其专业学习,并能够使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良好工作条件;应当将教师团体及教师组织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使他们有机会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一起,首次以教育目标和教师的作用为依据,在世界范围向各国政府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以及其应该具有的社会经济地位。尽管这一倡议不同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公约,但它是由联合国系统的国际组织发出的历史性文件,对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以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倡议之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向180多个会员国政府发出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人员地位的倡议》。该倡议在“指导原则”部分明确规定:“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因为它是需要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员具备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一种公共服务,这种知识与技能需要经过终身的学习和研究 ;它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个体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和福祉具有责任感,需要教师具备对学术和研究的高专业水准”[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两个历史性文件,对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制定的国家和地区层面的教师专业标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多年以来,国际社会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列为全民教育六大目标之一,而将“教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根据《达卡全民教育框架》,发起了题为“教师与教育质量”的全民教育旗舰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中心时任主任周南照教授于2003至2004年间主持了东南亚八国《提高教师专业地位及专业素质》的地区项目,并取得了积极成果。《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以“教育质量使命”为题,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以学生为本”的政策框架,并综述分析了关于影响教育质量的重大研究成果,教师与学生关系被列为决定性因素之一。
我国教育界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而且有丰富的创新实践,充分揭示了教师在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师教育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教育合作项目中的“爱生学校”子项目,从学校层面上探索了“一站式”、多角度的“教育质量”的框架和爱生教师专业标准。项目组组长周南照教授带领儿基会-中国教育合作项目组专家,努力把教师教育学科研究与国际、国家项目结合起来,从而推进教师教育在内容、方法上的国际化,丰富了我国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2年发表的一份关于教师供求的报告中指出:教师质量“不但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且是“提高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和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公正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3]。许多国家认为,投资于教师就是投资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是投资于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福祉。处于一个由国民教育水平决定国家未来的知识社会,对于教师质量的重视,更是决定国家之根本的要事。
基于对教师质量重要性的根本认识,自2003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会员国开展了关于教师专业标准的政策对话,以此促进关于教师专业标准开发的广泛交流,在2008年举行的九个人口大国教育部长会议发表的《巴厘宣言》中提出了“推动教师专业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建议,近年来对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合作研究给予了重要支持,就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框架开展研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也意识到教育和人力资本对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意义,近年来支持会员经济体进行教师专业标准研究的合作。
二、教师专业标准国际化比较与合作开发
在2005~2012年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分别承担了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子项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现教师工作司)委托、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系列项目的研究。这些项目旨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关于教师教育的政策和理论框架下,利用国际教育资源,通过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国际教师培训模块开发、国际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建设培训、国际教师教育论坛组织等四大项目建设内容,从而建成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国际教师教育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华东师范大学以国际化优势,在我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2005年10月,由华东师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承办的首届国际教师教育论坛,根据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势,明确把“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国际政策对话、研究成果发表和创新经验交流的重大主题之一,由此对中外在这一方面的政策、研究实践现状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了解。2006年的第二届国际教师教育论坛再一次把“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与全民教育质量”主题的首要专题,并组织了该项目国际团队成员、该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作了主题报告,提出了部分研究成果。此后一直到2012年,国际教师教育论坛每年举行一次,其中关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是每一届论坛的重要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员国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教师教育政策对话、学术研究、信息分享的平台。
周南照教授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教育合作项目国家级顾问和爱生学校国家标准开发组组长,首先提出从“儿童权利”视角开发“爱生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及其核心指标,并开展应用实验,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框架内,为教师专业标准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的理论支点和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有机内容。这些项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研究,研究团队中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几个教师专业标准制订时间最早、标准实施已取得可见成效的发达国家的学者,也包括了日本、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几个亚洲地区从事教师专业标准开发研究的高校教授。项目负责人周南照教授在华东师大研究生教学中,率先把“国际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学术讲座内容并指导多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把“教师专业标准国际比较研究”作为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他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了“教师专业标准研究丛书”,包括《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研究》《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经验》《教师专业标准的国家案例》等。《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与影响》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基于作者的博士论文诞生的一部关于教师专业标准研究的专著。
三、《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与影响》的研究特点及内容框架
全书主要对四个研究问题进行了探究:第一,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发的?标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第二,基于标准的认证采取了怎样的评价策略来评估教师是否达到了标准?这种认证评价是如何开发的,又是如何实施的?第三,标准及其认证对教学实践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四,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认证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全书围绕这四个问题分为七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梳理了教学专业标准的内涵、分类,探究了美国教师专业教学标准研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三章重点研究了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从标准的研发机构、内容框架以及标准研发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第四章主要探究了基于标准的认证的开发问题,该章主要解决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标准得以开发后,如何实施?核心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估教师是否达到了标准?基于标准的认证评估便是为评价达到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建立的一个认证体系;第五章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基于标准的认证的实施环节的探究,该部分主要围绕如何组织以及支持教师参加委员会认证的过程,教师对认证项目的参与情况以及原因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六章通过对怀俄明州的个案分析以及对个体教师的叙事研究,探究认证对学校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学生学习等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是对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及认证的基本经验的总结。
该书在研究方法上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研究者在前往美国访学期间进行的实证性的比较教育田野研究。研究者在美国波士顿学院访学期间,师从北美教师发展与教育变革领域的顶尖学者安迪·哈格里夫斯(Andy Hargreaves)教授,并在中外双方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对获得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全国委员会认证的教师以及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全国委员会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田野考察(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为遵守研究伦理,在进行田野研究之前,研究者首先向美国伦理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递交了研究申请并获得委员会通过,才开始进行研究。该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研究成果,极大地得益于研究者所做的田野考察,而研究者本人的田野研究过程,也是值得我们教育研究者分享的经历:“身处异文化的环境中…… 更深切感受到田野研究的过程,即与人交往的过程,感受到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的重要性,感受到研究者本身的人格魅力,研究素养,理论素养等等综合素质,决定了研究本身的质量与深度。当你开始与参与者联系时,当你的第一封邮件的发出,可能就决定了潜在的参与者是否愿意参与到你的研究中来;而与参与者访谈时,参与者想告诉你什么,告诉你多少,谈到什么样的深度,也是看研究者与参与者建立怎样的关系……”[4]
该书在研究内容方面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研究者对于标准开发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教师是否达到标准”,即“标准是如何实施的”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这也是我国中小幼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面临的重大课题。该书研究者立足于前往美国所进行的田野研究,深入探究了标准以及基于标准的认证的开发历程、开发策略、实施经验以及实施效果,因为该研究认为,标准开发的关键,是运用恰当的工具在标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建立联系[5],这也是将开发的标准付诸实施的关键所在。所以对这一“恰当工具”的探究至关重要。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及认证体系中,“基于标准的优秀教师认证评估就是建立这种联系的基本工具,这种评估很好地实现了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和教师表现评价这两大功能”[6]。认证评价的开发是评价教师是否达到标准的重要环节,认证评价是对标准文本的实践解读,是教学标准从文本状态转化为实践状态的手段和桥梁[7]。以档案袋评价取代传统评价方式,是项目组在研究基础上确立的认证评价基调,如何评价真实复杂的教学实践,是评价项目组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NBPTS制定的对评价开发者的理念和成果进行评估的APPLE准则,成为对评价开发者的工作进行评价的最高最严格的标准。[8]
总之,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和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前提,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依据。《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与影响》一书,是在国内外教师专业标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大背景下产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书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究了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是基于标准的认证的开发历程、开发策略、实施经验以及实施效果,对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和持续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ILO/UNESCO.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EB/OL].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pdf/TEACHE_E.PDF.
[2]UNESCO. The UNESCO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Personnel[EB/OL].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13144URL_DO=DO_TOPICURL_ SECTION=201.html.
[3]OECD 2002. Teacher Demand and Supply: Improving Teacher Quality and Addressing Teacher Shortage[EB/OL].http://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teacher-demand-and-supply_232506301033.
[4][5][8]陈德云. 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与影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9,212,137.
[6][7]陈德云. 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认证体系的开发——以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认证体系为例[J].教育研究,2013(7).
编辑 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