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多元化创新项目 深化中英教育友好交流
2014-04-29王俊烽熊建辉
摘 要: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是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开展工作,积极促进思想碰撞与知识交流,构建英国与各国人民相互信任的关系。它于1943年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办公室,目前在中国大陆共有4个办公室。在北京作为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在上海、广州和重庆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工作(下文如无特别说明,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BC为同义使用)。为深入了解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及其在中国开展的工作情况,本刊对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教育参赞苏珊·米娜(Susan Milner)进行了专访。访谈中,苏珊对英国教育改革、中英两国教育合作交流项目等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文化协会;英国教育改革;中英教育交流;教育项目
一、英国教育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
《世界教育信息》:英国教育在世界享誉盛名,其教育制度受到广泛认可。请问近年来英国在教育改革方面有哪些最新的动向和趋势?
苏珊:自2010年开始,英国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英国政府发布的教育白皮书——《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白皮书2010》,标志着英国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学校教育体系愿景而开始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教育白皮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英国根据教育白皮书的规定和要求,对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学费改革。不过,这项改革主要针对英国国内学生,对国际学生的影响不大。
与上述改革相呼应,2014年,英国将对科研评估制度进行改革,卓越研究评估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将取代科研质量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成为评价大学科研质量、选择性地分配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研究经费的主要方法。REF是评估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研究质量的新体系,将主要依据科研成果的引用程度分配高校科研经费。与RAE最大的区别是,REF更注重评估对象的经济与社会影响。2013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签署了一份全球性的教育质量保障协议,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走向全球奠定了基础。
在一系列改革中,英国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资金问题,包括资金结构、经费筹集等。大学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多地从政府资助转向学生学费。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责任逐渐从政府转移到学生及学生家庭。当然,对于那些付不起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英国政府也会提供相应的资助。
我们要考虑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同时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学生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再到回报社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毕业生只有找到工作,且工资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才能开始偿还贷款。毕业生的工资越高,他们偿还贷款的利率就越高。因此,学生贷款是一个长期的财政规划过程。
二、中英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成果显著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来,中英两国教育合作交流有何新的进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苏珊:40年来,英国和中国在教育方面有着长期且深入的合作。英中教育交流合作成果显著,形成了合作领域宽广、内容丰富、政府主导、民间活跃的交流格局。我们与中国的各类教育机构建立了深入的工作伙伴关系,也与许多教育投资机构开展了相应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满足了英中两国教育需求,符合两国的利益。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希望成为中国教育的优秀合作伙伴。我们每年都会举办英中高层教育会谈,对各项目问题进行洽谈协商。
在教育项目方面,由于英中两国政府的合作和努力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双方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我们新启动了四个项目。一是博士生培养项目,旨在加强双方研究团队的合作,促使双方团队中的博士生相互学习。基于此,合作双方将建立交换项目,比如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以及博士生之间的交换。二是试点实习项目,旨在鼓励英国学生到中国参加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三是“学习中国”项目,旨在输送英国学生到中国进行为期5周的学习。四是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旨在促进英中两国大学之间以及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
三、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的
教育项目具有宽广的战略框架
《世界教育信息》:接下来请您结合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情况,谈一谈它与中国相关机构的合作情况。
苏珊: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是文化和教育交流领域的国际机构,致力于建立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由于我们了解英国各领域的优势及需求,又能够发现中国市场上的机会,因此知道如何把这些机会与英国的优势和需求联系起来。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设计项目,开展活动。这些合作涉及很多领域,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发展,为英中两国高校之间建立广泛、可持续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政策研究是英中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汇聚双方顶尖的高等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两国的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和比较,希望以此加深相互理解,推广最佳实践,促进两国教育界的对话,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而推动英中文化关系的发展。例如,从2005年起,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合作,已先后就“国家政策与高等教育管理(2005-2008年)”和“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009-2012年)”发布了数份报告。对高等教育促进区域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政策”合作研究项目对英中两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三年合作项目(2012-2014年),该项目以“高等教育多元化”为主题,将有助于实现《2010年中英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目标。该框架协议由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和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第五届中英教育峰会期间签署。该项目研究有四大重点:第一,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因素,该体系在适应社会和经济需求方面的表现;第二,政府和市场在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方面应发挥的作用;第三,政策的制定及所采取的行动,特别是针对资金分配效率开展的分析及评估;第四,高校与社会和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该项目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两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其中包括机构访问、成果出版及关键研究成果总结研讨会。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国教育界合作的教育项目具有宽广的战略框架,且这些项目的目标在不同领域都具可行性。例如,我们最近正在开发“英国未来计划”(Generation UK)项目,该项目与中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尤其是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学生的需求相符,这一项目有助于使中国校园更加国际化。从双方利益出发,我们希望更多的英国学生了解中国,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及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能力,这些都依赖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不同国家人们的相互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继续加强与中国教育机构的合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使更多的英国学生获得来中国学习和实习的机会。
我认为,我们与中国的合作项目更具广阔的战略视角,除了国家级项目,我们还开展了地区合作项目。我们与中国72个地方的近1000所学校有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学校与英国学校也有相应的合作,两国学校之间进行一系列的课程项目学习。此外,合作学校还开展校长交流活动,这为英国和中国的校长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比如,我们开设了对如何提升和确保管理质量及如何实现课程的国际化等方面的培训。我们还开发了教师培训项目,旨在提升中国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与教学质量。
近几年,中国很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职业教育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大学合作伙伴之间也建立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产业联系,在众多合作项目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很多职业学校与英国的大学建立了联系,共同迎接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我们也与中国许多工业联合会开展项目合作,这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培训模式。这种合作更像是一种以雇主为导向的大学联合,通过试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英中交流中扮演着设计者和“媒人”的角色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结合与中国合作项目涉及的领域,谈一谈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所发挥的作用。
苏珊:目前,我们和中国的合作项目涉及创意产业、低碳产业及学术与技术合作领域。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这些合作中扮演着设计者和“媒人”的角色,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机会和专业的建议。在这个平台上,高校和企业能够建立最适合他们需求的合作模式。英中双方的政府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了适合各自发展需求和兴趣的各种联系和合作,具体形式包括教师交流、企业人员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合作办学等。
在创意产业方面,英国创意产业的规模为欧盟各国之最,创意产业企业的总数占英国全国企业总数的7%。基于这种优势,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创意产业领域开展了以下项目。
一是英中高校创意媒体产业合作项目。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广州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共同策划了高校创意媒体产业合作项目。其中第一期主要内容包括:为配合2012年伦敦奥运会所举办的中英大专院校“绿色奥运”微电影创作竞赛,以及中国政府、企业及院校代表对英国院校的考察会谈,等等。第二期为英国院校提供切实可行的机会,以展示其教学特色和研究方向,同时让英国院校有机会与中方院校进行实质性交流,以建立课程、科研方面的校际合作。
二是英国杭州动漫教育合作项目。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国国际漫画节组委会共同筹划,已经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比如,2011年,英国的18所大学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期间与中国多所大学共同参与了基于产业发展的动漫教育研讨会。
在低碳产业领域,我们也开始了一系列活动。21世纪的公民应具有全球意识和责任感,企业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毕业生,学生也需要掌握面向未来的技能。英中两国政府所倡导的绿色经济政策对高等教育机构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12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广州低碳产业协会和广州美术学院共同策划、组织的英中高等教育工业设计升级再造项目活动在广州举办,参与者包括英中两国16所院校的51名学生和17名专家、教师。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还与重庆工业服务中心、重庆工业设计协会、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四川美术学院共同开展了新能源概念汽车设计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加深英中高校的相互了解,帮助学校建立新能源汽车和低碳工业设计方面的合作,并通过促成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其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另外,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还与中国建筑学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开展了工业遗产设计合作项目,旨在推动英中两国高校师生的深入参与。
五、教师培训项目为中国的英语教学专家提供了国际化的专业发展平台
《世界教育信息》:您前面提到,为了提升中国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与教学质量,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发了教师培训项目,请您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该项目开展情况。
苏珊:教师培训项目为中方合作伙伴带来了国际权威的教学培训方法和新的国际合作关系。我们开展的教师支持项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英语教师培训师发展项目。该项目侧重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利用英国一流的专业培训资源,和中方合作伙伴联手打造优秀的教师培训师团队。通过参加活动,培训对象能够按照中国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交互式课堂教学,并能以培训师的身份培训其他教师,共同进步,从而实现培训效率、效果和影响的最大化。
二是以评促教-测试技能发展项目。该项目结合了面授和网络学习的课程,使参与者有更多机会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测试、分享命题所需的技能和国际一流讲师的丰富经验,从而帮助英语教研人员和教师加深对测试评估的理解并切实提高相应技能,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三是英语教师系列讲座项目。我们拥有丰富的教师支持资源,比如课程计划、教学意见、相关视频等。通过与各级教育部门的合作,每年有2万多名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师参与英语教师系列讲座。该项目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前沿的教学信息和技能培训。
六、“校际连线”项目
促进英中两国学校发展伙伴关系
《世界教育信息》:英国“校际连线”项目至今已经在中国的40多个城市或地区展开,为深入开展校长、教师的专业发展项目以及学生的课程共建项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请您介绍下该项目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苏珊:“校际连线”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项目。总体上讲,它将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融入教与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儿童和青年人的世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尤其是帮助青年学生提升今后应对全球化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沟通技能。“校际连线”项目把英国学校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联系起来,帮助各学校建立广泛的联系,通过这个项目的推进,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信任和理解。校际合作能够把国际元素引进各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年轻人的学习热情。
“校际连线”项目通过与各国政府机构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确保项目成果符合各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互惠互利的,以确保参与的英国和其他国家学校平等参与、互惠互利。该项目涵盖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了解国际范围内的相关专业技能和参与全球教育网络的机会。
七、“政策对话”项目
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深入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前面您提到,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积极开展并支持多层次的交流和对话,其中的“政策对话”项目具体是什么情况?
苏珊: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的任务之一是不断开展各种研究、学习和创新,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信息畅通的社会作贡献。我们汇聚英中两国高等教育的决策者、领导者和实践者,就如何更深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进行磋商。“政策对话”项目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和提升项目、中英高等教育多样性政策研究项目(2012-2014年)、中英高等教育论坛、关于第三国授予学位的质量保证国际论坛、“2014走向世界”国际教育会议。
我以中英高等教育论坛为例做一个简单介绍。在前两届中英高等教育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14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布里斯托大学共同合作举办了第五届中英高等教育论坛。两国高等教育界60多名专家出席了论坛,其中包括20多位曾在英国接受为期3周的管理培训的中国大学领导。与会者围绕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合作、改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海外留学。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于2012年在北京举办论坛,邀请政策制定者、质量保障机构以及参与提供联合办学及其他形式跨国教育课程的大学相关人员汇聚一堂,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并为今后的发展进言。论坛主题包括当前跨国教育的趋势、第三国授予学位的质量保证和认证等。此次论坛是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全球政策对话”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对话自2012年底至2013年初已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内地、马来西亚、新加坡内地和日本举行。
我认为,举办政策性论坛的目的是发现国际教育面临的前沿性问题,审视不同的发展途径,使得英中双方在国际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各自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编辑 张力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