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力量大
2014-04-29拇指先生
在伊丽莎白时代,基督教新教的传教士们处处不受欢迎,日子非常难过。威廉·李就是当时的一名传教士,虽然信奉上帝,但上帝却帮不了他什么忙。
一天,他疲惫地回到家中,一声不吭地坐在沙发上。一看他这副样子,妻子就知道他的心情肯定不好,于是也不吱声,只顾着编织毛线。
心情坏透了的威廉听到妻子的编织针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烦躁地吼道:“吵死了!别再织了!”
妻子默默地看了看丈夫,拿着毛线和编织针走进卧室。她已经习惯了丈夫的脾气,知道他并不是真的发火,只不过是心情烦乱而已。
果然,过了一会儿,威廉心情平静下来了,他想起刚才无缘无故地责骂妻子,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悄悄地来到正忙着编织毛线的妻子身边,温柔地说:“对不起,亲爱的。我不该那么粗鲁。”
善解人意的妻子没有责备丈夫,继续忙着手上的活。看着妻子拿着银针灵巧迅速地编织,威廉脑子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用数百根小针代替一根大针,用许多钩子把编织的环状物提起来置于毛线上,一次织一排呢?
他忍不住脱口而出:“要是有一种自动编织机就好了!”从此,威廉放弃已感到厌倦了的传教事业,开始制造自动编织机。
他想起了织地毯的工匠,那些工匠用一种框架技术编织地毯,他深受启发,几番周折后,终于按照自己的设想造出了一台自动编织机。
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的威廉告别妻子,带着新发明的机器拜谒伊丽莎白女王。他希望得到女王的支持,获得自动编织机的专利权,可女王没有理会他。
威廉不得不自己寻找资助,但没人对他的发明感兴趣。他便和弟弟到欧洲大陆寻求发展,结果没有一个资本家愿意兴办他们提议的机械编织厂。
1610年,威廉在困窘中死在巴黎。他弟弟只好带着机器失望地回到英国,没想到一回国,就有商人愿意投资兴办机械化的针织厂。
从此,机织的袜子、手套、毛衣之类的针织物被大量生产出来,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