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趣
2014-04-29吕秀玉
家门外是一片阔大的柳林,林边一眼旺泉,冬暖夏凉甘甜清冽,四季不断。泉水汇成的溪流滋生了一河葱茏的西洋菜,即便冬天也是青翠碧绿。如此水草丰美之地,养几只鸡不是挺好?何况,鸡犬相闻才显农家味道。
心里想着,不几日街上果然传来叫卖声,急忙闻声出动,十只鸽子大小的花母鸡被请进了家门。初来乍到,这些小家伙们很怕生,个个缩着脖子,瞪着惊恐的小眼睛,警觉地观察着四周,随时伺机逃跑。无数次的徒劳后它们安静下来,一窝蜂扎在纸箱的一角,叽叽地叫着。我拿来些小米、菜叶和水,它们可是饿坏了,立马眼里放光,伸长脖子四散开来,一会儿啄得精光,水碗也踩翻了。
很快,林边崖根底下建起一间简易鸡舍,小鸡从憋屈的大纸箱搬到了新家。起初,还担心猫、狗、鹰、蛇、黄鼠狼们来捣乱,过了几日倒也相安无事,放下心来,毕竟它们已半大,有了一些抵御天敌的本领。窃喜当初的选择,刚出生的小鸡雏虽便宜,可娇弱得很,成活率低,稍不留意就容易夭折;长到鸽子大小后,不仅容易鉴别公母,还有抗病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概过了十来天,见它们整日在不大的鸡圈里转悠着实可怜,一副无聊落寞没精打采的样子,常常从篱笆里探出头来,望着圈外茂盛的青草、无名飞虫们发呆,毕竟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干脆,放它们出来放放风!这一来可把它们乐坏了,只见它们争先恐后飞跑出鸡舍,挤在后面的急得爪下打滑跟头趔趄,冲出樊笼后,先抖搂抖搂身上的羽毛,然后亮开嗓子,抻着脖子高声叫的,咕咕咕咕低声唱的,噗噜噜飞的飞跳的跳,有的金鸡独立,有的白鹤亮翅,爬坡上墙各显身手,好半天才疯够。大概折腾累了,三三两两开始悠闲自在地在树林里觅食,草尖儿、野菜叶、草籽;藏在土里飞在低处的小虫子,都逃不过它们的火眼金睛。林子里有了这些生灵,顿时增添了许多生气。看着它们情趣盎然自由自在的样子,真不忍心再圈养它们,心想干脆散养算了。
光顾了跟鸡一块儿高兴了,担心的事不觉飞上心头,鸡们跑得满树林都是,晚上不回窝咋办?再满林子追它,天天弄个鸡飞人跳,岂不累死?只为刚才的决定懊悔。没想到一会儿拿了鸡食出来,站在鸡舍门前咕咕咕一叫,鸡们听到集合号一般连飞带跑急冲冲往回赶,一只不少全涌到食槽前觅食,圈门一关轻松搞定,只笑先前的担心多余。后来有了经验,连叫也不用了,只要敲打几下喂食的盆子,如同条件反射,不管它们在哪个角落,都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
家禽其实也很聪明,人往往低估它们。比如,我还曾担心它们万一跑远了,会迷路找不到家,结果发现它们根本不往远处去!开始它们顶多在离家30米远的范围活动,泉水和溪流距离鸡舍也就40米远,我没见过它们去溪边喝水,只可惜溪流里那些鲜美的西洋菜它们无缘品尝。再有,一旦发现自己失群,就会立即咯咯哒、咯咯哒地报警求助,异样的鸣叫急切而紧迫,如同遭遇了天敌,已经性命攸关。几乎同时,整个鸡群立即停止忙碌的觅食,集体警觉起来,一边齐声助威呐喊,一边焦急地举目张望,紧急搜寻目标,然后快速靠拢,动物原来也有挺强的集体观念。
小鸡渐渐长大了,从当初的小鸽子变成了大乌鸦,全是一色麻黄的羽毛,鲜亮丰满,火红的鸡冠,晶亮的眼睛,从头到脚透着饱满的精气神。随着鸡一天天长大,它们的胆子也逐渐大起来,离家越来越远,常常消失在你的视线里。河边的树林里常有扎帐篷的“驴友”野炊烧烤,有人提醒,别让人家吃了烧鸡!我不以为然。那天,出门寻鸡,竟一只不见,寻思走远了集体迷路?不会呀,沿着河边寻寻觅觅半天不见踪迹,心里揣测莫不是真的让人弄成了烧鸡?但也不能一只不剩啊。赶紧回家“报案”,鸡全部走失,紧急出动找鸡!家人倒是不慌不忙,支招,你拿鸡食盆子一敲就回来了。我急了,有鸡你敲,一只都不见,敲给谁听!还是将信将疑赶紧拿了盆子出门,敲完一通,焦急地向鸡们经常出没的树林四周张望,连个鸡毛都没有。心想,完了,这回可是真丢了。忽然,只听背后传来一阵急促的突突声,挟裹着一股强风,我吓了一跳,还没等回过神来,又是一阵,猛回头,却见邻家荒弃的房地基上齐刷刷站着一溜鸡,正排着队一个挨一个从两米多高的墙头上空降。先下来的两只见我拿着食盆,着陆后急扑过来,更激发了后面同伙的情绪,随后一只紧跟一只,只见它们先勇敢地展开翅膀一跃,再奋力拍打翅膀,乘风掌握平衡,轻松俯冲着地,一连串的空降动作惊险漂亮。技术差点的由于惯性太大,着地后前翻几个跟头打个滚才站立起来。我惊呆了,没见过鸡从这么高的地方敢往下飞,为了吃食连命都不要了!它们敢死队似的一个个前赴后继,颇有集体殉难的悲壮,不禁让人胆战心惊。直担心它们鲁莽的行为会摔伤自己,结果发现又是多余,它们个个行动自如精神抖擞,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飞下来的九只鸡围着食盆大快朵颐,高高的墙头上急坏了最后一只鸡。它个子最小,胆也最小,几次跃跃欲试,鼓足勇气试一下,吓得缩回去,刚张的翅膀扑拉又收起来,再试一下,又缩回去,眼巴巴看着大伙进食,终是不敢往下飞,急得在上面又蹿又跳来回蹦跶。我去轰它试图让它迫降,它却慌不择路,没头没脑钻入了草丛,左冲右突才找着它们上去的路,急匆匆一溜小跑赶回来。
大概动物们也是需要“乐活”的。自从散养开始,鸡们心情大快,整天连吃带玩,不几天就出落得亭亭玉立油光水滑,羽毛艳丽鲜亮。吃饱了在地上打个窝,用沙子洗个澡;累了躲在阴凉里打盹,养精蓄锐。更多的是觅食,连扒带啄,能吃的东西概不放过。眼见一天一个样,出几天门回来一看,嗬!变化更大,长大了一圈!邻居家一块儿买的鸡,因为一直圈养,相比个小不少,毛色暗淡少光泽,灰头土脸目光呆滞,还不明原因地夭折了几只。
记得买鸡那天正好是“六一”,小孩们的节日。不觉进入九月,天气开始凉爽起来。两个多月,几只鸡给农家小院带来了许多快乐,给它们喂食,再也不用为剩饭剩菜倒掉自责了。没事在树林里乘凉看它们玩耍,小鸡很有灵性,它知道谁是主人,认识主人的大门,饿了就等在大门口,不上台阶半步。见了你会像孩子一样追你黏你,啄你的裤脚,在你周围转来转去。你若蹲下和它们玩耍,它们争先恐后地往你跟前挤,把头靠在你身上蹭一下,再蹭一下,轻轻啄一下手背,像是和你打招呼。你若用手抚摸它们的羽毛,它们会温顺地蹲下任你摆弄,不急不躁。
终于有一天,长大的它们在不断扩大采食范围时,发现了那河绿茵茵的西洋菜。先是一愣,马上兴奋地咯咯哒、咯咯哒呼朋唤友,同伴们一窝蜂跑过来,看见这么多青菜,乐得连飞带跳,先来了个合唱加舞蹈,然后不由分说,迫不及待跳进溪流里。鲜嫩碧绿的西洋菜无疑是它们的最爱,更让它们意料不到的是,西洋菜丛里夹裹着许多小河虾。这一发现可非同小可,只见它们在小溪里涉来涉去,一会儿啄只小虾,一会儿啄片菜叶,忙得不亦乐乎,火红的鸡冠被水一浸,更加鲜艳夺目。吃饱了跳上岸,甩几下脑袋,抖落身上的水珠,气宇轩昂地走了。
养鸡的最终目的不是观赏,而是想让它生蛋。小时候自家土鸡蛋的美味太久远太有诱惑力了。眼见长成了健硕肥大的成鸡,跑起来屁股一(足曳)一(足曳),整天雄赳赳气昂昂在树林里游荡,人见人爱。都说鸡一红脸就快下蛋了,脸早就红了,下蛋的产房早给它们准备好了,也成天听它们不停地咕咕咕地叫,要不就是一阵嘹亮的呱呱呱、呱呱呱,极像鸡产蛋后的邀功请赏。过往路人也打听,这么大的鸡,下蛋了没有?种种迹象表明,该下蛋了,可就是不见一只蛋。没事的时候我常在河边草丛里、林子里、柴火垛边、崖根底下搜寻,终是一无所获。也许还不到时候,也许它们只是在练兵,也许就快了吧?我想。
秋天真的来了,地里的瓜菜都成熟了,迎来红枣的大丰收,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父母早早来帮忙收秋,和我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赶上“十一”放假,兄弟姐妹一家家来串门摘枣,我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五岁的小侄子从大门外气喘吁吁跑回来,进门就喊,“姑!快看,咱家的鸡拉的蛋!”我被他的稚气逗笑了,矫正,不是拉蛋是下蛋!哪儿捡的?房后头。再去找!肯定还有!男女老少齐上阵,房前屋后犄角旮旯。不一会儿,小侄子又跑回来,姑,拿个盆,我大伯找着了一堆鸡蛋,拿不了,快快快!在屋后菜园南瓜架底下,又发现一窝白花花的鸡蛋。嘿!还真有收获。
中午,韭菜摊鸡蛋,金黄碧绿,色彩分明,满屋飘香,端上桌来一抢而光。孩子们喊香,大人说这才是真正土鸡蛋的味儿,还是自家鸡下的蛋,多少年没吃过这么香的鸡蛋了。大哥说,走时给我带几个,回去让你嫂子也尝尝,她在城里可没处吃这么好吃的鸡蛋。
这么好的东西丢了实在可惜。母亲说。遂给我们传授经验:你把鸡蛋都拿走,它就挪窝了,每次给它留一个,下次它还去。再有,鸡下完蛋都会呱呱叫,循着叫声去找。果然老人的经验十分奏效。可这样一来人就忙了,一会儿这儿鸡叫,一会儿那儿鸡叫;有的鸡谎报军情虚张声势,让人中计,虽不少上当但乐此不疲。
邻居们听说鸡丢蛋,也帮着留意。那天邻家女主人芳,站在大门外大呼小叫,快去看看吧,你家鸡又丢蛋了。我闻声出门,芳指给我看,那儿,大石头边上,鸡刚叫着从那儿出来。我按她指点过去,边走边寻,一地金黄的杨树叶,圆圆的酷似遍地的鸡蛋,让人眼花缭乱。大石头四周没膝深的杂草,踅摸半天哪儿有蛋的影子?正嘀咕着欲返回,忽然发现石头根蓬乱的杂草搭成的天棚底下,有个圆圆的草窝,草窝里似是干枯的杨树叶,定睛细看却是一窝粉白的鸡蛋!石头根隐秘,又有杂草做的天然天棚,自是不易被发现。我呀的一声愣在那儿,半天没动窝,像是傻了一般。头回在野外见那么多的鸡蛋,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这么多怎么拿?回家取东西,又不敢离开,仿佛一走这些鸡蛋就会自己长脚跑了似的。回头喊芳,快来看哪,鸡蛋,一窝鸡蛋!芳跑过来一看也乐了,还不快捡,愣着干啥!往哪儿捡?我扎煞着两手。我帮你捡。还是芳麻利,蹲下伸手就抓,我撩起衣襟兜着,芳边捡边数,一共18个!心里直感激芳的厚道。
如此捡蛋实在太费精力,干脆还圈起来吧。说容易做起来还真难,鸡们跑惯了,根本圈不住,人鸡开始斗智斗勇。你堵这儿,它从那儿钻,你扎篱笆堵,它从头顶飞。有时你根本不知它从哪儿跑出来,神出鬼没防不胜防。最后,一层网子,一道篱笆把鸡圈上下左右围了个严严实实,才以鸡的失败而告终。没辙的它们开始在鸡舍做窝产蛋,也许强制圈养影响了它们的情绪,它们消极怠工大大降低了产蛋率。
一段时间后,它们习惯了在固定地点产蛋,估计不会再发生丢蛋的事,就又把它们放出来散养,果然它们跑出来觅食,乖乖回去趴窝,产蛋率立马直线上升。有人提议,这么好的自然环境,你家养鸡根本不用喂。确实,自散养开始,鸡自己觅食,省了不少饲料。村里养鸡的人家不多,多是受居住环境的限制。羡慕之余谁家园子里的菜叶、过期生虫的粮食扔了可惜,都送给我们喂鸡,养鸡还能沟通联络乡邻之间的感情,又是一大意外收获!
严冬不觉到了,别家的鸡脸色乌青,整日缩在角落里发抖,别说下蛋,越冬都是问题。再看我家的鸡,身强体健行动敏捷,两腿粗壮茸毛整齐,隆冬季节每天喝温泉水,还有鲜嫩的青菜吃,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每天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此起彼伏,准会捡回几只温热的大鸡蛋。
收的鸡蛋多了自己肯定吃不完,何况每天还不停地捡。每次出山,带一些送给亲人朋友,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品尝久违的纯天然风味。这些小小的鸡蛋居然大受欢迎,他们说找到了童年的感觉,闻到了乡间柴草的味道。久远的记忆能被一只鸡蛋打开,这是我没料到的。
每天打开家门,都有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你眼前晃动,让你的生活陡然增添了许多情趣。以前,厨房的窗外是一副静态的山水林泉图,宁静唯美。如今有了几只鸡的加盟,画面顿时灵动起来,每天生活在诗情画意当中,乡村其实很美妙。
责任编辑 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