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京买房记

2014-04-29孟英杰

北京文学 2014年12期

在房价飞涨的某天,晶漫不经心又有点试探地对她老公阿豪说,咱们要不赶紧买房吧,再不买,恐怕这辈子都别想在北京买房了。空气中的氛围变得有些凝重,因为在此之前,阿豪已经给她多次严厉约法过,不要轻易跟他说房子的事情,涨就让它涨去,反正已经超出我们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其实是阿豪打的马虎眼,他不想让晶时不时提房子的事情。在阿豪的家庭概念里,给最亲的人温暖宽敞的住房,应该是男人最起码的家庭责任。可在高房价的大都市里,现实的残酷,让男人在女人面前因为房子问题始终仰不起头来,无情地摧残着男人应该有的尊严和底气。所以,结婚好几年了,阿豪只好画了个警戒线,提醒晶尽量少碰或者不碰他那根脆弱的神经。

说心里话,在京生活的人谁不想买房。看着日益上涨的房价,不管是刚需的、改善的,还是投资的,房子成为许多人心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没有房的,想先买小的;有小的,想换大的;有大的,还想要更多的。反正对房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房子成为许多人改善生活、发家致富的媒介,购房、租房、倒腾房成为在京老百姓的“狂欢”,谈论“房事”成为北京人见面时髦且绕不开的话题。

其实阿豪也清楚,他们家确实到了买房阶段。小孩出生没多久,岳父岳母就过来帮他们照看孩子,一家5口一直挤在使用面积仅有40平米的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里。阳光鲜有眷顾的朝向、生活功能缩水的格局、独立空间缺失的小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想想这些,他们家改善住房的需求仿佛也迫在眉睫。当然,不如他们的人可能会吐槽,这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们很多人还没有房呢。阿豪也不想矫情和辩解什么,他只想说,5口人住在这样小面积的房子里是拥挤不堪的,早晚会摩肩接踵的,时间长了可能还会让人“发疯”的,尤其是他岳父岳母从前住在外地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一下子“被迫”坠落到北京这样憋窄的小屋子里。

晶冒着触犯阿豪的“危险”再次动议买房,他已猜透她的心思。无非有几点考虑,现在她爸妈委曲求全“蜗居”这里帮他们带孩子,她作为独生子女未来肯定要承担赡养老人的全部任务,但是将来孩子大了也要有自己的房间。那时,家里恐怕就真的要打地铺了。再有就是北京房价近些年只向上蹿不见下降。有专家预测,北京中心城区房价肯定会直追香港,那就意味着一平米平均要达到10万、甚至20万,将来再想买房,恐怕真到了连想都不敢想的地步,目前还敢想想。还有就是,她受北京买房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她同事的影响。她同事最近在郊区的一个高教新城刚刚买了第二套房,谈论其买房后的感言很是经典,“买了两套房后,才觉得后半辈子踏实了。”就是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晶一直蠢蠢欲动的买房神经。

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态度,看着日新月异的房价,阿豪也狠了狠心,咬了咬牙,跺了跺脚,将做男人的尊严和地位向上提了提,犹豫半天终于同意“那就买买试试吧”。

新房比二手房相对便宜,因为远离市中心。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倾向于买便宜的,远不怕,无非将来在路上多浪费点时间。阿豪不是拜金主义,但他还是认为在京居住不易的情况下,有钱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有钱就意味着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或者付诸行动去挣更多的钱,当然还有更高质量的生活。相反,没钱就得远离市中心,就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金钱上的不足,时间和精力少了,也就意味着没有机会去挣更多的钱了,这大概也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一个原因吧。

他们先在各大卖房网站搜罗,掂量着手中的银两,直接从五环外看起,选来选去,最后选择了远离城市中心的六环外的顺义。综合权衡后,他们感觉这里还不错,上风上水,还通地铁,交通便利。房价说是北京郊区县中控制最好的,但在房价整体上扬的当下,何时沦陷也不好说。正好晶的两个同事都在顺义有房,他们都说顺义多好多好,空气新鲜,离城近,现在正在建新城,老大一片全是新盘,买房就到顺义买。他们俩比卖房子的销售还能忽悠。

他们进入顺义新城,到处是施工现场,主干道正在修地铁,新楼房鳞次栉比,好几家楼盘在售,挑选余地倒是很大。到第一家售楼处,白白胖胖的销售先是给他们介绍了楼盘的整体情况、交通、环境、楼盘数量,接着给介绍现在放盘的楼号。他们打眼望去,位置不错,位于小区中心地带,靠近花园。销售说放盘的这两栋楼是小区的楼王,位置很好,最难得的是买二居送一居花房,可做三居;买三居送一居花房,可做四居。应该承认,这很是诱人。看着晶怦怦地动心,阿豪故作淡定,问销售,什么时候放号?销售一连串说,这个月肯定会放,但具体时间没定,关键是你们想要的话需要抢号。阿豪一惊“怎么抢?”销售像背书一样非常流畅,放号后我们销售会第一时间通知您,您就得早早地到销售中心门外排队拿号,先到先得。最近一次我们通知放号,好多人整夜排队就在外边冻了一夜。还有就是现在我们不接受贷款,要买必须全款。阿豪他们大跌眼镜,很久没有买过房了,想不到房产市场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他们犹如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买个房受此大罪不说,还要全款,这也太霸道了,工薪阶层家庭怎能一下子凑那么多钱!这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刚进入销售中心的兴奋劲儿一下子烟消云散。

紧挨着一家楼盘,是家有名的国企房地产商,精装房,装修得很是漂亮,买了家电、家具可拎包就住,小区环境也是没得挑,处处体现出国企的财大气粗。缺点是要价太高,况且只有三居在售,也是远远超出他们预算。销售还一个劲儿紧催,你们要还是不要?我们已经接到通知很快就涨价。他们一合计,爱涨涨去,反正也买不起,直接走人。

第三家楼盘很是气派,沙盘上栋栋别墅掩在树丛中,可惜的是一栋房子的总价,就是中一张头等彩票都不够,中两张可能会剩下点。阿豪脑子里立马想到一句“望房兴叹”。能买的只有他们面积稍小的花园洋房,销售说目前楼盘的花园洋房只有一套在售,已有多人排队,不再接受新的排队。看着晶恋恋不舍的样子,阿豪给她说了几句比较提气的话,我们今天算是见识了这家房产的实力,认识了这个品牌,早早晚晚,要让他们的物业为咱们服务。说得年轻销售一愣一愣的。

中午已过,跑了多家楼盘都没有找到心动的房子,他们哪有心情吃饭,继续马不停蹄地看房……一直看到某楼盘的时候,他们才停下走马观花的脚步。这个楼盘是晶重点关注的,她长在海滨城市,对家乡房地产商品牌情有独钟。这个楼盘的销售中心周边郁郁葱葱,绿油油的青草覆盖着低缓的坡地,通往销售大厅的路上有两排铜制天鹅相对低颈亲密,颇有西欧宫殿般的风格,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最让他们看中的是这个小区所处的位置,向东300米就是潮白河,北京最大的森林公园,足足有6万亩,在如今雾霾时不时笼罩下的北京城,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是多么让人舒坦。还有一点让阿豪动心:销售说,为了追求更加舒适的居住尺度,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建筑层高由行业标准的2.8米提升至3米,为此,额外付出成本的2.4%亦毫不吝惜。说得多好,这番颇具人情味的漂亮说辞也不知打动了多少人。销售说,这样的房子买了就升值。阿豪认为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房价还属公道,性价比高,房价大致在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终于进入实质阶段,阿豪问销售,如何才能买到你们的房子?销售微微一笑,你们要是真心想要,等到开盘拿号估计没戏。因为我们每次就放四五个房号,我们现有30多名销售,每人手里都有很多客户,只要接到开盘通知,我们一打电话或者群发信息,离得近的客户不到10分钟就会赶过来,离得远的顾客有的还没有出发,有的刚出家门,就接到我们“不用来了,已经售卖”的通知。看着他们有点泄气,销售接着说,现在还有一个办法能买到房,就是需要你们找关系,只要找到关系,给我们公司的顶级高管打声招呼就十拿九稳了。“啊!”他们俩异口同声,买房跟孩子上学一样,还得托人找关系走后门。他们面面相觑,彻底无语。

回家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开始想办法,如何才能拿到房号。孩子姥姥很快想出一个办法来:把买房所需的资料和银行卡提前给他们的销售,让销售帮忙第一时间给我们抢个房号,我们可以给她些钱作为酬劳,就是不知这样是否违反他们公司规定,销售愿不愿意这样做?

商量来商量去,感觉这个办法不一定靠谱。他们又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死等”。销售不是说上周放了两次号,都是每天下午的两点至三点。那就让孩子姥爷每天像上班一样,携带银行卡,带着水杯带点干粮,在售楼处坐等上它两三个星期,如果放号后第一时间抢号也是蛮有希望的。

实在不行就得找关系了,忽然间阿豪想起有位关系不错的朋友最近在顺义买过房,不知是否有这方面的关系?后来找了个机会他和朋友谈起此事,朋友一口答应帮忙找找看。没过几天,出乎意料,这位朋友竟然找到关系拿到房号。阿豪全家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几天来的躁动、心烦、不安、意乱,统统消失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就是交钱,钱的问题可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下决心买房的时候,自己有多少钱,双方家长能支持多少,亲戚朋友能借给多少,贷款多少,旧房子置换多少,他们反反复复地算来算去,应该还在承受范围之内。可是最后筹来筹去,总数还需几十万元。

几十万虽不是大数目,但在家人、亲戚、亲近朋友都借一遍的情况下,还差钱就是大问题了。晶先后又打了六七个电话,借到晚上10点也没借到多少钱。阿豪说我来借吧,思量着自己在老家还有帮朋友、哥们儿,每年他们都有定期的聚会,这群人在老家混得应该还不错。

阿豪首先想到的是宏,宏是他们这帮哥们儿的总召集人,在当地政府工作。去年阿豪去他新家拜访,市东新区150多平米大房子,宽敞明亮。阿豪想他应该没什么负担了。电话打过去后,宏说,我现在还有20多万元贷款没还,我妈这边一直有病,手头上很紧,但哥你在北京买房子不是一般困难,是大困难,我再困难哪怕我去借钱,多多少少也给你凑个数。咱们这些哥们儿都给出点力,同时也可以试试咱们这帮哥们儿十多年了关系到底怎样,关键时刻能不能不掉链子。阿豪一听很是感慨,关键时候哥们儿还是给力。这么多哥们儿如果都像宏一样凑个几十万应该不是问题。阿豪就是有点犹豫,把借钱当成朋友关系的试金石妥不妥。宏说没什么不妥的,你现在是困难时期不张口,还等到什么时候。

不再犹豫,阿豪给第二个哥们儿信打电话。信他们两口子都是数学老师,阿豪知道他们这些年给学生补课,手头很是宽裕。阿豪寒暄几句后直接提借钱的事情,听着话筒中对方明显迟疑了一下。信说,我也买了一套房刚装修完,手头上的钱全花光了,还有贷款没还。阿豪一听就泄气了,看来这哥们儿指望不上。

不能碰到钉子就回头,阿豪接着打给第三个死党林。林是阿豪大学同学,想当年这哥们儿辞掉公职到北京跑过保险,花光所有积蓄结果没挣到一分钱,大冬天跑回来连买件御寒衣服的钱都没有,还是阿豪出手相助给他买件冬服,另外给他几百块钱生活费。阿豪想他应该会借钱给自己,不是有句话叫滴水之恩嘛。电话打过去开门见山说明情况,谁料到这哥们儿上来就说,老弟,不瞒您说,我现在1000块钱都拿不出来,前些年从银行借款参加民间集资,本来想挣两个小钱,谁知道最后崩盘了,自己还背负着银行的贷款,现在工资一发马上还贷。阿豪一听,算了,这个也没戏。

接着阿豪又给两个感觉关系不错的朋友打电话,得到的仍然是差不多的哭穷的答复。阿豪真没想到,他们这帮哥们儿一个比一个熊。挂完电话,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扬起头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看来真像宏所说,借钱就是试金石,关系到底如何,一借钱就一清二楚。还有几个所谓的哥们儿,阿豪没有继续打电话,想想还是算了,剩下的那几个也好不到哪儿去,还不知道用什么理由搪塞自己呢。不借钱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关系,借钱连起码的朋友都做不了,何必自讨无趣、自讨苦吃呢。阿豪心里翻江倒海地想来想去,再次躁动着、心烦着、不安着、意乱着。最后,竟然尝试着向几次上门来推销保险的一个大姐张口借钱,大姐一听,保险也不推销,扭头就跑了。

凑不够数,阿豪虽心有不甘,但也无计可施。他只能狠狠心,一咬牙、一跺脚,最终决定放弃买房。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个月,闯过多道门槛,全家人心情潮起潮落,最后竟然倒在凑不齐的房款上,真是无奈和悲催啊。

现在,阿豪一家还挤在那个小屋子里,5口人。虽然他和晶有较高学历、有稳定工作、有北京户口,按常理说他们应该有比较舒适的生活条件,但美好的愿景仿佛就在他们眼前却不可及。他们能有什么办法呢?等等再说吧,或许还要过上5年、10年……他们才能买得起心仪的房子,谁知道呢?现在国家不是一直在调控房价吗?限制外地人购房,增加经济房、限价房、自住型商品房供应等等,还在不断地给着他们希望。但不管怎样,经历过这样一场买房后,阿豪感觉,在京买房真的是举步维艰,百转千回呀。他需要休整,需要重新积蓄买房的资本和勇气,但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还有他的那些所谓的哥们儿,自从经历过那次借钱事件,见面后虽然难免有点尴尬,但交往仍然继续着,定期的聚会还有,因为阿豪已经理解他们,他们同自己一样,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家庭顶梁柱。他想朋友还是要珍惜的,他们是真有困难,虽然他们的困难不一定是他们自身造成的……

责任编辑 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