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酒风
2014-04-29竹挺
喝酒原本是生活中的一种饮食文化。酒是用含淀粉或糖的粮食、水果等经发酵制造的含酒精的饮料。这样酿制出来的酒,它纯正,人喝得醇香喝出味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意味深长至今,似乎我们这个社会的人已经发展得无法从酒桌上自拔,酒的人文被严重亵渎,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人以酒借代生活质量和人性美好的酒诗文化已逐渐颓废。泱泱大国,酒风不正,酒气氤氲,酒题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次深切思考。
生活中我们喜欢酒,女人爱酒,男人嗜酒,诸酒倒出来为了美满日子。于是,为爱情我们喝上一盅交杯酒,为幸福我们喝上一口祝福酒,为成就我们喝上一瓶光荣酒,为保国我们喝一碗饯行酒。酒的本身要为我们人的生活平添一份正能量,饮酒不伤身,饮酒不过量。以酒品味人生酸辣苦甜,喝着生活中的种种味道,更多场合酒赋予着象征意蕴。以酒煽情比拟过去痛苦、现在幸福等种种人生境遇,用酒桌文化的形式,人们坐一起唠嗑忆苦思甜,想着面前和将来的幸福美景。以酒相会,一壶浊酒喜相逢,酒的万千滋味,使大家沉醉在温暖的友情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述了唐代的农庄生活,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让外景映入了户内。从他那酒香里流泻的诗情,让人不仅领悟到强烈的农村劳动气息,甚至嗅觉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而宾主之间的欢笑顿时萦绕在耳畔。
酒其意义就在于品尝,而不是歇斯底里地喝。酒的特点是给人一些精神滋补,面对人际,遇节日和喜事增添欢笑,碰悲伤和丧事抚慰心情。我们设宴备酒,要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洗尘,美酒待人是古老中华饮食文化传统特征,古人以酒敬上尊重礼貌,开怀畅饮,谈笑说知己,酒风中透着浓厚的文气。饮酒品人生,品着人的向往;饮酒既是品酒,喝出了人的品质,品尝友情饮着精神。葡萄红酒、火烈白酒、冰镇啤酒,饮出不同的季节和情趣。闻酒香,品酒味,知酒趣,对酒当歌不酒缠,李白《将进酒》、欧阳修《醉翁亭记》和苏轼《水调歌头》等等,无一不是与酒相关的文学佳作,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酒的浓烈艺术表现。
酒的本质对饮用者提神补气,所以有红酒女人饮浪漫,白酒男人饮激情,药酒饮养生之说。传统认为:“酒乃水谷之气,辛甘性热,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积冷健胃之功效。”现代认为:“少则益,多则弊。”饮酒适度,把握剂量,不轻易放纵,是饮者所要遵循的酒风。在酒桌前,有的人变得一塌糊涂,没有一点分寸,不知道酒究竟该怎么喝,不计后果大口饮用像喝水,没人将军即烂醉如泥。有的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有一点量酒桌上便逞强,撒泡尿回来接着饮,非要喝得身体打晃出门就吐。
酒对人有益也有害,愉悦里我们赞说好酒,出事了我们憎认坏酒。酒是酒人是人,饮多少喝多少在于你自己,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不该喝,全靠自我控制和把握。酒要少醉,不能喝癫更不要喝疯,一次次喝多一次比一次醉,不出事罢了却已糟践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我熟稔两位大唐电力朋友饮酒事件,一老一小,老的活得很好,而小的已死了多年。老的如今七十多了,身体矍铄,仍然嗜酒且还饮高度酒,只是减了量每天仅中午一盅,分寸很好。小的生前嗜酒如命,无酒不会吃饭。二十岁的棒小伙子,到了三十岁就喝成了每日摇身碰脑,有时候醉卧这儿醉卧那儿,他老婆咋整也无效只好离了婚。仗着收入高些他又找了个漂亮的农村女孩,可是女孩美丽也管不住他,结婚没几天他就原形毕露。女孩叹息真没法子,只剩一招自己再也不给他买酒了,而你不给他买酒他自己去买。我爱人最初和他工作过一年,在他生命最后两年,他上不了班买不了酒,有一天居然打给我爱人电话:“师傅我上不了街了,能不能给我买瓶酒,送过来我给钱!”哪里敢给他送酒,他每饮一瓶酒死亡就近一步。酒对他就像腌了一缸菜,已经把他的五脏浸得肥硕,功能失调、器官衰竭,死时他年仅39岁。
有时人高兴,饮一点酒更快乐,有时却乐极生悲,忧愁饮酒愁上愁,为人生不如意饮酒滋事的太多了,然而饮酒最可怕的是——“酒比爹娘还亲”。酒不是人人都能饮的,平时饮酒之人总摆出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人家让你喝你就喝,不去想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不少喝而要多喝?自己身体适应不适应?有人沾了酒脸如关公,有人沾了酒屁话连篇,有人沾了酒舌头直打弯儿,真是丑态百出。最可气有的心脑血管患者随一点儿份子钱,喜宴上见不得只别人饮酒,结果自己一沾酒酒桌上突发脑溢血,让喜事伴上丧事,死得叫人骂。通常我们总认为喝点酒无妨,可一旦沾上便会上瘾!当你端起酒杯的时候,我不禁问一句:“酒怎么喝,你懂吗?”
饮酒愈来愈烈是“喝官酒”,每当接近饭局,官员涌动聚到上好酒场,觥筹交错,宴饮尽欢。二十年以来,“喝官酒”逐年发展为理所当然的境地,无事不酒,无酒不成事,酒场已经变异为官场。在一回异乡喜宴上,偶然同一小官坐一起,饮酒间他以茶代酒表示抱歉,说因为喝官酒喝得胃受不了了。无意中他倒出了吃喝风的严重,和频繁饮酒伤身的感受。这恰巧应验了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花天酒地、酒囊饭袋、灯红酒绿、酒池肉林,这类成语老百姓已经挪用到政府官员的身上,公吃公喝,三天两头就一顿的局面该收敛了。吃喝风的严重性,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诱发了诸多的腐败事件,使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扭曲,刹住酒风成了老百姓异口同声的呼声。2014年1期《北京文学》《消逝在酒馆里的岁月》一文深刻指出:“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挤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这些数据表明,全国浪费十分严重,酒风不正,党风就会不正。我们高兴地看到,去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已经下大力治理腐败和公款吃酒风,这样的举措深得民心。
饮食文化决不能演变为饮酒!中华美食不容污染,中国酒风一定要正。
责任编辑 张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