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层融合政策分析

2014-04-29兰敏

2014年1期
关键词:沟通生产力城市化

兰敏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阶层结构总体上已呈现“丁字”型的“断裂”结构,即上层阶层占有绝对的优势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而绝大多数人处在社会的中下层。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明显。我们迫切需要相关促进阶层融合的政策,本文将从发展生产力、产业结构、城市化、教育、社会沟通五个方面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阶层融合;生产力;产业结构;城市化;教育;沟通

一、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为社会阶层结构的积极优化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和根本出路。当下的阶层结构的形成与我们长时期的“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政策是有关联的,为此,现在有很多声音主张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公平的重视,甚至出现了公平高于效率的倾向。社会阶层结构分化本身是就是利益在社会各阶层及阶层内部间的分配和调整。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形成,已无法人为的对其进行大的修正,最多只能通过一些再分配政策做一些细微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要在接下来的日子不断的优化、调整,公平和效率同样重要。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才会有阶层结构调整的基础与可能性。政策也只能在新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抓住契机,慢慢起作用,逐步解决社会阶层结构中已存在的问题,抵消其消极作用,逐步引导阶层分化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集体财富总量很大,但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处在底层的,生活现状并不乐观。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实在在的抓经济建设的内功,才是他们的主要出路。

二、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背后的是与之对应的就业结构,即因为当前产业分化需要的社会的不同分工。在产业结构分工中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社会成员在阶层中的位置分布。产业结构是阶层分化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生产力过低,第二产业生产力过剩,牵制过多劳动力,第三产业传统低端行业优势明显,比如商业、餐饮业等,就业不够稳定,新型服务业相对落后。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是不太合理的。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促使合理的阶层结构的形成。要牢牢把握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的中心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改革中,一定将就业问题充分考虑进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服务业等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逐步形成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合理产业结构。

三、推进城市化进程

缩小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占比,是促进阶层结构合理化的重要一步。除了上述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减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重。目前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新的农业政策的作用下,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阻碍限制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它的主要制度性根源就是户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继续阻碍着劳动力的流动,特别是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妨碍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剧城乡之间公共资源配置和机会结构的不公正。迫切需要建立创新的适应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户籍管理制度,有步骤的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四、提高整体受教育水平

提高教育文化水平能为阶层之间的流动提供充足的动力。普遍提高社会成员的教育文化水平能极大地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2012年GDP约50万亿,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约2万亿,2012年的财政总收入约11万亿,教育支出约占财政收入的17%。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整体受教育水平。“亚洲四小龙”以及日本是少数几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兴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较大,不仅坚实了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降低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新加坡和韩国在19世纪80年代,两国的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高达18%左右,而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比甚至超过20%。1除了整体上增加教育投入外,我们在针对具体的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教育方面还要有更详细的制度设计。比如: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CT),CCT是国际上比较盛行的转移支付政策。CCT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策工具,是将现金转移支付给贫困家庭,但条件是这些家庭要履行预先的规定,投资于孩子的教育,从根本上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起点平等,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将收入再分配到贫困人口的有效途径。CCT用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投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健康和教育。健康方面投资主要包括:对儿童的定期体检,对产妇进行产前护理、咨询等。教育方面:保证入学、保证出勤率以及考核在校表现。得益于大力推行CCT政策,拉美国家最近几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五、建立社会沟通体系

阶层弥合要创造各阶层之间与阶层内部充分沟通、充分理解的平台,求同存异,减小各阶层之间的张力。建立代表各阶层利益的合法、民主、制度性、有建设性、负责任的沟通体系十分重要。我们首先要加强民主政治官方(类官方)沟通体系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①充分发挥人大在利益表达和沟通方面的功能,只要各阶层人民对人大有充分的信任愿意说真话,同时人大有充分的使命感,能切实倾听各阶层人民实实在在的声音,并代表他们表达实实在在的利益诉求,那么人大就有能力发挥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桥梁作用。我们应当完善人大选举制度,使人民充分信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其代表的责任,就需要大量的调研工作,应该给予人大代表们相应的资源、制度支持。②充分发挥政党在社会沟通方面的纽带作用。各阶层的党员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切实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了解老百姓的诉求,同时就党的方针、政策与老百姓交流,深入加强党与各阶层人民的良好沟通。③建立健全企业单位中的沟通制度,在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会等,发展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发挥表达民意、解析政策、提供决策支撑等作用,使群体成员的意愿、充分沟通交流的结果通过制度化的途径传输到政治体系中,以减少缺乏沟通导致的阶层冲突与隔膜,促进进一步稳定与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建立足够的非官方的沟通渠道为补充,促进各阶层之间、阶层内部的沟通,①建立健全公众传媒的组织结构,使新闻传播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体系,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主流价值的传播,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使主流价值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識。另一方面也要使其成为不同阶层群众和不同利益群体要求和呼声的正式、负责任的表达途径,反映真实,促进提升。②加强民间组织的建设。民间组织在社会沟通方面的作用具有官方组织不具有的优势,民间组织多是老百姓出于自身需要自发形成的天然、亲切的沟通途径,有很强的内在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在促进阶层间、阶层内部不同群体与个体的沟通了解,建立互信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本身起步晚,加上过去对待社会组织“重限制、轻发展”,开放空间有限,给予的资源也很少。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提到,2010年,全国社会组织的增长率仅为2%-3%,其中社会团体的增长率仅为1%。在出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政策后,相信会有大量的民间组织产生,但我们也要在减少登记环节的障碍的同时,加强对民间组织的培育、支持和管理,加强对民间组织文化的培育。(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报告》

[2] 甘犁:《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差距》,《第一财经》

注解:

①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报告》

猜你喜欢

沟通生产力城市化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