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哈尔滨东正教教堂建筑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2014-04-29徐柏姝

艺术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东正教索菲亚教堂

摘要:中东铁路的修建,伴随大量侨民的涌入,使教堂建筑为哈尔滨这座北方边陲城市的城市建筑风格中填入了一抹异域色彩,并且在哈尔滨各类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建筑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哈尔滨东正教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哈尔滨东正教堂的遗产背景,阐述了它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东正教;哈尔滨;中东铁路;教堂建筑;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1哈尔滨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中东铁路的修建

哈尔滨处于地势辽阔的松嫩平原之腹地,在多条河流的流域范围之内,她濒临松花江,北接黑龙江,东接乌苏里江,早在中东铁路修建之前,水陆运输就已经非常便捷,是當时主要的交通方式。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沙俄窃取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已达海参崴”以及修建“中国东省铁路”(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特权。中东铁路完成了向东至绥芬河(连接远东地区),向西至满洲里(连接西西比利亚和欧洲),向南是大连(连接南满和关内)的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全线贯通。哈尔滨的铁路交通枢纽作用由此形成并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2东正教的引入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哈尔滨以惊人的速度,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跃居成为东北亚最大的水陆,陆路交通枢纽和商品贸易聚散中心并跻身欧亚大陆名称之列。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人成为最初走入这座城市的外来侨民。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大量的俄国人逃亡至哈尔滨,他们带来了欧陆文明,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还有文化和经济上的植入。俄国人信奉东正教,即东方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所以大批流亡至此的俄国人在这里进行宗教传播和宗教活动。

3东正教堂的现状

1989年8月,哈尔滨历史上第一座东正教教堂在香坊军官街(今香政街)建立,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命名为尼古拉教堂,教堂建于中东铁路修建初期,所以规模很小,建筑风格也很平淡,质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座古老的教堂已经永远属于了历史。圣母安息教堂始建于1908年,原为哈尔滨外侨新墓地入口,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堂钟塔。现为南岗区东大直街文化公园。圣·伊维尔教堂建于1908年,巴洛克式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位于道里区霁虹街折中主义建筑,设计师为德尼索夫。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哈尔滨市迄今为止保存和复原样式最好的教堂之一,它坐落在今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交口处,原为东正教教堂,现在是哈尔滨市天主教教堂。它原本是吉林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争之后迁至至此。这座教堂原本是顶部原有洋葱头的木质结构的教堂,后因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信徒在此礼拜,就在此教堂的基础之上,又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新教堂。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在原有基础之上整合保留下来的新教堂。新教堂为俄罗斯巴洛克风格,教堂外表为粗红色的砖墙装饰,上半部建有透空的塔楼。塔楼和钟楼上方各有一枚十字架,顶部的钟楼冠戴着小穹顶的帐篷顶,与教堂整体最上部的洋葱头顶上下呼应,与之组成了十字形对称的平面布局。教堂整体结构严谨、工整、色彩绚丽,统一中有变化,严谨中不失浪漫,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教堂建筑精品。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现存的东正教堂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教堂。位于今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是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它最初只是沙俄侵华军队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后由俄商出资重新修建一座全木质结构的新教堂。1921年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包砌一层砖,形成了砖木结构,俄军撤离后,教堂被捐赠给东正教教徒。它深受拜占庭建筑的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宏,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特别是经过1997年的重新修整,使圣·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景中一个亮点。每当黄昏来临,夕阳辉映在高耸的穹顶上,鸽群如云、乐音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心旷神怡之感。圣·索菲亚教堂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

4东正教教堂建筑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环境是包围人类并对其生活和活动给以各种各样影响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人类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建筑物的室内空间渡过的。东正教教堂建筑对建筑本身的影响,内部装饰方面多运用实木地板、高墙裙、石膏装饰花线、欧式吊灯及壁炉等手法,同时结合金属工艺,雕塑、油画等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单体形象。达到一定的艺术氛围。哈尔滨所谓的欧式风格颇为流行,甚至被看成是人们品位的象征,权贵的代表。在建筑外在形式上受着巴洛克建筑拜占庭建筑等异域文化的强烈冲击,二十世纪前叶,在哈尔滨道外区和当时的中国大街上,人们在接受这种外来风格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从而形成了哈尔滨地区特有的“中华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建筑艺术手法的一种创新和继承。在当代建筑设计上,哈尔滨的很多设计师也喜欢迎合这里的地域特色。将这种建筑外在形式或多或少地表现在外立面上。拜占庭建筑风格在近年来多体现在居住性的楼盘设计上。在大楼的顶部会支起一些帆拱式的“帽子”,或是设计一些小巧的拱顶。这都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体现。设计师把这些运用在现代设计当中,为楼体的外立面创造了丰富的垂直变化之感,同事也迎合了这个城市的特征,注入了创新之后的欧洲元素。在很多教堂的周边,在地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地开辟了一定的城市空间,最大程度的保护历史建筑,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局部建设,为整个城市整天一抹亮色,如圣·索菲亚教堂,2007年政府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第三次扩建,开辟建设处六千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广场,并尽量使其周围的建筑与之风格统一,让建筑艺术广场的规模和总体环境更加完整、和谐。如今的圣·索菲亚教堂和其所在的建筑艺术广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哈尔滨城市地标性建筑群,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进行参观。在哈尔滨的一些景观设施方面也受着教堂建筑的影响,教堂建筑的存在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了选题来源和风格参考。例如,仿照教堂穹拱设计的欧式亭台,仿照教堂内部灯饰设计的庭院灯和路灯,仿照教堂玫瑰窗改造的楼体的外立面,仿照巴洛克风格兴建的门廊入口和景观建筑楼等等。自十九世纪摸到20世纪以来,哈尔滨汇聚了多元化的建筑风格,进而形成了一些独有的城市建筑特征。她古老而又年轻,开埠虽不过百年却装载了许多从全世界汇聚而来的动听故事,这些与城市特征和建筑文化杂糅在一起,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建筑文化。

5结语

哈尔滨这颗天鹅项下的明珠,以它特有的异国风格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一些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教堂应经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片和地域特征,我们应该感谢历史为我们留下这宝贵的财富,应当时刻记得尊重这份庄严与神圣,是她们的屹立支撑起这座城市的文化天空,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要像她的信徒一样守护者她的百年传承。参考文献:

[1] 黄任远.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 于湘琳.俄国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及其影响[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1).

[3] 陶伟宁.俄罗斯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J].黑龙江史志,2006.

[4] 阿成.哈尔滨故事啊[M].昆仑出版社,2004.

[5] 聂云凌.哈尔滨保护建筑[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徐柏姝(1984—),女,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东正教索菲亚教堂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东正教的圣诞节不在12月25日
天然大理石教堂
大蛋糕
中国东正教的现状与反思
在东正教之外
索菲亚的百货店
索菲亚的魔法书
索菲亚的魔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