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年级识谱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
2014-04-29谢峰
谢峰
摘 要:音乐新课标中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有识谱教学的具体要求,识谱是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担任一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有效开展一年级的识谱教学,积极进行研讨、反思和总结,提炼出了以下几点有价值的创新识谱策略:唱名形象化,识读游戏化;音高具象化,表现多样化;学唱层次化,模式实用化。
关键词:识谱教学;创新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乐谱作为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教学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一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要想达成理想的趣味识谱教学模式,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将创新意识融入识谱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识谱教学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投入音乐实践,并感受由此带来的乐趣。如何有效地开展一年级的识谱教学,笔者积极进行研讨、反思和总结,提炼出以下几点有价值的创新识谱策略。
一、唱名形象化,识读游戏化
一年级教材中的歌曲多是C调音阶各音的排列组合显示,掌握了这七个基本音的唱名可谓是为识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主要是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要卓有成效地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要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设计教学活动,启发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1.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创编儿歌记忆唱名
C调音阶七个音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自编歌谣,加深对唱名的记忆。如,1是小棒跳跳跳,2是小鸭摇摇摇,3是耳朵翘翘翘,4是小旗飘飘飘,5是钩子吊吊吊,6是小哨吵吵吵,7是拐棍敲敲敲。
2.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律动理解唱名
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音乐游戏,七个音分别代表七个小矮人,听到教师弹唱的旋律中包含了哪个音,扮演相应音的小矮人就la音模唱并脚踏固定节奏回到假设的“家”。如:33 3 | 33 3 | 33 33 | 3 0|,聽到3音弹唱起来时,相应扮演的小矮人就要按节奏做回家的动作。让唱名的识别和记忆律动游戏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加深对各个音唱名的掌握和理解。
二、音高具象化,表现多样化
学生识谱时唱准C调音阶是最基本的要求,音高概念是抽象的,多听多练是唱准音的有效途径。让音阶中的各个音形象、立体,让它们变得有颜色、有形状、有声音、有故事就是创新策略的集中体现。
1.简化柯尔文手势,让音的高低清晰可见
所谓简化柯尔文手势,就是笔者结合奥尔夫音阶手势和柯尔文手势创新发展的,以右手食指在身体前方上下滑动表示音高。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发散思维生成资源,更是扩大为用身体高低变化、双手分合、头的低抬等表示音高,用太阳升起、光芒四射、花朵绽放等过程性动作表现音的走向,律动生动有趣,学生乐于参与音高练习。
2.图形多变的旋律线条,让音的高低直观形象
结合简化柯尔文手势对C调音阶各音的位置固定,根据歌曲表达的歌词内容选用不同的图形定点,依照乐句连接成不同的起伏线条形成图谱旋律线。如,一年级教材中《闪烁的小星星》的歌谱旋律线就采用星星图谱旋律线,《花瓣》就用花瓣的图形表示音高位置等。同时,用图形大小的变化来表示音符时值的长短也是实用有效的。如,《太阳》中用大太阳图形表示二分音符,小太阳表示四分音符,加上过渡圆滑的旋律线,看似一幅生动的风景画便跃然纸上,乐谱的音高时值也表示的明确清晰。
3.模唱母音灵活多变,哼唱、默唱综合运用
根据歌词内容创新地应用多种拟声词,如一年级教材中歌曲《小熊请客》的旋律模唱时用小猫“miao”、小狗“wang”、小鸡“ji”的拟声词,练习时学生参与兴趣很高,有弹性地歌唱表达很好。在聆听范唱时的默唱和哼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旋律印象,构唱连贯的旋律线条,为下一步的模唱做良好的铺垫。
三、学唱层次化,模式实用化
一年级音乐教学研究出一个适应学生艺术发展需求的创新歌曲教学模式十分重要。“先听后唱,先模后练,先学后创,先演后评”是笔者实践积淀出的歌曲学唱十六字方针,让学生的歌曲识谱演唱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在已有的十六字方针基础上,笔者在课堂上探索出一个实用的歌曲教学模式,即“录音范唱—默唱旋律—教师范唱—哼唱旋律—节奏读词—模唱旋律—乐句接唱—完整唱谱”。这样,歌曲的学唱循序渐进,识谱教学高效实用。
当然,以上几点策略只是笔者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心得摘录,许多观点有待于进一步研讨和探究。一年级是识谱教学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有兴趣、有目标、有方法地参与识谱实践,在音乐学习中慢慢地成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愉悦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享受音乐。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包钢实验一小)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