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训谕文书对检验检疫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启示

2014-04-29徐笑寒

2014年1期
关键词:朱熹

徐笑寒

摘要:救灾训谕文书是南宋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公文现象,反映了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朱熹的救灾训谕文书是其政治和哲学理论的重要体现,文书内容务实、文风刚健、立意崇高,贯穿着“为民、务实、清廉”思想,对检验检疫部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积极启示。

关键词:朱熹;训谕文书;检验检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朱熹(1130-1200年),字符晦,号晦庵,晚年称晦翁,祖籍江西婺源(今属江西婺源县),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最大的成就是继承并完善了二程所创建的理学思想,最终确立了以儒学为本位,糅合佛、道思想,具有鲜明哲学思辨色彩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体系,而成为集大成者。朱熹“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理学思想更是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长达六、七百年,不愧为“吾国学术史上中古唯一伟人”。他一生努力实践性情之德、品行操守,忧国忧民,无论是任地方官,或是奉祠、家居期间,所为、所想多属安邦定国之事。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抗击金兵、收复国土的爱国将士与投降派的激烈斗争贯穿始终。公文成为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承载体。南宋公文所充溢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他朝代不具备的。这一时期的公文,有“风清骨峻”的特点。在大量公文作者中,主要有宗泽、李纲、陈东、胡铨、虞允文、朱熹、辛弃疾等。他们的文章或论事、论人,或说理、劝谏,都以高深的立意,理直而气壮,理明而词畅,充满了爱国激情,达到了内容与形式二者的统一。救灾训谕文书也就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朱熹身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相互交织,社会激烈动荡的南宋时期,胸怀一腔报国救世之心,以继承孔孟道统为己任,發挥了二程理学的实学精神。在通往实现和谐社会美好愿望的道路上,朱熹具体提出了“德礼政刑论”,即德礼为本、政刑为末,德礼刑政互不偏废、相为终始。他关心民众疾苦,救百姓于汤火,任职一方,造福一方。以其赈济救荒实践为例,他力主赈济救荒,对社会成员尤其是贫弱者实施救助。虽然其赈济救荒的社会福利思想并不系统,但却很明晰,并有独特的视角。他认为凶荒之际赈济可以安百姓,以免百姓发动祸乱危及统治。

朱熹曾说:“生平所学惟正心诚意四字。”而这四个字在他的救灾训谕公文中有着最显著的体现。许同莘《公牍学史》中说:“其公牍之文,区画详尽,凡事之先后缓急,以及此事将来之利害,他人所不措意者,靡不殚心竭虑而以至诚出之。”

现对其救灾训谕文书内容进行归纳:

(一)体恤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忧患的根本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盖天下之纲纪,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论去邪疏》)

朱熹指出,做坏事的虽然都是官吏,但根源在朝廷以及皇帝。因此,整饬朝廷纲纪,乃是最紧迫的事;如果不从这根本之处着手,只是枝枝节节地谋求解决一些问题,即使本意是想加惠于百姓,结果往往反而对他们增加骚扰和祸害。朱熹能在上皇帝的奏章中如此大胆直言,充分表现出他一片忧国忧民的的热诚。同时朱熹认为,为了国家利益,势必对前朝的旧法要有所改变,重新设施。

(二)解决奸佞官吏以及官僚机构失职、腐败、结党营私等问题

“今祖宗之仇耻未报,文、武之境土未复,主上忧劳惕厉,未尝一日忘北向之志。而民贫兵怨,中外空虚,纲纪陵夷,风俗败坏,政使风调雨节,时和岁丰,尚不可谓之无事,况其饥馑狼狈,至于如此!为大臣者,乃不爱惜分阴,勤劳庶务,如周公之坐以待旦,如武侯之经事综物,以成上意之所欲为者,顾欲从容偃仰,玩岁愒日,以侥幸目前之无事。殊不知如此不已,祸本如深,熹恐所忧者,当不在于流殍,而在于盗贼;受其害者,当不止于官吏,而及于邦家”(《上宰相书》)

朱熹严厉指责当时的政府,对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官吏使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侵吞浪费国家大量钱财的劣行,不闻不问,而对用于救济饥民的一点点钱物,却斤斤计较,不肯发放;对那普遍存在的依附权贵、互相勾结、骗取高官厚禄、到处横行霸道的现象,根本不管,而对那些救灾有功的人却分外吝啬,不肯赏给一些低级的官衔。并进而指出,造成这种是非颠倒、邪正不分的状况的原因是:朝廷爱护百姓,远不如爱护钱财;宰相忧虑国家安危,远不如关心自身的利益。如此下去,势必失尽民心,酿成大乱。由于作者情意迫切,故在文中直言无忌,对当时腐败的官僚机构,作了深刻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救灾训谕公文作为南宋公文中有代表性的特殊现象,它的产生与南宋的独特的经济政治状况有着必然的联系。总结朱熹救灾训谕文书的特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涉及的都是关乎社稷民生的实事。朱熹其他的文书往往虚写较多,救灾训谕文书无论是百姓的生存问题,还是农业的发展问题,无论是整顿吏治的问题,还是君王恤民的问题,都不是在空谈理论、高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面对现实、针砭时弊。这些用生命的情感铸就的篇章,虽大多不加语言的修饰,但却感人至深,不愧为历史名篇。而在篇幅上,大多短小精悍。朱熹这类的文书一般都不是长篇大论,但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其次,文风朴实刚健。不虚夸,不藻饰,不盲目悲观也不妄自菲薄。或论事、论人,或说理、劝谏,都以高深的立意,理直而气壮,理明而词畅,充满了爱国的激情和爱民的温情,达到了内容与形式二者的统一。

再次,文章气势如虹,在说理中体现耿直,在议论中彰显忧思。救灾训谕公文的着眼点和立意都很高远,有着忧国忧民的厚重基础。

最后,在朱熹的救灾训谕文书中,“民本”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几千年来统治经验的总结。朱熹提出将“王道”、“仁政”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体现了朱熹“民本”思想的深化。朱熹在阐述“得民心”时,还提出“近民”的主张,他说:“平易近民,为政之本。”朱熹的这些民本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

目前,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正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整风精神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王伟局长的讲话要求,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做到“四个贯穿始终”:一是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打牢思想基础;二是坚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树立鲜明导向;三是坚持把群众满意贯彻始终,增强为民情怀;四是坚持把制度建设贯彻始终,健全长效机制。朱熹救灾训谕文书贯穿始终的“民本”思想,对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紧扣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强调的围绕“人民质检”建设树形象转作风,主动深化质检改革,扎实开展质检服务,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江苏检验检疫局提出要把搞好教育实践活动与建设人民质检相结合,认真开展“阳光检验检疫”行动,进一步喊响“人民质检”的口号,维护好“人民质检”的形象。时刻牢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作者单位:宜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参考文献

[1] 许同莘.公牍学史[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

[2] 黄坤.朱熹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0.

[3] 徐刚.和谐社会观:对朱熹思想的新解读[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71-76.

猜你喜欢

朱熹
朱熹《春日》
从习总书记考察朱熹园说起
春日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博白·客家·朱熹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论朱熹对孟子思想的工具化注解
“朱子深衣”与朱熹
朱熹的《四书》与“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