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与学思维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2014-04-29李成文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李成文

【摘要】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内容,所以研究音乐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应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方式,融合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进步。本文主要以扬琴教学为例,对音乐教学现状与教学思维模式的转换与创新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音乐教学 教与学关系 教学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4-02

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单音、左、右弹轮、双音(和弦)、轮音(密竹)、反竹、衬音、顿音、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等,从这个基础上出发,教师与学生通过运用与协调节奏,才能获得更好的进步。

一、高校音乐教学现状研究

扬琴教学应该以实践训练为主,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呈现更加系统的演奏内容,使学生对扬琴产生更加亲切的感觉。但是以扬琴等乐器类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恰好缺少这些方面的内容,以至于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不良。

高校中以扬琴为主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向学生教授如何去发挥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无法给学生一个真正认识音乐、感悟音乐的途径。教师与学生不能深入到音乐环境中去,无法感受到跳动的音符的魅力,就不会有更高、更深层的精神领悟。

扬琴是一种打击乐器,教师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从手的活动性与音乐发出时那种美妙的感觉上打动学生,才能使学生有深刻的音乐感受。音乐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不能从跳动的音符中连接起较深的关系,双方获得的音乐认知能力也就存在缺失,这是目前音乐教学尤其是乐器教学上的一大缺憾。

二、音乐教与学思维模式的转换

(一)教师的音乐形象塑造

以扬琴教学为例,教师应该首先创造出一个扬琴演奏的音乐形象,比如在《苏武牧羊》、《昭君怨》的曲目的演奏过程中,应该把苏武、王昭君那种惆怅、忧郁的形象表现出来,随着弹奏的音符的低沉、激昂的节奏的传出,给学生展现一种明确的人物轮廓。给学生讲述所演奏的人物思想感情,把握住人的精神状态,使学生能够有“亲身感触”。在学生弹奏过程中,指导他们的节奏训练,体现出扬琴中那种古朴、悲壮的思念祖国和亲人的感情,才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表现。

(二)学生的音乐意境培养

音乐意境的塑造在音乐教学中更为重要,学生自身应该在训练中多多把握节奏感,找到“音乐灵魂”所在,教师要將这种音乐演奏的创新思维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揣摩。在扬琴演奏训练中,必须先分析要演奏的曲目的内容,掌握演奏要领,并且根据自己领悟到的音乐内涵,创造一种新的意境,但是也要抓住曲目的中心思想,比如在《竹林涌翠》、《雨打芭蕉》、《渔岛月夜》等一系列以自然景光为主的音乐意境刻画上,更应该尊重那种平稳、祥和、静谧的境界,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状态。在《竹林涌翠》中,学生要展现出少数民族徇丽多彩的风俗民情;《雨打芭蕉》演奏中,要呈现出雨打芭蕉淅沥之声,并且突出一种清新、流畅、活泼的音乐风格;《渔岛月夜》演奏中,要塑造出海风轻拂、海浪轻涌的意境。

(三)课堂上演奏训练的强化

一对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领悟教师实践宗旨,从反复的训练上找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距,但是学生往往在一些演奏细节的处理上,没有亲身感受,导致他们自身无法具备全面的实践能力。扬琴训练主要包括独奏、重奏、伴奏三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扬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才能使之获得更好的音乐美感体会。在独奏方面,《江河水》、《秦腔主题随想曲》是非常适合学生训练的曲目,让学生在这几首曲目上掌握常用调性,强化转调的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伴奏、独奏的演奏任务。独奏、伴奏练习好了,可以将技巧延伸到重奏层面上,灵活、全面地展现音乐的多重魅力。在音乐的难点解析上,善于用《林冲夜奔》、《海燕》等经典曲目的演奏技巧来指导学生,对这两首曲目的演奏训练上,同样也要下功夫,努力捕捉其中微妙的思想情感,为传统曲目与新时代思想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音乐教与学思维创新突破的实践分析

(一)教师实践教学思路转换

在学生自由发挥的同时,发现他们的缺失,并做出系统的指点,从发音到整体的演奏上,注重音乐意识的多重感觉培养,学生的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是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扬琴演奏方面,教师应该将演奏的技巧、效果体现升华到一个精神层面,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技巧传递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训练,解除抵触情绪,必须避免单调、枯燥的内容和教学形式,要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扬琴演奏。以乐器教学为主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选用合适的教材,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的强化。

(二)学生实践能力自我提升

毕竟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应该把握有限的时间,以训练技能为主,打好基础,用所学知识来呈现实践中的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学生产生自觉学习意识,主动地参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扬琴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培养上入手,解决他们自信心不足的缺点。当然,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对音乐演奏的感觉、创新演奏能力的提升等内容,掌握住演奏的关键环节,在扬琴的实践训练中,将扬琴这种演奏工具变为自身思想发挥的重要途径。教师尽量放开手脚,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遇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要掌握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内涵,尽量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状态呈现在更多的听众面前。

创新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主,掌握教与学的关系,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的塑造,从扬琴的音乐教学上捕捉这些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教学启示,以达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徐跃东.声乐学习中的潜规则——也谈在实践中教与学的思维模式[J];《广播歌选》;2009年02期

[2]魏俊峰.跳动的音符——浅谈音乐教学中渗透的人文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3]王朝霞.心理效应在音乐教学中的影响与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3期

[4]杨倩.试论模糊教学艺术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谈小学音乐课堂游戏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