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分析

2014-04-29付勤云

电脑迷 2014年1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网络流行语语言学

付勤云

摘 要 网络流行语实质上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语言在新的媒介平台上,从社会变化发展、社会公众心态的出发的再创造。本文以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从语言学层面,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语言研究的思维方式深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形成机制 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流行语是指以网络媒介为平台,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具有新颖性、创新性、社会性的语言。实质上是语言学的一个小分支,网络语言的形成一般建立在书面语的基础之上,有的按照书面语言的组合规律进行语言的整合,有的则是通过谐音赋予一般意义的书面语第二层意义。汉语是世界上唯一自形成起就没有间断的语言,汉语具有连贯性和传承性。虽然,近代以来,文言被废除,白话成为书面和官方语言。然而,文言文凭借其简洁和回味无穷的意境并没有丧失生命力。文言文的一些遣词造句的机制,在当下仍具有很大的魅力,甚至被用于网络语言的创造,盛行一时。

1按照传统的语言构造规律整合

一般认为汉字具有六种造字机制,分别为“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是作为“表意”汉字的最基本的造字方法,而形声是汉字得以不间断的重要原因。似乎“会意”并非很重要的一种方式,但它是使汉字具有张力的最重要的造字方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从会意的造字机制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土豪”“女汉子”是会意造“字”法的结果。虽然“土豪”和“女汉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而是词,但是在以“单音节”字为主的古代,一个字往往等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因此我们可以说“土豪”“女汉子”是会意造“字”法的结果。

1.1土豪

对“土豪”这个词进行解构可以发现,“土”与“豪”是两个完全具有不同情感色彩、经济地位和阶级意味的词。“土”可以说是穷、地位低。而“豪”往往是富、有地位。这两个语素都是旧的,但是,取“豪”的“富”和“土”的“无地位”,“土豪”就产生了全新的含义,指那些有钱但是“没地位”,这里并不是说经济上没有地位,而是在群众心目中没地位,或是有钱无脑,有钱没文化,带有歧视、揶揄的意味。这样一个极富张力的词,是对当下民众心理的确切反映。一方面羡慕有钱人,另一方面又瞧不起有钱人,特别是对具有高学历,却生活困窘的人群心理的反映。

1.2女汉子

“女汉子”这个词,不用深究,从表面上就能知道是两种具有性别含义的字、词的巧妙组合。人们用惯了这个词,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义“外表是女生,但性格纯爷们的女性”,所以“女”是性别指向的词,“汉子”是性格指向的词。如果脱离惯性思考,也可以用“女”作为性格指向的词,而“汉子”指向性别,那么就有类似于“伪娘”的意味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汉子”是与“伪娘”相呼应的,表现性别和性格的错位。其实还有一种组合方法,这个词就可以表示变性人,但明显,“变性人”这一语义不具有语言张力,被扬弃。语义指向对于汉语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同“土豪”一样,“女汉子”也是对当下女性的处境和心理的准确反映,职场女性不仅仅要具有美貌的外表,同时也必须有很强的能力才能在压力、竞争这么大的环境下生活下去。就情感色彩上,这是一个褒义词,具有赞赏意味。

2通过谐音,对能指和所指的重赋

“谐音”是网络语言创造的主要方法,之前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肿么办”“杯具”“洗剧”都是“谐音”创造的结果。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中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两个层次的意义。其实,谐音是对日常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重构,实质而言是一种符号的转换方式。这种转换,有两个方面,一是赋予能指新的所指,一是用新的能指代替原有能指。

“涨姿势”一词弱化了最初的涵义,将词义的内涵扩大化,从语义学角度来看,网络语言中,“涨姿势”等同于“长知识”。从符号语言学角度来看,属于第一种转换情况:赋予“能指”(涨姿势)的新的“所指”(长知识)。在另一个网络流行语“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无鞋”,“无邪”与“无鞋”同样是谐音。天真无邪本是一个固定用法,而在这一网络语中用“无鞋”代替“无邪”,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能指符号的变化。这些都是网友们求新求异心理的表现。

3借鉴文言文行文的规律的创作机制

中国古代文言文,遣词造句,运笔行文,都有特定的规律和用法。一是由古代汉语多单音节词的语言本身决定的,一般言简意赅,一字表义,一字述情,意蕴绵长,具有很强的审美力。另一个是文言文诗文词创作者对于语言形式美的追求,平仄、韵脚、对偶都在其思考范围之类,古代不少诗词人,苦心经营,推敲琢磨只求得一佳句。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已不能适应于时代的需求,而慢慢被淘汰,但民众的审美需求,让其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并为通俗的网络流行语注入一股难得的雅风。

在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出现了具有文言文造句、行文规律、及具有文言文意蕴的网络热门流行语。“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成十里红妆可愿”,这句话的意境尽在“待”和“可好”之上,一个“待”字,表明时机不到,暗含一点点遗憾,而又含有一丝丝对未来的期望。“可好”二字,是一个疑问句,表明既有期待,又怕落空的复杂心理,这就是文言文的美。这一网络语的风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再追忆和回味。虽然,有的网友恶搞,使其在流传过程中向着俗的方向演变,而“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更是凭借不同情感性质语言的混用构成的张力,和工整的对偶,酣畅淋漓的表述备受青睐。

特别是,在2013年,更是刮起了一股“最炫文言风”。运用文言造句机制,改写通俗的网络流行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改为“富贾,可为吾友乎?”;“女汉子”变为“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和我的小伙伴惊呆了”成了“吾与友皆愕然”通俗的网络流行语瞬间高大上了。虽然对此各有看法,有人认为是“戏拟”,有人认为这根本不是标准的文言句式,但不可否认是运用文言行文规律的再创造,暗含了对古典文化的认同。

正如前面所说,网络流行语是指以网络媒介为平台,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具有新颖性、创新性、社会性的语言。但网络媒介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由众多网民参与的,脱离了网民,网络媒介的意义也就消失了。一般来说,参与网络媒介的人们具有两重身份,当人们活跃在网络平台中,是“网民”;当人们回到现实世界,就变成了社会人。正是由于参与网络媒介的人的双重身份,使得网络语言并不仅仅在网络上传播,更进而渗透到人们口语和书面表达当中。同样,现实中人们的语言、心理偏好也会投射入网络,影响并推动网络语言的形成。上述所说的三种网络流行语形成机制,投射着网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復杂的社会心理;不愿趋同的求新求异心理;暗含的对古典文化追忆、认同心理。是网民们内在心理的外在反映。对网络流行语言的研究,不仅仅对语言学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学研究也深有影响。

参考文献

[1] 方毅华,罗鹏.网络十大流行语编码规律解析.现代传播,2011(12).

[2] 王清杰.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和社会心理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4).

[3] 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6).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网络流行语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