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园林艺术精神及其人文教育价值探索

2014-04-29胡霜霜

艺术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人文精神文人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文人写意园林艺术精神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项目号:SCG080摘要:文人园林因造园思想融入了文人士大夫人文主义精神,被称为园林艺术精神的灵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培养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为学生今后自身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笔者通过对文人园林艺术精神的传承及其人文教育价值的探索,以期提炼出适合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观点及指导思想。

关键词:文人园林;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环境设计本文通过对文人园林艺术精神中人文教育价值的提炼,以实现高校环境设计教育的两个根本目标。其一,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培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人格完整以及人的和谐发展。其二,从学生学有所长的角度出发,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养。通过对学生“德育”的养成与“智育”的培养,以期为社会输送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本文侧重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展开研究,即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如何结合文人园林艺术精神开展人文教育。

1文人园林艺术精神及其人文教育价值概述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推而广之,则不仅是文人经营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侵润而“文人化”的园林。[1]历史上被称为文人园滥觞之典型的有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杜甫的“浣花溪草堂”等。这些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建自己的私园。凭籍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1]文人园林因士阶层参与造园而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了儒、道、禅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儒、道、禅思想虽各具鲜明的个性,但在人文思想教育方面却有着共性。儒家宣扬崇高的人生理想,坚持以人为本位的哲学思想,以人为终极关怀。孔子在《论语》中提出:“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家充分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主张“逍遥”,追求个体生命的绝对自由。“禅宗”倡导“梵我合一”,认为主体与客体不可分割。“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景与禅相溶如一,即“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儒、道、禅三家“以德为先”,在健全独立的人格、凸显个体的价值观等方面构建的人文思想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成为今时“德艺双馨”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因此,文人园林不论是呈现出来的园林景象,还是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精神及文化精神,都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与融合的最佳载体。

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书中将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概括为:“簡远、疏朗、雅致、天然”。这八字概括出了园林中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人文精神就是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最终精神和价值追求。文人园林中所追求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与审美观是实现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最终精神追求的过程,即人文精神的养成。那么,文人园林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就显而易见了,它可以通过文人园中诗意的本真性、审美的直观性、景象的丰饶性、哲理的深久性、绿色的优越性[2]等特征,舒展学生的感怀、提升学生的审美、丰富学生的思维,甚至修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独立的个性与健全学生独立的人格。正如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一书中所论述:“中国古典园林里,自然美的抚慰,高雅精神文化的陶冶,会有效地帮助人超凡脱俗,清新散忧,澡雪精神,净化灵魂……”如是,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全的塑造,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生存质量,还促进了“德艺双馨”设计人才的养成。

2文人园林艺术精神传承及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人文教育培养模式构建

2.1“以德为首”,健全学生独立的人格

伴随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性的异化、精神的贫瘠和文化的荒芜的现象日益凸现。映射在高校学生中往往出现普遍地缺乏有品位的文化素养、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生活无聊、精神空虚、人际冷漠等现象。反映在设计作品中,呈现设计思维缺乏人文思想、设计创作缺乏创意且物象类流等现象。凡此种种,都是与自然生态严重失衡相伴而生的精神文化生态的严重失落[2]。如何改变学生的不良现状,就此现象,笔者对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100位学生(大一至大四各占25%,男女生比例34%:66%)进行了问卷调研。就“你认同‘从艺先从德,学艺先做人的道德观”的问题,75%的同学表示认同。就“你是否认同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设计人才,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的问题,52%的同学表示认同。由此可见,“以德为首”是符合学生内心发展的根本归属点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以人为本,坚持人的自然、社会、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就此哲学家海德格尔援引荷尔德林的诗,提出了应该“诗意的栖居”的著名命题。《魏氏春秋》曰:“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重履践,重力行,明心见性,知行合一,才是完善人格的途径。文人园林中曲径通幽的绿色空间、人文浓郁的楼宇建筑、心旷神怡的山水泉石、扣人心弦的鸟语花香、悠然自得的琴棋书画,都会让人感觉到无拘无束、清静闲适。文人园林建造与经营的过程,“诗意的栖居”,正是文人士大夫追求和标举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学生(环境设计专业)可以游走在布局自由的文人园林中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可以游历在生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自然美与人性美可以通过游赏园林艺术之美而逐渐健全心智、完善人格。

具体到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中,学校如何将“以德为首”与具体的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应该将“健全学生独立的人格”落实到相关的课程体系设置及课堂授课中。首先,课外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增强德才修养的专业书籍。例如,文震亨《长物志》、李渔《闲情偶寄》、沈复《浮生六记》、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欣赏》等,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语境中,感受园林之美、游园之乐、生活之趣乃至人生之多彩。其次,还要走出课堂和书本,带领学生身心感知和体悟园林之美,实现园林“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身心双重的“补益”“修复”功效。即借助优越的地域文化——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资源,让学生走进优美的园林生态环境,“它不但能给人以多方面无污染的精神心理满足,而且还能给人以多方面无污染的物质生活、生理上的满足。”[2]最后,在《中国古典园林欣赏》《古建测绘》《景观设计Ⅰ》《景观设计Ⅱ》《制图》《综合设计表达》等课程中加强人文通识的理论教学,并在设计实践教学中注重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重要的是还要注意这些课程间的连续性,把它们串联成一个课程体系,深入扎实地把某一文人园林的造园精神及人文意境贯穿进来,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注重学生“以德为首”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以德立身”,为培养学生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能成为够感受真善美的人,“以德养艺”,从而为学生构建伟大的人格。

2.2情趣相融,健康学生独立的个性

“以德为首”,在思想上构建学生独立的人格。继而还要善于运用文人园林的特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塑造学生独立又鲜明的个性,实现学生个体最终的价值观。“在创新教育中,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思想解放、明确方向、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文人园林以其人文主义精神为向导,以“诗情画意”为表达媒介,舒展文人士大夫个体鲜明的个性,值得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独立的个性塑造的借鉴与学习。文人个性的发展,对应起来就是“情”与“趣”的相与融合。文人们处处以充满情感的眼光审视品味园林景物,情思满怀,以情悟物,以情观景;处处以饱含雅趣的心境,以“琴趣”“棋趣”“书趣”“画趣”“诗趣”“花趣”“鱼趣”“酒趣”等主题会友、吟咏。前文所提及的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杜甫的“浣花溪草堂”等文人“主题园”,立意深邃,蕴含主人万千情愫与雅趣。白居易曾贬官江州,把个人全部的情思寄托在“庐山草堂”的园林经营上,追求人工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完美和谐。写下了:“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林树云石,……不知其然而然”,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超凡脱俗的情态。王维在“辋川别业”居住,心情十分舒畅。他与好友裴迪结伴同游,赋诗唱和,一同写下了著名的《辋川集》。描写了他们对于辋川20处景点的深厚的情趣,表达了文人回归自然,与自然协调融合的满腹才情。在“情”与“趣”的雅集中,文人们抒发情绪、放飞理想、发扬风尚,标新立异、博采众长,个体独立的个性就逐一形成了,最终实现个体的最终精神及价值追求。

如若说文人园林中的“情”是园林艺术精神的灵魂和精髓,那么“趣”就是园林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意蕴活波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趣”与“情”密不可分,闲情雅致(趣)、情趣相投。文人园中的“情”字对应到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中,可以理解为“情怀”“情节”“情境”等,即有感情地进行专业创作与设计,这是学生独立个性形成的前提条件。文人园中的“趣”字对应到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中,可以理解为“情趣”“兴趣”“乐趣”“雅趣”等。即有兴趣地进行专业创作与设计,这也是学生个性独立的必经之路。“情趣相融”,激发了学生学习与创作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是学生独立人格形成后,如何形成独立个性,最终体现人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如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展了系列情景式“景园”教学活动,把专业前沿的知识理念、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方法及技能完整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展露个性,展现个体价值观,教学效果良好。笔者在问卷调研中,在关于“你会在空暇时间去感受各大文人园林,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吗”的问题,发现45%的同学表示困惑:“想去,不知道怎么体验与审美。”在关于“你认为结合文人园林艺术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的问题问卷中,31%的同学认为要设置独立的园林人文课程,32%的同学认为专业课程结合人文园林主题,而37%的同学期待开展人文游园活动。针对学生困惑与渴求,笔者在环境设计专业的《综合设计表达》课程教学中,以杭州虎跑园林(如图1,图2,图3,图4)作為素材,让学生在绘制效果图的过程中去了解园林的人文与景物,激发学生的创作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图1虎跑梦泉 来源:杭州园

文局虎跑管理处照片档案图2虎跑梦泉

绘制:许丽娜图3虎跑钟楼 来源:杭州园

文局虎跑管理处照片档案图4虎跑钟楼

绘制:周俐灵3结语

文人园林中“诗意的栖居”,是一种最佳意义上的人性关怀和人性归复,文人园林艺术精神中蕴含的人格及个性特征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文教育具有启发式的意义。如果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以拥有健全独立的人格与健康独立的个性为前提,那么,“德艺双馨”的设计人才的养成就可以事半功倍。当然,要进一步发掘文人园林艺术精神的人文教育价值,并将其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还需要有更明确的教育价值追求、复合的课程体系与结构、创新的实践教学以及多元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协调相助。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235,234.

[2]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6,15,12.

[3] 李有库.高校德育应注重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

[4] 曹林娣.论江南古典园林的人文精神[J].苏州大学学报,2000(04).

[5] 胡钟华,钱晓芳.美善相乐:2011年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05).

[6] 高翔,吴雪飞,杜雁,张斌.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3(06).作者简介:胡霜霜(1981—),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从事环境设计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人文精神文人
文人与酒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文人吃蛙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宋代文人爱睡觉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文人与石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