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畲族舞蹈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4-04-29陈琳

艺术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畲族民间舞蹈舞蹈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高校)研究课题,SCC108摘要:本文立足地方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从传承与创新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利用民间舞蹈资源培养民间舞蹈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新型的人才模式,并对其的架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阐述,为当前地方院校舞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畲族舞蹈;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畲族舞蹈以极富神韵的个性动作展现了畲族文化体系特征,它是畲族人民表达情感、描摹生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地重要工具,特别是一些仪式舞蹈,如“传师学师”“安祖舞”“功德舞”等等,都是畲族文化的活化石。但是,随着历史的变革、社会的多元化、经济大发展的冲击下,具备这些“活态”的民间传承人越来越少,并且大多都已经六、七十岁了,如何抢救这一文化遗产艺术迫在眉睫。同时,大部分民间艺人由于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虽然对本民族的舞蹈有着深厚的情感,却对深入的研究工作束手无策,而当下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成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畲族舞蹈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以传承与创新本土文化为核心,探索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引入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构建“畲族舞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平台”“多个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畲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立足于民间,尊重它的价值标准与发展、演变与变迁规律,是我们保护、发展、创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出发点。让我们在思考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追寻民间舞蹈何处去的今天,真正在挖掘与加工、保护与发扬民间舞蹈的工作中形成上下互动的良性循环。

1深入畲族传统舞蹈的研究与实践

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有继承与发扬民族艺术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正确的学术引导、良好的媒体宣传和深入的教育实践,大力推进民族艺术的发展与研究。丽水市畲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县市区有莲都、景宁、遂昌、云和、龙泉、松阳,1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33个,畲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有208个,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为畲族舞蹈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采集、整理、研究的极佳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畲族人民也认识到本民族独特文化的珍贵,但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多年来,我们课题组一直进行地域间的实地采风,深入景宁畲族县、莲都区老竹畲族镇、松阳板桥畲族鄉、云和黄家畲村等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掌握各地区畲族舞蹈的独特动律与风格,建立畲族民间艺术人才库,把原生态的范围从舞蹈艺术这一领域,扩充到民族文化这个更广泛的领域中;同时,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畲族舞蹈的研究更具有宏观性与科学性,更好地进行畲族音乐舞蹈素材的挖掘、传承与创新,艺术作品的表演与创作等方面研究。课题组在中文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了十多篇相关方面的学术论文,省部级课题5项、市厅级课题6项,并且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舞蹈作品,其中获国家级金奖2个、省级7个。这些成果为畲族舞蹈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

2构建畲族舞蹈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

(1)编写畲族舞蹈系列教材。目前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均采用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北京舞蹈学院教材或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材,可是由于专业要求与对象的不同,此教材不适应师范类教学体系,尤其是师范类民间舞教材应加入区域性民间舞教学教材的整理与选编,这样才能突显自己的特色。这方面,扎根本土民族文化的云南艺术学院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不但创作编写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大量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教材和开展其特色教学,并且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在桃李杯、荷花奖、全国舞蹈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云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畲族一直都与汉族杂居,所以汉化程度较深,其舞蹈语汇较少,基本舞步只有“坐蹲步”与“悠荡步”两种,因此我们收集其舞蹈素材编写教材时,更注重对畲族舞蹈原生态“魂”的挖掘、“根元素”的整理与应用和合理创新研究,从而制定出一套适合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和发展的畲族舞蹈教材。

(2)制定具有畲族舞蹈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是最能体现教学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性形式。普通师范院校应该发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确定培养大学生成为本土民族艺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教育观念下,有计划、有规律的设置畲族舞蹈系列课程和讲座,如:开设畲族舞蹈编导课,根据不同的素材让学生编排出各种创新性的民间舞蹈组合,这样不仅对畲族舞蹈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同时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开设畲族舞蹈的系列专题讲座,聘请畲族舞蹈专家或者民间艺人向学生传授畲族舞蹈文化知识。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畲族舞的表演风格。紧紧抓住浙西南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之根,孜孜以求地追求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定能成就地方院校特色舞蹈的发展之路。

(3)加强多创新性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何时,学校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教师队伍的竞争。舞蹈界中教学方法、表演深度、理论研究、文艺评论等方面人才梯队的建设不完善,严重影响着舞蹈学科的深层次发展。所以我们通过聘请国内畲族舞蹈研究专家、地方文艺研究专家为兼职教授,加之本校梯队合理的骨干教师,组成了具有多重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有效解决师资不足和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舞蹈学术研究与交流、举办畲族舞蹈名家讲座,组织畲族舞蹈表演与比赛,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创作能力。

(4)依据舞蹈教学特点,探索递进式教学新体系。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与专业艺术学院相比的一大优势就是专业设置齐全,校园文化氛围浓。我们组建大学生民间艺术表演团,面向全校师生招收民间文艺爱好者。艺术团采取“基础—提高—强化—创新”的递进式培养训练方法,建立理论结合实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递进式教学新体系。具体方案如下:针对大一学生,进行形体与民间舞基础性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针对大二学生,进行畲族舞蹈剧目提高性的培训;针对大三学生,进行舞蹈技巧强化性的培训;针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密集型训练,提高其创新意识。这样以赛促能,解决了民间舞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问题。

(5)服务地方、协同创新,有效解决就业难题。民间舞蹈是区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其得以更好生存的重要途径,民间舞蹈在社会经济中转化和应用的成功与否,也是继承和发展民间舞蹈的重要因素。丽水正在积极打造“生态绿谷、养生福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文化,而畲族歌舞表演已经成为宣传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我校艺术团与地方政府协同合作,定期在各类重大活动和旅游风景区进行畲族歌舞表演。一方面,通过此类演出,学生的舞蹈表演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另一方面,我校培养的畲族舞蹈学生将成为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为畲族歌舞这一特色品牌提供了的有效保障。

3创设两个平台,全面保障畲族舞蹈传承与创新人才的发展

(1)高校创作平台。我校艺术学院创建了一支较强的畲族音乐舞蹈研究团队,积极开展畲族音乐舞蹈的研究、创编,传承和发展畲族音乐舞蹈,使古老而淳朴的畲族音乐舞蹈发扬光大。其中,团队创编的畲族舞蹈《祈福》获得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舞蹈表演类甲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2012年创编的畲族舞蹈《选种》又一次蝉联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同时,这些优秀的畲族舞蹈作品都是社会各级各类大型活动的指定表演节目,俨然成为地方政府宣传畲族文化的一张品牌。

(2)社会演出平台。学校积极组织畲族舞蹈学生参与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三月三”畲族歌会和“竹柳新桥”等畲族民间活动。其中,学生们参加表演的畲族风情剧《畲山风》《畲家谣》《千年山哈》分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表演金奖,并获浙江省绿谷文化精品工程称号。在这些少数民族的比赛活动中,我校学生与许多优秀的畲族民间艺人相互切磋,交流合作,取得珍贵的经验,增加了他们对畲族舞蹈的了解和认同,从而逐渐成为传承和发展畲族文化的生力军。

4结语

全球多元文化的激荡为当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地方高校应拓展大学生文化多样性视野,培养大学生对地方民间艺术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提升和发展做努力。构建畲族舞蹈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开启了将民族文化内容系统性融入高校教育的新思路,为地方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为地方高校传承、提升和发展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的提供一条新路径。参考文献:

[1] 姜盛,王海英,肖灵.高师音乐舞蹈复合型艺术师资培养模式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7(5).

[2] 陈鸿.论高师音乐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湖南社会科学,2012(1).

[3] 薛莲莉.关于高师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术教育,2012(1):86.

[4] 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陈琳(1976—),女,浙江丽水人,本科,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舞蹈与音乐。

猜你喜欢

畲族民间舞蹈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畲族三月三
畲族民歌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