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4-29谢艺漳
谢艺漳
【摘要】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核心,是中学地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目标之一。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首先要看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起来。
【关键词】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80-01
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核心,是中学地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目标之一。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这个前提就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首先要看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起来。思维的积极性从何激起?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可见“疑”和“奇”乃思维之始,有疑才需解疑,遇奇方知探奇。地理教学也必须以“疑”、“奇”开始创设情境,以便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一、地理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二个主要方面
1.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决定着地理教材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教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可分为三个方面:
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讲“地中海气候”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水热状况: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700—1000mm,最低月气温不低于0℃,进而找出形成这种气候的根本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还应指出两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所致,而这两种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区正是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最后综合归纳得出:凡是处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都是属于此种气候类型的结论。
比较和分类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国南方和北方区域地理特征的对比,各类能源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对比,有某些共同点的国家之间的对比等。必须注意指出比较的前提是同类地理事物。
判断推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即由已知推末知。如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基本原理,可以对为什么人类毁坏森林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这一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并作出正确结论。又如,讲述我国西北地区地理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今天的兰新铁路应该在河西走廊的偏南还是偏北的地方通过?为什么?学生根据塔里木盆地环状结构的知识,可以推导出“偏南”的正确结论。因为南部的祁连山提供了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绿洲上发展了灌溉农业,村镇较多。
2.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处处渗透着辩证观点,因为地理教材在讲述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时,着重阐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以及每个圈层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着重阐明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平衡这一自然的普通规律。因此,辩证思维的因素处处皆是。如在分析“世界石油的产区和输出图”时,可引导学生思索波斯湾向西的航线,为什么油轮经过苏伊士运河的反而是少数,而绕道好望角的是多数呢?试从苏伊士运河与好望角关系,说一说好望角的“兴衰”:运河开通前(好望角独霸一方),开通后(一度中落)。为什么后来又兴旺起来了?(出现超级油轮后,又成了西方的海上生命线,将来还会改变吗?)。此外,在讲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好的方面分析,而且要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考虑,即不但要看到夏季风适时适量地给作物生产带来的热量和水分配合的优越面,而且要看到夏季风过强或过弱也会带来旱或涝的另一面。同样,也不能只看到我国东北气候长冬严寒、生长期短的缺陷,以及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不足,也要看到它们春季冰雪融化,农情良好,以及日照充足、温差大的好处。这种辩证思维的方法,会使学生分析问题时收到全面、科学、缜密的效果。
二、地理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般地说,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从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几方面着手。
1.从地理特征方面着手
地理特征是反映各种地理事物异同点的地理知识,它提供我们认识各种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可能性。如讲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应地形图,找出北面和东面的中俄边界上有黑龙江、乌苏里江环绕;东南面和南面的中朝边界上,有图门江和鸭绿江流过,而在这些大河的内侧,兴安山地和长白山地,大致构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环抱着辽阔的东北大平原。由此启发学生从东北的整体综合起来看,呈现出“山环水绕”的地形特征。
2.从地理规律方面着手
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必然联系的规律的知识。按其性质分,可分为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教师应教会学生用这两种规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生对各种具体问题的分析综合过程中去提高思维能力。
地理演变规律是地理演变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主要有在时间上反复出现的、带有节奏性的演变规律,如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又有各种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如湖泊的演化规律等。
地理分布的规律,也是各种地理事物必然联系的反映。如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分布规律就是由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壳的不同升降运动所造成的。
3.从地理成因方面着手
任何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另一种或几种地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作用的结果,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在教学中,凡是遇到地理成因一类基本理论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如讲黄河时,不仅要告诉学生有关黄河的特点,还要着重启发学生分析理解这些特征与黄河流域的地质、地形、土壤、气候以及与解放前历代反动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诸原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指出黄河上游流动在我国阶梯地形的第一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地面坡度很小,水流缓慢,土壤冲刷极微,所以黄河经常是清澈的;黄河中游,奔腾在我国海拔1000-2000米的二级阶梯上,流域内绝大部分为上层疏松的黄土高原,这里夏季雨水集中,暴雨冲刷黄土,河床下切很深。特别是由于滥垦荒地,使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河水变成滚滚泥流。而黄河下流,蜿蜒在低平的华北平原上,由于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以致下游河道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通过分析,这样就使学生可以从形成特征的内在联系中自己得出根治黄河的关键是泥沙问题,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水土流失,而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又是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人为原因。因此,在黄河中游山坡上修水平梯田,在沟壑处打坝淤地,在陡坡荒山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变水土流失为水土保持就成为根治黄河、化害为利的根本措施。通过因果分析,归纳综合,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从而也收到了培养思维能力的效果。
4.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是顺向思维的反面,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作题时只习惯于正向思维,而不善于进行逆向思维。如,假设黄河水倒流,凌汛是否还会发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省境内呢?象这些问题,那些没有弄清原理,只靠死记硬背的学生是很难作出正确判断的。如果教师能在地理教学或复习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违反常规、进行假想性推测的题目,让学生思考练习,既可丰富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扩大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地球公转时,可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假设地轴不是倾斜的,则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原来相比,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